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拥军  孙向军  史东杰  苏建通  杨璞  孙砚胜  张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62-16265,16270
[目的]研究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精子诱导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L.)雌核发育。[方法]用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刺激性成熟的红白锦鲤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采用热休克方法诱导染色体加倍。[结果]成功获得了红白锦鲤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28尾。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团头鲂精子采用紫外线照射20min后,在孵化水温20~22℃条件下,与红白锦鲤卵子授精后3min进行热休克处理,41℃水温下持续处理2min,此时雌核发育率最高(1.78%)。形态学比较表明,单倍体与雌核发育F1代二倍体和正常二倍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从肌节开始沉积大量黑色素,胚体扭曲严重,呈"C"型;而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正常二倍体对照组相比,在体长、体高、体色和卵黄囊长等方面都极为相似。[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红白锦鲤色素遗传机制及定向培育优良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四倍体大白菜的选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大白菜,通过正反交,连续6年共做52个组合,从1985年的水仙花(四倍体)×后36高(二倍体)和1987年的BP058(二倍体)×水仙花(四倍体)两个组合得到了少量杂交种,经系谱选择并在人工气候室加代,提高孕性,均于第四代基本稳定。1989年将这两个杂交种分别定名为翠宝和翠绿。它们具有多倍体植物叶厚、叶面有泡状突起、蕾大、花大、气孔也大的特点,经染色体镜检,染色体数2n=4x=40。这两个品种生长速度快,生育期80天左右,包球紧实,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适口性好,耐贮藏运输,亩产7000~7500kg。  相似文献   
33.
白菜不同倍性材料间光合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侯喜林  徐明宇  张蜀宁 《园艺学报》2006,33(6):1338-1340
 以白菜‘短白梗’的二、四倍体为材料, 研究它们的光合特性发现, 秋季晴天的Pn日变化四倍体与二倍体类似, 都呈单峰型曲线。短白梗四倍体中光合色素含量略高于二倍体, 但差异不显著, 叶绿素a /b比值在二、四倍体间差异也不显著。四倍体的叶绿体的长度和宽度均显著高于二倍体, 基粒片层加厚, 结构致密有序。  相似文献   
34.
35.
【研究目的】通过测定和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蒲公英不同部位(根、叶、花序)的几个生理指标,包括类黄酮、异黄酮、Vc、可溶性糖含量、SOD、POD和CAT,探索药用蒲公英倍性育种的应用前景,为药用植物的多倍体诱导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人工选育的四倍体药蒲公英为材料,以二倍体多裂蒲公英为对照,采用相关的方法进行分别测定。【结果】四倍体药蒲公英的这些指标比二倍体蒲公英都有所增加,其中类黄酮平均增加46%,异黄酮平均增加38%,Vc平均增加54%,可溶性糖平均增加50%,SOD平均增加29%,POD平均增加45%,CAT平均增加40%。【结论】人工四倍体药蒲公英的这些生理指标显示出较强的抗性基础,可望直接利用或作为进一步培育药蒲公英新品种的良好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6.
Iran is one of the primary centers of diversity for wheat and its relatives. Wild wheats, in particular diploid species, are extensively distributed in various parts of Iran. Of these, the existence of two “A" genome donor species, i.e., T. baeoticum and T. monococcum, has already been reported in Iranian floras.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the other important “A" genome donor, i.e., T. urartu, has not been clearly reported. In a germplasm collection survey in several regions of Iran, T. urartu was identified, collected, and described, and is repor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detailed and extensive taxonomic program, the collected germplasms of the above three species were studi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species-specific traits of the three specie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Using the monographs by Gandilyan (1980) and Dorofeev et al. (1979) for the collected germplasms, 14 varieties were identified of T. boeoticum, 3 varieties of T. urartu, 2 forms of T. monococcum. Of these 5 varieties of T. baeoticum ssp. baeoticum (var. albinigrum, var. garniense, var. zuccarinii, var. baeoticum, var. pseudobaeoticum), 3 varieties of T. baeoticum ssp. thaoudar (var. abovjanii, var. albinigrescens, var. ebrahimzadehae, var. viridinigrireuteri) and 1 variety of T. monococcum (var. mansfeldii) are new to Iran. In addition, 1 variety of T. baeoticum ssp. baeoticum (var. khorramabadicum), 3 varieties of T. baeoticum ssp. thaoudar (var. ebrehimeadena var. taleghanicum, var. ilamicum) and 2 varieties of T. urartu (var. iranicum, var. sardashticum) are new to the wheat botany.  相似文献   
37.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E组染色体是组成偃麦草属(Thinopyrum)多倍体物种的基本染色体组,携带有对小麦遗传育种有益的基因,人们已从多方面解读了E组染色体与小麦及其他近缘种属的遗传进化关系。综述了二倍体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与比萨偃麦草和小麦的亲缘关系、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和高分子量谷蛋白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8.
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遗传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帅素容  张新全 《草地学报》1997,5(4):261-268
采用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的方法,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几个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的核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不同生育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野生二倍体鸭茅之间,各四倍体之间的同源性较高,遗传差异较小;二倍体与四倍体之间,在核型,花粉数量,种,子千粒重,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虽然正常,但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不  相似文献   
39.
甜菜抗丛根病杂交种内糖(ND)38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内糖(ND)38是二倍体单粒雄性不育杂交种。母本是来自德国KWS公司的CMS66181,父本是采用胚珠培养和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系9-7705。1999~200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抗(耐)丛根病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甜研303提高85.5%、1.31度和101.2%,病情指数比对照低11.6。2001年在中度(3级)丛根病地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7.5%、1.68度和154.7%,病情指数降低33.0。在华北、西北甜菜平作区适宜种植密度为7.5~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0.
内蒙古九号是以二倍体雄性不育系为母本、3个自交系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种,经过1980~1984年小区试验、1985~1987年全国区域试验,并于1985、1988、1989年分别在内蒙古、河北、陕西等省(区)进行了生产示范,该杂交种突出的优点是适应性强、抗旱能力强,尤其是在无灌溉条件的丘陵地区种植,产质量表现均优于引进或当地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