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4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12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7篇 |
农学 | 112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126篇 | |
综合类 | 727篇 |
农作物 | 110篇 |
水产渔业 | 48篇 |
畜牧兽医 | 319篇 |
园艺 | 53篇 |
植物保护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为探索适宜兴仁县薏苡种植的最佳播种时期,在兴仁县开展了薏苡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共设9个播期,梯度为7 d,播种时间从3月19日-5月14日。试验结果表明,兴仁小白壳薏苡的最佳播期是3月19日-4月16日,并且在此期间播种,薏苡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2.
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克服烟田连作障碍、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以大豆套作烤烟为种植模式,调查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下根际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和与氮代谢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及其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烤烟-大豆带状套作显著增加作物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数量、B/F和A/F值,减少真菌(F)数量;也提高与土壤氮素代谢相关的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功能性微生物数量;烟豆套作能降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其发生程度与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显著负相关,而与真菌数量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套作年限的延长,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B/F和A/F值以及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大幅度增加,真菌(F)及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对烟草土传病害的相对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以上效应表现为烤烟-大豆带状套作3年(A3)烤烟-大豆带状套作2年(A2)烤烟-大豆带状套作1年(A1)。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膜下滴灌与常规水作栽培的光合生理差异。通过对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4个水稻品系(T-04、T-43、T-66、T-69)在分蘖、孕穗、抽穗、乳熟、蜡熟期倒一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模式下,4个参试材料在5个关键生育期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均低于淹灌,胞间CO_2浓度(Ci)总体上略低于淹灌,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最大荧光(Fm)、暗适应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总体上低于淹灌,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最小荧光(Fo)高于淹灌,荧光淬灭系数(q P、NPQ)在2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低于淹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总体上高于淹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总体上低于淹灌,可溶性糖(SS)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整个生育期均无水层覆盖,可能受到水分胁迫,导致其整个生育期大部分光合生理指标均低于淹灌。 相似文献
54.
生长促进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同时传统抗生素的研发已进入瓶颈期,给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不安因素。这种情况下抗生素替代品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文章就抗菌疫苗、免疫调节剂、噬菌体及其裂解酶、抗菌多肽、微生态制剂、植物提取物、细菌致病力抑制剂以及饲用酶这8类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兽用抗生素替代品由于其局限性尚不能完全替代抗生素,只有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和继续开发完善抗生素替代品才能减少抗生素不规范使用带来的负面效应,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从而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5.
针对龙牙楤木繁殖困难的现况,研究了有效的龙牙楤木无性繁殖方法。试验发现,不同根段长度、不同扦插方式及不同药剂处理对根插出苗、成活有很大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直径为1.0~2.0cm粗的根段,长度为15cm以上,使用108生根粉或杜根素药剂处理后,进行斜向扦插,成活率能达到70%以上,并成为独立的植株。 相似文献
56.
合肥市售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残留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蔬菜中典型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污染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肥市售的14种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含量。结果表明:3种磺胺类药物在14种蔬菜中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但不同药物的残留污染状况差异很大。SM2的检出率为97.3%,最高检出浓度为0.5824 mg/kg;SMZ的检出率为24.5%,最高检出浓度为0.0296 mg/kg;SDZ的检出率为22.8%,最高检出浓度为0.0298 mg/kg;不同类别蔬菜中磺胺类药物含量差异大,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污染相对严重;磺胺二甲基嘧啶主要分布在蔬菜的叶片和根部;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在冬季蔬菜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夏季。污染评价表明,蔬菜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残留污染情况最严重,超标率高达96.3%;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污染情况相对较轻,超标率分别为1.8%和24.5%。由此可见,蔬菜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污染状况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57.
土壤不同营养状况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营养状况对强筋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个处理中,土壤长期施用N,P,K等主要营养元素且配合比为1:1:1(N120.0kg/hm^2,P2O5 120.0kg/hm^2,K2O 120.0kg/hm^2)时产量最高为5433.0kg/hm^2,不施肥(ck)产量最低为1260.0kg/hm^2;蛋白质含量以单施N素(N120.0kg/hm^2)时最高达17.00%,N、P元素配合比为1:1(N60.0kg/hm^2,P20560.0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0.53%;蛋白质产量以N、P配合比为3:1(N180.0kg/hm^2,P20560.0kg/hm^2)时最高为696.0kg/hm^2,以单施P素蛋白质产量最低为156.0kg/hm^2。 相似文献
58.
兽用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衰减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土壤性状对兽用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衰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择10 种理化性状相差较大的典型蔬菜地土壤,通过添加不同浓度(1、5、20 mg/kg)的4 种抗生素(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在保持65%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恒温(25℃)条件下培养,观察分析各类抗生素的残留量和生物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初期(20 天内)土壤中抗生素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后期(50~100 天),进入土壤中的抗生素降解量随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降解比例却随抗生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4 种抗生素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磺胺二甲嘧啶>恩诺沙星>土霉素>泰乐菌素。培养前期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随培养时间的下降比抗生素的残留量下降更明显。各类抗生素的降解率主要与土壤粘粒含量和氧化铁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轻微正相关,但与土壤pH 和CEC无明显相关。培养初期(5 天),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与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但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其与土壤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的相关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9.
不同材质地膜对花生产量及土壤中增塑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在位于山东省胶州市的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田中,应用3种不同材质地膜(分别为普通白膜、黑色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花生,对其产量及土壤中增塑剂含量进行研究。产量结果表明,普通白膜处理>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黑色地膜处理,与普通白膜相比,黑色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花生产量分别减少17%,9%;通过气相色谱测定土壤中6种美国国家环保署(EPA)优控增塑剂的总含量,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最高,黑色地膜处理次之,白色地膜处理最少,差异明显,其中DMP,DEHP,BBP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土壤中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3种地膜覆盖土壤中DEP,DMP,DBP含量均已超过美国土壤污染物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胺唑草酮的光解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笔者采用液液分配-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胺唑草酮在不同自然水体、不同pH缓冲溶液、不同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腐殖酸中的光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胺唑草酮在碱性条件下光解最快,中性条件次之,半衰期分别为2.9h和6.4h。在酸性条件下最缓慢,半衰期为7.6h。胺唑草酮在4种不同类型水体中的光解速率顺序为:河水>稻田水>湖水>蒸馏水。胺唑草酮在不同浓度腐殖酸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3、3.5和5.8h。在不同表面活性剂试验中,胺唑草酮在Span60中的光解最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次之,在Tween80存在的条件下降解最慢,其半衰期分别为2.1、2.5、10.2h。可得出结论,胺唑草酮在碱性和中性环境中不稳定;在河水中能较快光解;低浓度腐殖酸对胺唑草酮的光解有促进作用;在Span60存在的条件下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