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2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666篇
林业   239篇
农学   894篇
基础科学   11篇
  416篇
综合类   2859篇
农作物   449篇
水产渔业   693篇
畜牧兽医   1764篇
园艺   374篇
植物保护   39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五种养殖鲟、鳇鱼DNA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德国Partec Pas Ⅲ型流式细胞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测定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 Ceorgi)的体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在上述五种鲟鱼类的DNA含量中,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的DNA含量非常接近,分别为12.24pg/N,11.60ps/N,11.59pg/N,三种鲟鱼相比较差异并不显著。小体鲟和达氏鳇的DNA含量是6.06pg/N和4.77pg/N,两种鱼相比较差异也不显著。但与上述三种鲟鱼相比较DNA含量几乎相差1倍。从测定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有关鲟鱼类资料可以确定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属于八倍体类型,而小体鲟和达氏鳇则属于四倍体类型。  相似文献   
52.
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DNA疫苗免疫保护效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表达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Goose/Guangdong/1/96(H5N1) [GD/1/96(H5N1)]HA基因的DNA疫苗质粒pCIHA5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为了将其开发并应用于实际,对其免疫保护效力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用10、40、70、100和150g pCIHA5和油苗1次免疫后,其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2.5%(1/8)、58.3%(7/12)、72.7%(8/11)、50.0%(6/12)、66.7%(8/12)和100%(12/12),其中70和100g剂量组的病毒分离结果  相似文献   
53.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SNP)是指DNA序列上的单个碱基变异 ,它具有分布广、多态信息量大、易于检测和统计分析等优点 ,被称为继RFLP和微卫星标记后的第三代基因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等位基因间序列差异最为普遍的类型 ,可作为一种高通量的遗传标记。已建立PCR扩增目标序列及其产物测序和电子SNP(eSNP)等多种发现和检测SNP的方法。大豆等作物也已开展了SNP分析。  相似文献   
54.
海带孢子体DNA随机扩增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海带孢子体的酶解单细胞中提取的基因DNA,可用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重复性研究。通过对扩增反应体系中各因子和扩增程序的梯度实验,确定优化反应体系为:0.2μmol/L引物,1.5mmol/LMg^2 ,100μmol/L dNTP,1.0U Taq DNA聚合酶,30ng模板DNA,优化反应程序为:94℃变性2min,接着45个循环包括94℃变性1min,37℃退火1min,72℃延伸2min,最后72℃延伸10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RAPD图谱的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为海带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55.
从发病鸡群中分离的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_(-76))H_(91)株接种鹅胚收获的尿囊液,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了EDS病毒。电镜下观察到病毒无囊膜,大小为70~85nm。从纯化的病毒悬液提取的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一条分子量为34kb、背景清晰的核酸带。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各种酶消化分别产生4,4,9,9,11和3条片段。将此结果与EDS标准株AV_(-127)株基因组DNA由相同的内切酶消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由HindⅢ和SmaⅠ消化2个病毒基因组DNA产生的片段数及大小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56.
枫香DNA提取方法与PCR扩增程序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SDS、CTAB、高盐低pH值3种方法中选择了CTAB法作为枫香适合的DNA提取方法,同时构建了枫香DNA的PCR扩增程序,并从Mg^ 浓度、Taq酶用量、dNTP浓度、引物浓度、DNA模板用量等方面优化了PCR扩增程序。  相似文献   
57.
以刺槐叶片为材料,摸索出了一套改良的SDS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DNA收取量大,操作简单、纯度高、完整性好,适用于遗传工程的DNA制备。  相似文献   
58.
采用CTAB法研究不同提取缓冲液对三尖杉DNA 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三尖杉DNA的最佳缓冲液所含物质及浓度为100 mmol·L-1TrisHCl pH 8.0+0.14 mol·L-1NaCl+2%CTAB+20 mmol·L-1EDTA +2%β 巯基乙醇。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了15个三尖杉优树样品的DNA,提取的DNA质量均较高,可以满足分子标记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
山茱萸叶片DNA提取方法及ISSR反应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成熟叶片中多糖及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传统CTAB法提取其叶片DNA效果较差,该研究在传统的CTAB提取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经DNA原液电泳检测及PCR产物的电泳检测表明,该法适用于提取硅胶快速干燥保存的山茱萸叶片的DNA。在此基础上,对山茱萸ISSR反应体系中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及模板用量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引物UBC847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5.2℃,引物最佳浓度为0.8μmol/L,模板最佳用量为70 ng,初步构建了山茱萸ISS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60.
Wild radish (Raphanus raphanistrum) has developed introgressed populations after hybridization with its cultivated counterpart (R. sativus) in California. Hybridization with various Brassica and Sinapis species is also possible. To determine if hybridization is responsible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European populations, six wild radish populations with distinct morphological traits were sampled from geographically distant regions in Europe. Plants were cultivated in an oilseed rape field and in insect‐proof cages. Silique and flower morphology, growth, and reproductive traits were measured. The wild radish populations could be discriminated by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but not related to geographic regions. In particular, populations of one region showed wide variability in terms of silique shape and growth behaviour, and small‐sized flowers. Although the origin of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in wild radish is unclear, i.e. native or due to gene flow from the cultivated radish or other Brassicaceae, significant morphological divergence was found that could have relevant effects on plant ecology and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