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幼苗防御酶及活性氧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不同抗性品种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研究了低浓度的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防御酶(SOD 、POD 、PAL)活性及活性氧(O_2~-和H_2O_2)的诱导作用,为探讨病菌毒素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经叶霉菌粗毒素诱导后,抗、感品种叶片的SOD活性下降,但抗病品种的下降比率小,且比感病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抗、感品种的POD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二者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大; 抗、感品种PAL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增加更快,且增加比率高于感病品种;抗、感品种的O_2~-产率和H_2O_2含量的变化呈增加趋势,抗病品种的增加比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增加峰值出现早.说明叶霉菌粗毒素诱导的番茄体内防御酶和活性氧变化与番茄抗叶霉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昌地区石榴叶霉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慧  卿贵华  钟川 《植物保护》2010,36(1):131-133
本文报道了四川西昌市发生的石榴叶霉病的症状及病原鉴定结果。叶霉病发生在石榴生长后期,一般危害石榴老叶,表现为黑褐色病斑,造成石榴提早落叶。病原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通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用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验证。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及产孢结构,测量孢子大小,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种复合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用万寿菊根和厚朴植物的提取物来配制15%农药乳油制剂,对它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用乳油对番茄叶霉病原菌进行了毒力测试。15%农药乳油在2~40 mg/ml的浓度范围内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率为8.2%~80.3%,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12.02 mg/ml。该研究为利用万寿菊和厚朴植物研制新型生物农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报道木犀科(Oleaceae)上素馨枝孢新种Cladosporium jasmini sp.nov. 附拉丁文描述及线条图,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5.
Coriander (Coriandrum sativum) is a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 From November 2017 to March 2020, leaf blight disease on coriander plants wa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commercial coriander cultivated fields of Haikou, Sanya and Wanning City, Hainan Province, China. Leaves with symptoms showed irregular chlorotic to dark brown necrotic lesions at the edges of leaves, and the leaves were curled and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grey moul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ity testing and concatenated sequences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ITS), actin (ACT) and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α (TEF) genes,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Untargeted metabolomes of the coriander leaves were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Score plo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 showed clear discrimination between infected and control treatments. The levels of l -threonic acid, hexadecanoic acid and myo-inositol in the control treatment were 3.45-, 1.81- and 2.44-fold, respectively, those in the infected treatment.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C. tenuissimum causing coriander leaf blight disease in China. Furthermore,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C. tenuissimum infection of coriander cause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l -threonic acid, hexadecanoic acid and myo-inositol levels, indicating that these metabolite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lant's response to coriander leaf blight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报道枝孢属一新种:香豌豆枝孢新种Cladosporium lathyri Z. Y. Zhang et Y. L. Liu sp. nov. ,寄生在蝶形花亚科Popilionoideae的五脉叶香豌豆Lathyrus guinguenervius (Mig.) Litv. 的茎和叶上。文中为新种提供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7.
18.
番茄叶霉菌无毒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遗传因子,其编码的产物激发病原物与植物特异性相互作用。病原物无毒基因与植物抗病基因产物间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的基因对基因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的重要形式。番茄与叶霉病之间的特异互作被认为是遵循Flor的“基因对基因”假说的典型体系。绝大多数已克隆的无毒基因之间,及其与已知蛋白之间,均无显著的序列同源性。无毒基因具有双重功能:在含瓦补抗性基因植物中表现无毒效应,而在不含互补抗性基因植物中显示毒性效应。本文综述了番茄叶霉菌无毒基因的多样性、意义、结构及其功能等等,了解病原菌无毒基因的结构及功能,有助于了解病原物与植物的识别机制,对认识植物的抗病性,特别是非寄主植物对病原菌的广谱抗病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番茄与叶霉菌互作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和叶霉菌(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系统是研究植物和病原物互作分子机理的模式系统。4个叶霉菌无毒基因已被克隆。这些无毒基因编码含偶数个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蛋白,在叶霉菌毒性菌株中的存在与否及存在方式各不相同。Avr4具有几丁质结合活性;而Avr9可能在叶霉菌氮素代谢中起调节作用。7个具有功能的番茄抗叶霉菌Cf基因已被克隆。它们与其同源基因一起以基因簇形式存在于复合基因座中,其成员称为Hcr (homologues of C. fulvum resistance gene Cf)基因。Cf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但主体在膜外,主要结构域为富含亮氨酸重复(LRR)和跨膜结构域。LRR重复单元数目以及N端序列决定了Cf蛋白对Avr的识别特异性。Cf对Avr的识别遵守"保卫"假说。在Cf-2对Avr2的识别系统中,蛋白酶Rcr3为"被保卫"蛋白。Cf识别Avr后迅速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和防卫反应,包括过敏性反应的产生和氧化迸发,以及K+离子通道、各类蛋白激酶、SGT1、硫氧还蛋白及磷脂酸途径的活化。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显著影响Cf介导的过敏性反应和抗病性。不同Cf对Avr的识别机理及其下游信号传导途径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DSE转化子,为研究DSE在植物根系的侵染定殖行为和侵染定殖规律奠定基础。【方法】以前期从健康枸杞根系分离的1株DSE菌株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S12菌株为供试材料,确定潮霉素B对其的最低抑制质量浓度,然后研究菌龄(13,15,17,19和21 h)、酶解时间(1.0,1.5,2.0,2.5,3.0和3.5 h)、崩溃酶质量浓度(10,15,20,25,30和35 mg/mL)和渗透压稳定剂种类(NaCl、KCl、CaCl2和MgSO4)对S1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DL2质粒(含hphgfp基因)转入S12菌株,对所获转化子进行表型、GFP荧光、PCR及拮抗活性(以尖孢镰刀菌枸杞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Lycium barbarum LR-1菌株为靶标菌)检测,筛选与野生型S12菌株无明显差异且带有GFP标记的转化子。【结果】S12菌株在YPD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7 h,以0.7 mol/L NaCl为稳渗剂,用30 mg/mL的崩溃酶酶解2.5 h,原生质体制备数量最多,为4.53×106 mL-1。通过PEG介导,将PDL2质粒(含hphgfp基因)转入S12菌株,可得47株转化子,转化效率2.35株/μg,从中筛选出10株生长速度和产孢量与野生型S12菌株无明显差异的转化子。荧光观察、PCR和拮抗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S12菌株中,成功建立了S12菌株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GFP标记菌株,有6株转化子对LR-1菌株的抑菌率与野生型S12菌株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遗传稳定性良好的S12菌株遗传转化体系,筛选出了6株抑菌效果与野生型菌株相当的转化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