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3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17篇
  237篇
综合类   960篇
农作物   402篇
水产渔业   222篇
畜牧兽医   616篇
园艺   201篇
植物保护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为了探究牛肉及副产物中稳定碳、氮同位素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确证稳定碳、氮同位素在牛肉加工制品产地溯源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本试验通过对牛肉进行不同时间的水煮、烤制和油炸3种处理,其中水煮和烤制加工时间分别为5、10、15、20、25和30 min,油炸加工时间分别为1、2、3、4和5 min;采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测定脱脂牛肉、粗脂肪及副产物中δ13C和δ15N值。结果表明,脱脂牛肉中δ13C值在水煮、烤制和油炸3种加工方式不同加工时间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水煮和烤制后粗脂肪中δ13C值无显著变化,油炸后的牛肉粗脂肪δ13C值主要受植物油的影响,加工方式及加工时间对其无显著影响;水煮脱脂牛肉δ15N值在加工25、30 min时与对照组牛肉存在显著差异,但平均差值仅为0.3‰~0.9‰。牛肉稳定碳、氮同位素在不同加工过程中分馏效应较小,可有效用于牛肉加工半成品及成品的原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82.
为探究NO对山葡萄耐盐性影响的生理机制,以1年生双丰山葡萄扦插苗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方法,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50 mmol·L-1 NaCl胁迫下山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能显著提升盐胁迫下山葡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减少丙二醛(MDA)的产生和积累,保护光合机构免受活性氧伤害,从而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另一方面,外源NO使盐胁迫下山葡萄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保护性热耗散(ΦNPQ)升高,而初始荧光(Fo)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ΦNO)显著下降,表明外源NO通过保护性热耗散机制缓解盐胁迫引起的光抑制,增强光合电子传递效率,进而维持PSⅡ的正常功能,最终提高了山葡萄耐盐性.  相似文献   
83.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bsorbed by the canopy (fPAR) was characterized for a heterogeneous boreal mixedwood forest site located in northern Ontario, Canada, based on relationships found between fPAR and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data over different canopy architectures. Estimates of fPAR were derived from radiation measurements made above the canopy at a flux tower and below-canopy radiation was measured across a range of species compositions and canopy architectures. Airborne lidar data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canopy structure around the flux tower and a map of mean canopy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was derived from airborne hyperspectral imagery. Different volumes of lidar points for the locations directly above each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sensor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if there is an optimal method of relating lidar returns to estimated fPAR values.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s between mean lidar height and fPAR occurred when using points that fell within a theoretical cone which originated at the PAR sensor having a solid angle α = 55°. For diffuse conditions, the correlation (r) between mean lidar height versus fPAR × chlorophyll was stronger than between mean lidar height versus fPAR by 8% for mean daily fPAR and from 10 to 20% for diurnal fPAR, depending on solar zenith angle. For direct light conditions, the relationship was improved by 12% for mean daily fPAR and 12–41% for diurnal relationships.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of mean daily fPAR × chlorophyll versus mean lidar height we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gridded lidar data and the canopy chlorophyll map to generate maps of mean daily fPAR for direct and diffuse sunlight conditions. Site average fPAR calculated from these maps was 0.79 for direct light conditions and 0.78 for diffuse conditions. When compared to point estimates of mean daily fPAR calculated on the tower, the average fPA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oint estimate. Subtracting the direct sunlight fPAR map from the diffuse sunlight fPAR map revealed a distinct spatial pattern showing that areas with open canopies and relatively low chlorophyll (e.g., black spruce patches) have a higher fPAR under direct sunlight conditions, while closed canopies with higher chlorophyll (e.g., deciduous species) absorb more PAR under diffuse condition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scaling from point measurements at flux towers to larger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and addressing local scale heterogeneity in flux tower footprints.  相似文献   
84.
不同水分与养分水平对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玉米拔节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发现这些参数均受诸如水分、光热、养分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水分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非常显著,随着水分的降低,玉米叶片的基础荧光增大,而可变荧光、PSⅡ光化学效率及PSⅡ潜在活性显著降低,因此,只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时间,加快测定速度,叶绿素荧光可作为研究判断玉米水分胁迫程度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85.
