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6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737篇
林业   815篇
农学   1521篇
基础科学   122篇
  477篇
综合类   4405篇
农作物   1512篇
水产渔业   539篇
畜牧兽医   1276篇
园艺   548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5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人工湿地在畜禽养殖废水中处理污染物的现状,以“人工湿地”、“畜禽养殖废水或污水”、“畜禽养殖污染”、“营养物质”、“重金属”、“抗生素”和“抗生素基因”等为关键词,搜索ISI web of knowledg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对2007-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  相似文献   
72.
油橄榄种质资源承载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是油橄榄繁衍发展的物质基础.土耳其油橄榄栽培历史悠久,良种规模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文中介绍土耳其油橄榄栽培管理和加工以及在油橄榄种质收集等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提出了我国油橄榄发展建议.目前我国油橄榄种质资源研究停滞于初步调查阶段,迫切需要在种质资源方面进行系统性和针对...  相似文献   
73.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RA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在236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三河牛中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系。结果表明:经χ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6种基因型在感染乳房炎牛和健康牛之间分布不一致(p<0.01)。在感染乳房炎牛中CC基因型频率最高,在健康牛中BC基因型频率最高。据此推测,CC基因型可能与这两种牛的乳房炎易感性有关,而BC基因型可能与这两种牛的乳房炎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以野生橘色海菊蛤(Spondylus aurantius)为材料,观察了橘色海菊蛤的亲体催熟、胚胎及稚贝的发育过程,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速度及不同材质和采苗深度对海菊蛤附着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橘色海菊蛤在养殖池经自然催熟后性腺饱满,发育成熟;采用“晾干+流水+高温”刺激获得了橘色海菊蛤优质精卵,并成功完成了受精;受精卵通过不均等卵裂,依次发育为多细胞卵裂期、囊胚、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和稚贝,累计耗时25~27 d。受精卵在温度为28℃和32℃时均可发育至稚贝,且在水温为32℃时,胚胎各个阶段发育速度均快于28℃。室内不同水层采苗结果显示,底层采苗器附着密度要显著高于上层(P<0.05);不同附着基材质附着密度结果显示,室内采苗阶段黑蝶贝壳附着效果最好,而后依次为海菊蛤壳>牡蛎壳>混凝土饼>黑色遮阳网>绿色聚乙烯网片。在自然海区养殖30d后,海菊蛤壳和牡蛎壳附着及生长效果最优。本研究首次成功开展了橘色海菊蛤人工繁育,获得了其胚胎和稚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在南海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5.
刘洋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23,48(11):119103-1-119103-10

本文系统介绍了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的研究历程、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首先,作者回顾了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研究历程,包括探索期 (2001—2006年),突破期 (2007—2012年)和快速发展期 (2013—2023),其中在突破期重点描述了半滑舌鳎、黄颡鱼等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发现,为我国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和性控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其次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采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辅助培育出半滑舌鳎“鳎优1号”,黄颡鱼“全雄1号”、“全雄 2号”等新品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工作。