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3篇
  免费   806篇
  国内免费   1640篇
林业   1528篇
农学   1430篇
基础科学   832篇
  2755篇
综合类   7054篇
农作物   921篇
水产渔业   565篇
畜牧兽医   1448篇
园艺   457篇
植物保护   799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602篇
  2019年   670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733篇
  2016年   870篇
  2015年   838篇
  2014年   905篇
  2013年   953篇
  2012年   1195篇
  2011年   1288篇
  2010年   995篇
  2009年   1017篇
  2008年   822篇
  2007年   973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基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葡萄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在构建农户层面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评价了农户种植葡萄的效益状况。结果表明:第一,农户葡萄种植效益整体位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第二,高效益农户与低效益农户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就业机会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对子女和老人的照顾上差异不大;第三,经验丰富、种植规模较大的纯农业型农户的效益较高。节水灌溉技术有助于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而购买化肥的渠道、接受技术培训和有购买过假化肥经历对农户种植经济林的生态效益有影响。  相似文献   
72.
为加强对高山杜鹃的引种栽培,筛选出适合成都平原栽植的高山杜鹃品种,对引进的11个品种高山杜鹃的整株生长指标(冠幅、株高、地径、分蘖能力)、枝条生长指标(分枝数、最长分枝长度、单枝粗度、最长枝叶片数)、叶片生长指标(叶长、叶宽、叶片厚度)、夏稍长度以及热害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引进的11个品种高山杜鹃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成都平原越夏生长,其中‘王妃’的综合表现最好,尤其是其冠幅、株高、地径、最长分枝长度、单枝粗度、叶长、叶宽,在引种2个月后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31.43%、155.07%、53.79%、103.65%、26.66%、21.51%、27.34%;‘喜悦’的热害指数最低,几乎不受害。此外,‘粉蜜’、‘红溢’也表现不俗。因此,引进高山杜鹃品种‘王妃’、‘粉蜜’、‘红溢’、‘喜悦’适应成都平原的越夏生长,可进一步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植被指数时序特征是否有利于落叶松人工林提取,以孟家岗林场为研究试验区域,根据落叶松人工林季相和物候特征,利用Landsat8OLI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内5种植被的归一化植被指数(I NDV)、差值植被指数(I DV)、比值植被指数(I RV)、增强型植被指数(I EV),构建相应的植被指数时序特征。采用最大似然和随机森林两种方法对单一时相影像和加入植被指数时序特征的影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影像中加入植被指数时序特征后,最大似然算法的分类总体精度为89.53%,Kappa系数为0.87,比单一时序特征的影像分类精度提高了13.35%;随机森林算法的森林类型分类总体精度为93.22%,Kappa系数为0.92,比单一时序特征的影像分类精度提高了19.8%。因此,加入植被指数时序特征后能得到更高的落叶松人工林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74.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降香黄檀的生理变化,筛选降香黄檀耐寒产地和向北引种栽培推广提供依据。通过来自8个不同产地的降香黄檀幼苗进行人工模拟先降温再复温处理,测定分析降香黄檀幼苗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和激素等10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筛选抗寒性能力强的产地降香黄檀。结果表明,8个产地降香黄檀叶片的REC、MDA含量和POD、SOD和CAT活性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低温胁迫下ABA显著>对照,GA3、IAA和ZR减少。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不同产地降香黄檀抗寒能力大小依次为四川乐山、浙江温州、贵州罗甸、广东怀集、广东韶关、广西崇左、广东高要、海南尖峰。通过低温驯化,可以适当增强降香黄檀幼苗的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75.
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蔬菜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增氧方式对盆栽小白菜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小白菜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地下滴灌的方式,以普通地下滴灌作为对照(CK),设置循环曝气(MAI)、双氧水(H2O2)、纯氧扩散器曝气(OC)及射流振荡器曝气(FO)4个增氧灌溉处理.结果表明,增氧地下滴灌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处理MAI,OC和FO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大了65.87%,66.79%和111.62%.增氧地下滴灌促进了小白菜的根系生长、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而提高了小白菜的物质量积累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处理MAI的地下部鲜质量增大了42.03%,地下部干质量增大了79.85%;处理MAI,H2O2,OC和FO的光合速率分别增大了868.62%,794.14%,778.67%和650.19%;处理MAI,H2O2和OC的气孔导度较CK增大了157.14%,128.57%和85.71%,蒸腾速率增大了55.61%,32.38%和19.58%;处理MAI和H2O2的产量分别增大了56.36%和38.72%.综上,增氧地下滴灌可增强小白菜根区的土壤呼吸作用,改善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循环曝气处理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6.
