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2篇
  28篇
综合类   293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正>~~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江汉平原云地闪电活动特征,依据湖北省ADTD(Adranced Direction Finding on Time Difference)闪电监测系统2007-2016年10年的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该区域10年间云地闪电频次的年、月、日和季节变化以及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6年,云地闪电频次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正闪比例逐年升高,频次未降。年平均负闪电频次占总闪电频次的94.50%,正闪占5.50%。夏季闪电频次最多,但正闪占比最小,仅有4.70%;冬季闪电最少,而正闪占比最大,是夏季正闪电占比的2.5倍以上。总闪电频次的月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12月闪电频次最少。通常状况下,正闪平均强度均大于总闪平均强度和负闪平均强度,正闪平均强度在25~70 k A之间;总闪和负闪的平均强度在30~45 k A之间。总闪电频次日变化特征明显,呈单峰单谷型,其中,云地闪电频次最多和最少的时段分别出现在15:00~16:00和10:00~11:00,农民外出劳作应尽量避免雷电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43.
致读者     
正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注与支持下,《安徽农业科学》杂志走过了53个春秋,并已成长为农业类刊物的龙头期刊。据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的数据,2012年《妥徽农业科学》的总被引频次24771,继续在450种农业科学期刊中排第1位;影响因子0. 629,在地方农业科学期刊中居于前列。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  相似文献   
44.
2020年1月至12月,利用样线调查法并结合红外相机调查对勐海县曼稿保护区勐遮片区的印度野牛种群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区域内印度野牛活动时间主要集中于1—2月以及4—5月,活动区域主要为勐遮片区的南双岭村周边范围内,分布面积约173 hm2,红外相机拍摄到个体数量最多为5头,成年雄性2头,成年雌性2头,未成年个体1头,印度野牛常于夜晚20点至清晨6点间活动。为有效保护该区域印度野牛,并吸引印度野牛进入保护区内,应加强日常巡护管理,扩充及增大现有人工硝溏。  相似文献   
45.
《福建农业学报》2009,24(4):F0003-F0003
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2007年度《福建农业学报》核心影响因子为0.572,在入编的22种农业综合性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4位,该年度本刊其他被引统计指标为:总被引频次344,他引率0.86,基金论文比0.74,引用刊数119种,平均引文数12.97。  相似文献   
46.
47.
小麦早熟突变体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利用小麦的早熟性状,对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以及粮食的周年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要种植模式的北方吨粮田或粮食超吨生产系统中,则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关于小麦早熟的报道不多,且多从小麦早熟性状的筛选指标、控制因子、化学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关于其遗传方式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48.
在甘南州玛曲县典型高寒草甸区,对不同刈割频次下草地初级生产力基本特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莎草科和禾本科的物种对多次刈割的耐受性较高,而杂类草较为敏感,部分物种甚至会在高频次刈割下消失,毒害草则会在多次刈割的干扰下得到促进。在生长季内,对草地实施2~3次刈割利用,不仅不会对物种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反而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相反,若仅于生长季后期(9月中旬)刈割1次或刈割次数超过4次,则可对物种多样性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就地上生物量而言,最佳刈割频次为2次(7月15日和9月15日)和3次(6月15日、7月30日和9月15日);就粗蛋白产量而言,最佳刈割频次为3次,且显著高于刈割2次的处理。采用在牧草产量峰值期1次性测产的方法核定草地载畜量,必须考虑在实际利用方式下所产生的草地超补偿效应,并以相应的差异率对牧草产量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49.
刘益男  魏政 《农学学报》2019,9(12):83-86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是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对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流失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以广东湛江两个典型的热带农业科研单位为例,分析了其人才流失的问题原因,总结了认识启示,并从重视高层次人才、引才留才“软优势”、开通引才绿色通道和为人才实现价值提供舞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
影响因子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454-6454
影响因子是指该刊前2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占该刊前2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例。是用论文的平均引率反映期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作用的指标,可测度当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学术刊物地位主要因素。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