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8篇
  24篇
综合类   26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叶面积既是重要的花卉作物外观品质指标,又是作物生长和蒸腾模型中所必需的作物参数。为建立水分对叶面积影响的预测模型,该研究以切花百合品种’索邦’(Lilium’Sorbonne’)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市农科所温室内进行了不同定植期和不同水分处理的栽培试验。首先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切花百合正常生长的临界基质水势。然后定量分析了不同定植期和不同水分处理切花百合叶面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基质水势对百合最大叶长、最大叶长伸长速率和到达最大叶长累积的光温指数动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基质水势对切花百合叶面积指数影响的动态预测模型,并采用与建模数据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百合展叶数、单叶叶长和叶面积指数预测效果较好,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82、0.97,相对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RMSE)分别为6.32%、8.78%、7.12%。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水分对切花百合叶面积的动态影响,可为进一步优化切花百合生产的水分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92.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且对兰州百合3种病害具有较高防效的矿物源农药,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灌根法分别测定了5种矿物源农药对引起兰州百合病害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抑菌作用、活性、离体防效和室内盆栽防效,明确了其防病持效期及对百合的安全性。结果表明,86.2%氧化亚铜WP对灰葡萄孢、交链格孢、裂褶菌的抑菌作用均最好,EC50分别为286.52、203.17、39.42μg/mL,29%石硫合剂AS对灰葡萄孢、交链格孢的抑菌作用较好,EC50分别为683.56、320.20μg/mL,46%氢氧化铜WG对裂褶菌的EC50为89.60μg/mL;离体防效测定表明,86.2%氧化亚铜WP和29%石硫合剂AS对百合灰霉病、叶斑病防效均较好,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在78%和70%以上,86.2%氧化亚铜WP和46%氢氧化铜WG对百合鳞茎腐烂病防效较好,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在83%和76%以...  相似文献   
493.
This study was to molecular identify 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 occurring on lily. Lily corm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grown in the greenhouse. The total RNAs were extracted from younger leaves, and partial amplification of the CP gene was performed by RT-PCR with primer pairs specific for PNRSV. An expected cDNA fragment of about 450 bp was amplified from lily, cloned into pGEM-T-easy vector, sequenced, and shared 84.5-99.1% homology with the 27 PNRSV isolates reported previously at the nucleotide level, indicating that lily is a new natural host of PNRSV.  相似文献   
494.
研究了GA3预处理对冷藏10d的百合切花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切花出库后,叶片出现呼吸高峰,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迅速下降,CAT活性急剧降低,POD活性和MDA含量持续增加,叶片很快黄化。入库前用200mg/LGA3预处理可以延缓出库后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糖含量和CAT活性的降低,抑制呼吸峰的出现,降低POD活性,同时叶片的黄化被有效地抑制。  相似文献   
495.
对四川省渠县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 Bar.)叶部的一种严重病害进行病株分离、接种试验和观察,鉴定属一种镰孢菌Fusarium sp.,为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496.
黄花菜圆球茎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再生苗加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花菜叶片、花葶、花梗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分割、继代培养于6BA2mg/1的MS培养基上,逐步形成圆球茎。在无菌状态下,以浓度0.05%的秋水仙素浸泡、棉花覆盖,或者用浸有加入2%二甲基亚砜的0.02%~0.05%秋水仙素溶液的棉花覆盖圆球茎,经24h处理后,除获得黄花菜多倍体试管苗外,还获得以下结果:(1)来源于叶片、花葶的圆球茎的多倍体苗染色体数目比较稳定(2n=4x=44),而来源于花梗的圆球茎的多倍体苗染色体数目类型较多:(2)用多倍体试管苗叶片培养形成的圆球茎,以及分化多倍体苗的圆球茎继代培养可再生大量的多倍体苗,为快速繁殖黄花菜多倍体苗提供了有效途径;(3)在多倍体苗的形态上明显表现出多种类型,为选择提供了机率。  相似文献   
497.
黄花菜品种资源聚类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7个黄花菜的普通栽培品种和野生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是可行的,为黄花菜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98.
荷花蜂花粉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温浸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荷花蜂花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多糖含量。结果表明:4因素对荷花蜂花粉多糖提取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荷花蜂花粉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1:8的料液比,50℃水浴条件下,浸提3h。考虑到经济效益和成本因素,经两次提取后荷花蜂花粉多糖的提取率就可以达到99%,故最佳提取次数为两次。  相似文献   
499.
为了提高香水百合繁殖系数和速度,生产出优质脱毒苗,满足工厂化生产,选用香水百合鳞茎的鳞片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的消毒时间、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鳞片诱导、增殖、生根及移栽基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水百合鳞片用75%酒精消毒30s,0.1%升汞消毒12min效果较好;鳞片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5mg/L,平均每鳞片分化芽数达6.52个;鳞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增殖系数达5.7,鳞片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NAA0.2mg/L,生根率达到100%,平均根数5.6个,根长3.5cm,长势好。移栽基质以采用蛭石:草炭为=4:1和蛭石:蚯蚓粪=4:1作为移栽基质时成活率均最高,达到93.3%。  相似文献   
500.
通过带病组织汁液和带病组织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对侵染观赏百合的病毒粒子和内含体进行观察,证明在表现不同症状的5个品种中存在球状、短线状、长线状、短杆状4种病毒粒子和晶体状、风轮状、束状、卷筒状、正六边形5种内含体,通过ELISA检测及病毒粒子形态、大小及内含体形态分析,确定球状病毒粒子(直径29.5 nm)为黄瓜花叶病毒,短线状病毒粒子(593.29~639.97 nm×12.15~14.12 nm)为百合无症病毒,长线状病毒粒子(757.58~846.25 nm×12.12~12.75 nm)为马铃薯Y病毒,短杆状病毒粒子(500~807.69 nm×153.85~192.31 nm)为烟草脆裂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