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45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通过培养和盆栽试验,向灌漠土土壤中加入等量磷和不同添加比例的硫磺S(0.05%、0.15%、0.45%)、生物菌肥B(0.25%、0.50%、1.00%)、有机肥OM(0.50%、1.00%、2.00%)和小麦秸秆WS(1.00%、2.00%、4.00%),研究不同改良材料配施磷肥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特征,及其与Olsen P、小麦吸磷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改良材料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不添加改良材料),且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在第16天时,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达到最大值,OM2.00、B1.00、WS4.00和S0.45处理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34.66%、34.52%、28.19%和23.89%;经过30 d的培养,硫磺、生物菌肥、有机肥和小麦秸秆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9.51%、43.08%、47.92%和41.68%。在一定范围内(Olsen P约90 mg·kg-1),土壤微生物量磷随土壤Olsen P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2.
洪澈  翁殊斐 《广东园林》2009,31(3):28-32
通过对广州的余荫山房、云台花园、黄花岗公园、广州兰圃、流花湖公园等庭园的亭廊与植物配置关系的调查,总结出亭、廊的植物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23.
农田景观虫害控制植被缓冲带布局、 模式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植被缓冲带因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病虫害控制、水土保持等诸多功能,在欧美等国家被广泛的运用到农田景观建设中。笔者以北京市顺义区去碑营村的农田为例进行了作物虫害控制植被缓冲带的研究。基于原有的沟路边坡和田埂现状,在总体布局上,从景观连通性着眼,提出了3级缓冲带体系,连接农田景观中的半自然生境斑块,并形成廊道网络系统。每条缓冲带考虑现有的立地条件,注重利用和保护乡土植被,同时提升植物多样性,选择具有吸引天敌昆虫的植被组合,共提出了21条侧重不同功能、理念、立地条件和特有植物组合的缓冲带植被组合模式,并着重介绍了这些植物吸引的天敌和防治的害虫。从缓冲带类型和植物的多样性上,丰富天敌昆虫的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同时强调了种植和后期的低强度干扰管理。研究为农田的病虫害控制和农田景观沟路边坡和田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河西走廊水资源特征及其循环转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河西走廊水资源主要以雪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分布于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大相对独立的流域水系.南部祁连山区发育大小河流共计57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71.29×108 m3,总体而言,近50 a出山径流变化比较稳定.走廊平原主要由8个大型的构造地貌盆地组成,盆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出山河水及引灌河水的入渗补给,是地表水资源的重复表现形式,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42.42×108 m3.近50 a来,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17.19×108 m3,由此引起泉水资源23 a来衰减了24.6%.受构造地貌的制约,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5个不同地带有规律的、大数量的、重复的转化过程,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地表水-南盆地地下水-地表水(泉水)-北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25.
The urban matrix was recently shown to be a mosaic of heterogeneous dispersal habitats. We conducted a playback experiment of mobbing calls to examine the probabilities of forest birds to cross a distance of 50 m over urban matrix with different land-cover types in an urban area. We treated the reciprocal of the crossing probabilities as a movement resistance for forest birds. We drew resistance surfaces based on the land-cover maps of urban Sapporo. We applied a circuit theory to examine the relative role of a detour route consisting of a riparian corridor and urban matrix for dispersing forest bird individuals from continuous forest to an isolated green space in the midst of an urban are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wood cover had the highest crossing probability, while open land (grassland and pavement) had the lowest probabilities. Buildings and water surface displayed an intermediate probability. Resistance surfaces and flow maps at 25- and 50-m resolutions were very similar and suggested that dispersing individuals are likely to use the intervening building areas that dominate the urban matrix rather than detour through riparian corridors. Our results showed the useful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and circuit theor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corridors, as well as the composi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spersal habitats, to landscape connectivity.  相似文献   
26.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1—2007年近47 a的逐月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河西走廊东部最大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月、季节和年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积雪日数、最大平均积雪深度和极端最大积雪深度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高海拔地区多于低海拔区,山区多于平原区。时间变化上,积雪日数47 a来呈平稳变化趋势,震荡减少,变率很小,积雪深度呈增加趋势;河西走廊东部积雪日数最多出现在1月,最少出现在9月,积雪深度最大出现在3月,最小出现在12月;积雪日数冬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积雪深度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都是冬季的变化主导了年尺度的变化;河西走廊东部积雪日数1990s中期以前以6~7 a、9~10 a和2~3 a的周期为主,1990s中期以后周期主要表现为6~7 a和2~3 a;积雪深度1970s中期以前以6~7 a和2~3 a周期为主,1970s中期~1990s中期9~10 a、12~13 a和2~3 a反应明显,1990s中期以后周期又表现为6~7 a和2~3 a。  相似文献   
27.