最后,文章对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今后应从持续开发养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强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方法创新、优化鱼类性别特异标记的应用方法等方面加强鱼类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马岗鹅的行为与其生长状况和福利状况密切相关,马岗鹅关键行为监测对评估其生长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对群养栏马岗鹅关键行为高效率精准监测,该研究探索一种基于YoloX的群养马岗鹅关键行为监测算法(Magang geese behavior monitoring of based on Double Head-YoloX,MGBM-DH-YoloX),该算法通过减少YoloX的头部数量提升检测效率、使用损失函数减少前景背景干扰、使用迁移训练方式提高网络训练效率等技术对马岗鹅采食、饮水、休息和应激等关键行为及其规律进行分析。MGBM-DH-YoloX首先用Mosaic和Mixup对马岗鹅图像进行数据增强,然后使用增强后的数据集训练模型,并且利用模型检测马岗鹅的关键行为,最后累计得出马岗鹅关键行为的发生时长和行为节律;试验训练集为1 400幅、验证集200幅和测试集为400幅,连续活动视频10 d。结果表明,MGBM-DH-YoloX算法的平均精度为98.98%、检测速度达到81帧/s、内存消耗为2 520.04 MB。对马岗鹅的10 d养殖数据分析发现,MGBM-DH-YoloX能有效观察到马岗鹅随着日龄增长采食次数逐渐减少;试验鹅每日采食与饮水行为同时出现的比例为83.74%,呈现整体相伴趋势,但也从90.78%降低到74.57%,说明马岗鹅采食与饮水行为随着日龄增加呈现出逐渐分离趋势;试验鹅随着日龄增长休息时间逐渐加多,呈现出肉鸭对笼养的适应性逐步增强;应激行为随机性很强,突发性明显,发现人员随机走动等不规范饲喂带来的应激行为占据很大比例。该研究显示MGBM-DH-YoloX算法能利用监控视频对马岗鹅的关键行为进行智能提取,可为家禽智能养殖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究杜鹃花杂交育种规律,加快国内杜鹃花育种进程,本研究以云锦杜鹃、大白杜鹃、露珠杜鹃、蝶花杜鹃、映山红、羊踯躅为亲本进行了22个组合的常规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云南几种杜鹃的杂交亲和性、坐果率、杂交种子重量与萌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在杂交组合中作父母本均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坐果率21%~75%,杂交种子萌发率41%~88%,大白杜鹃次之,坐果率3%~66%,杂交种子萌发率76%~82%;杂交组合坐果率与母本的选择关系密切,母本亲和力越好坐果率相对越高;种子越重越有利于萌发,但萌发过程还同时受到环境因子和胚自身活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杜鹃花杂交育种具有借鉴意义,云锦杜鹃、大白杜鹃综合性状优良,杂交亲和性较好,可作为常绿杜鹃花育种的优秀亲本。  相似文献   
78.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危害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已成为限制番茄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自然番茄抗病资源及抗病基因是控制TSWV的有效方法。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Mill.)和智利番茄(Lycopersicon chilense Mill.)等野生番茄是目前发现的抗TSWV的主要自然资源。其中,秘鲁番茄中的显性抗病质量基因位点Sw-5在TSWV抗病遗传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后续开发和培育了多种与Sw-5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含有Sw-5的抗病品种。除此之外,病毒RNA介导基因沉默技术在番茄TSWV抗病育种中也逐渐受到重视。由于目前陆续出现了打破Sw-5基因位点的TSWV分离种,因此今后的工作亟须发掘TSWV新的抗病资源和基因。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以08S024为不育源,以自交系08S058为待转育品系,采用饱和回交法连续回交6代获得胞质不育系13A61。该不育系植株长势和雌蕊正常,雄蕊败育,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对不育系13A61及其保持系08S058的花药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不育系13A61的败育始于四分体时期,主要败育特点为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或原位爆发性降解。四分体能够释放单核小孢子,但无法进一步发育而最终败育。不育系的选育将为不育资源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持,该不育系的育成及其细胞学的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揭示其败育机制提供材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矮秆种质是大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一些不良性状使得育种中可被广泛使用的大麦矮秆种质的数量较少。利用已鉴定的矮秆大麦品种矮秆齐、尺八大麦和浙皮1号为对照,本研究鉴定了17大麦品种的株高,筛选到16份大麦矮秆种质,其中特矮秆种质11份、普通矮秆种质5份。在16份大麦矮秆种质中,尺八大麦、红原黑青稞和机械裸等7份矮秆种质携带矮秆基因uzu,Himalaya Hrmdaya和印度矮生分别携带矮秆基因br或sdw。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6份矮秆种质种具有1或多个优良性状,且株高与低单穗粒重、低结实率或低百粒重等性状没有关联性,可用作矮化育种亲本。在16份矮秆种质中,91 G-318、Himalaya Hrmdaya和加久等6份矮秆材料携带br、sdw或其他未知矮秆基因,可作为中国大麦矮化育种的新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