高等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对其正常光合作用起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前期芯片杂交结果,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3个茶树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 分别为谷氨酸-tRNA还原酶(CsGluTR)、叶绿素合酶(CsChlS)、叶绿素酸醋氧化酶(CsCAO), 对应的GenBank的登录号为HQ660371、HQ660370、HQ660369。序列分析表明, CsGluTR基因全长2165 bp, 开放阅读框长1665 bp, 编码554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6 kD, 理论等电点为8.78;CsChlS基因全长1463 bp, 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125 bp, 编码374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5 kD, 理论等电点为8.58;CsCAO基因全长2146 bp, 其中开放阅读框长1611 bp, 编码536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60.8 kD, 理论等电点为8.03。比对分析表明, 3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中同源基因的相似性均在70%以上。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个基因在不同白化阶段的表达,表明, CsChlS和CsCAO基因具有明显的表达协同性, 它们在叶片中的表达量与叶片的颜色变化高度同步;而CsGluTR在白化叶片和正常叶片中的表达差异相对较小, 同时在新生芽叶转绿过程中最先恢复正常表达水平。说明在白化叶片中, 叶绿素的合成机制受到较大影响, 叶绿素合成受阻导致的叶片内色素类物质含量降低或消失是叶片白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6.
不同灌水方式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防雨篷下研究了前期不同灌水处理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小麦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帮助。结果表明,灌1水条件下小麦叶片长宽和单茎干物重随灌水日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生育前期水分充足处理CK最高,W5100d(出苗后100 d灌水)处理次之,且总灌水量一致下小麦生育前期灌1水和灌2水效果间的差异不显著。生育前期适当推迟灌水日期有利于增加小麦生育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且灌浆中期W5100d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高于CK。小麦生育前期适当推迟灌水日期亦有利于降低植株蒸腾速率改善小麦光合特性,其中W5100d处理的光合速率比对照CK增加了11.4%。W5100d与CK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6 955.40,7 102.67 kg/hm2,但两者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灌水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与单茎干物重和产量间皆呈直线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小麦生育前期适当延长灌水日期有利于改善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且总灌水量一致下灌水次数效果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非叶片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测定两个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Lu 22和Lu 14叶片和非叶片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非叶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粒叶比品种Lu 22各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低粒叶比品种Lu 14,特别是在衰老后期,Lu 22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时,非叶片光合  相似文献   
88.
覆盖栽培对烤烟叶绿素、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京民  马聪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169-169
研究了烤烟大田栽培期间,旺长期揭膜培土后垄上覆盖稻草与旺长期揭膜培土、全生育期覆盖地膜、全生育期覆盖稻草等4种垄体覆盖方式对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关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旺长期揭膜培土后垄上覆盖稻草的处理较其他3种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略高,而丙二醛(MDA)含量略低;该农艺措施下,上述指标的变化态势与烤烟生长代谢的调控机理基本一致,在信阳乃至黄淮烟区都具有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以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为对照,研究了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日变化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花生叶绿素含量,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午达到最大值;玉米东西行向种植东侧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上午间作明显大于单作,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玉米阴天和晴天的光合速率,却明显降低了花生光合速率;在晴天,间作玉米花生的Fv/Fm、ΦPSⅡ日变化均呈倒抛物线,上午间作玉米明显大于单作的,下午相反,间作明显提高了花生的Fv/Fm,中午花生的ΦPSⅡ间作低于单作,上午和下午反之;阴天的Fv/Fm、ΦPSⅡ,间作玉米除中午小于外,上午和下午均大于单作玉米,间作花生全天均高于单作花生,说明玉米花生间作提高了花生对弱光的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0.
Cd2+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2 胁迫对不同茬期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重金属Cd2 胁迫剂量的加大,3茬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倒"N"形规律变化,即降-升-降的变化,这与重金属诱导下紫花苜蓿的防御机制有关。3茬紫花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不同,依次是第1茬>第2茬>第3茬,3茬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低浓度Cd2 下,第2茬>第1茬>第3茬;高浓度Cd2 下,第2茬>第3茬>第1茬。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苜蓿的收割,导致Cd流失,胁迫作用减弱或者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