韩天虎  俞联平  张贞明 《草业科学》2012,29(6):1013-1016
河西走廊日趋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威胁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欧亚通道的生态安全。本研究分析了河西走廊生态安全面临的危机,提出草业因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可遏制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并指出草业生态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以保护现有草地植被为重点,构建风沙沿线生态保护草带;2)以调整种植业结构为重点,构建绿洲草畜转化生态产业带;3)以实施草畜平衡为重点,构建沿山农牧互补生态置换带。  相似文献   
28.
以饲养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澳洲白绵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测定试验母羊繁殖产羔性能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日增量、饲料消耗及饲料利用经济效益等,对澳洲白绵羊与湖羊的杂交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澳洲白公羊与湖羊配种受胎率与湖羊纯繁(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参试杂交母羊的产羔率低于对照组,但羔羊成活率高于对照组。相同饲养条件下,澳湖杂交一代试验组(F_1)6月龄以及12月龄公羊和母羊总体平均体质量比湖羊对照组分别提高27.62%和23.02%,差异极显著,体高、体斜长和胸围也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试验组F_1公羊初生~3月龄、3~6月龄和6~12月龄的日增量分别为325.36 g、332.51 g和356.24 g,显著高于对照组。F_1公羊周岁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3.34%和45.30%,显著高于对照组。F_1公羊初生~3月龄、3~6月龄、6~12月龄每100 g体增量饲料消耗费用分别为0.46元、0.99元和1.04元,所对应的对照组湖羊公羊每100 g体增量饲料消耗费用分别为0.58元、1.42元和1.70元,试验组F_1每100 g体增量饲料消耗低于对照组,饲料消耗成本下降,饲养效益提高。研究表明,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选择以澳洲白作为父本,湖羊为母本,是该地区理想的肉羊杂交组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29.
喷灌灌水与施肥对春小麦水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河西走廊春小麦适宜的喷灌灌溉施肥制度,以当地畦灌模式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不同灌水方式、灌溉施肥水平下土壤水分动态分布及产量效应并对春小麦产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了喷灌条件下灌水前后土壤水分分布动态、不同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及不同灌水量水平下土壤水分下渗状况,分析了不同灌水、施肥水平对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灌灌水定额为75 mm时,有部分水分下渗至春小麦主要根系活动层以下,但较畦灌量小;喷灌灌水定额在45~60 mm时,灌水后大部分水分储存在0~40 cm土层;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内,中等灌溉水平40~8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灌溉量响应大于施肥量,灌溉量过大时,产量有下降趋势;喷灌条件下,中等灌溉、追肥水平下产量较畦灌高1105%,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另外,根据产量拟合方程并结合水分利用效率,喷灌中等灌水、施肥水平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灌溉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甘肃省河西走廊荒漠区灰钙土甘草氮磷钾锌最佳施肥量,为甘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三堡镇的灰钙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甘草氮磷钾锌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的研究。[结果]甘草鲜根产量随氮磷钾锌施肥量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每1 kg氮磷钾锌增产量则随氮磷钾锌施肥量梯度的增加而递减;随着氮磷钾锌施肥量梯度的增加,甘草边际产量和边际产值在下降,边际利润最终出现负值;甘肃省河西走廊荒漠区灰钙土甘草氮磷钾锌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46,0.26,0.16和0.02 t/hm~2,最佳施肥量时的理论鲜根产量分别为12.81,13.35,13.06,12.76 t/hm~2。[结论]在氮磷钾含量较低,有效锌缺乏的灰钙土上,甘草施用氮磷钾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最高产量的施肥量并不是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必然低于最高产量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