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提高稻谷的生产效率对于保障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9-2015年全国籼稻和粳稻主产省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份各年度稻谷生产效率的DEA-Malmquist指数进行了测算,通过测算得出反映稻谷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sit指数,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结果表明:①稻谷主产区区域布局方面,水稻产业可以结合地区优势布局。②技术进步在稻谷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广水稻种植中,农业部门应充分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率,提高稻谷生产效率。未来稻谷产业仍以去库存、绿色发展、规模化经营为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7.
为了更好地指导藤材的合理利用,缓解日益紧张的木材供需矛盾,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3组黎藤试样2m处藤节间与节部的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统计,并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显示,黎藤节间与节部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腔径、双壁厚分别为981.779和921.271μm、7.786和8.719μm、130.822和113.021、3.716和3.669μm、4.070和5.051μm。由藤芯到藤皮节间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节部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节间纤维宽度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节间、节部处纤维腔径及节部宽度均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节间处双壁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节部处双壁厚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经F检验,在0.05水平上节间与节部处纤维宽度和双壁厚存在极显著差异。平均纤维微纤丝角为42.71°,变化区间在39.38°~46.03°;平均纤维素结晶度为46.96%,变化区间在44.10%~49.82%,且藤皮处结晶度大于藤芯处。  相似文献   
78.
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对于地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澄江市孤山村为研究对象,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承载指数法对孤山村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孤山村耕地处于承载力弱区,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处于承载力平衡区,总体上孤山村土地资源处于“平衡”状态,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与孤山村实际情况较为符合。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可通过科学的村庄规划和政策导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9.
BackgroundDiarrheagenic E. coli (DEC) strains are a major cause of diarrheal diseases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ealthy asymptomatic animals may be reservoirs of zoonotic DEC, which may enter the food chain via the weak points in hygiene practices.AimWe investigated the prevalence of DEC along the pig production continuum from farm-to-fork.MethodsA total of 417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pecific points along the pig production system, that is, farm, transport, abattoir and food. E. coli was isolated and enumerated using Colilert. Ten isolates from each Quanti-tray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nd phenotypically identified using eosin methylene blue agar selective media.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species and to classify them into the various diarrheagenic pathotypes.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was determined against a panel of 20 antibiotics using the Kirby-Bauer disk diffusion method and EUCAST guideline.ResultsThe final sample size consisted of 1044 isolates, of which 45.40% (474/1044) were DEC and 73% (762/1044) were multidrug-resistant. 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was the most predominant DEC at all the sampling sites.ConclusionThe presence of DEC in food anim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and food of animal origin could serve as reservoirs for transmitting these bacteria to humans, especially in occupationally exposed workers and via food. Adherence to good hygienic practices along the pig production continuum is essential for mitigating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and infection, and ensuring food safety.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掌握广东渔业的产出效率,为发展可持续的低耗高产渔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及 Malmquist 指数,对 2011—2022 年期间广东渔业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与全国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广东渔业综合技术效率每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11—2014 年、2018—2019 年和 2021 年广东渔业规模报酬呈现递减。通过对广东水产养殖和水产品捕捞的综合技术效率分别进行测算,发现 2011—2022 年期间广东水产养殖的综合技术效率较高,除 2013 年和 2014 年外,均为DEA 有效。将 DEA 无效年份的广东水产养殖和水产品捕捞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调整为 DEA 有效,结果显示,2013 年和 2014 年广东水产养殖投入的冗余率分别为 5.98% 和 10.46%,而 2011—2014 年、2018—2019 年和 2021年广东水产品捕捞投入的冗余率在 39.73%~74.27% 之间,说明水产品捕捞的过度投入以及由此引发的捕捞综合技术效率低下是造成 2011—2014 年、2018—2019 年和 2021 年广东渔业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广东渔业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幅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远,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指数均比全国平均增幅低 4.7%,说明广东省在渔业技术进步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结论】建议广东加大渔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渔业技术创新,以促进渔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养殖和捕捞规模,以解决广东渔业规模报酬递减的问题;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放流,利用自然生产力增加可捕捞渔业资源;加强水产良种创制及养殖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开发,进一步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和提高水产养殖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