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46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662篇
林业   507篇
农学   784篇
基础科学   1113篇
  549篇
综合类   21567篇
农作物   96篇
水产渔业   32337篇
畜牧兽医   28741篇
园艺   231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805篇
  2022年   1518篇
  2021年   2058篇
  2020年   1572篇
  2019年   1854篇
  2018年   396篇
  2017年   959篇
  2016年   1294篇
  2015年   1714篇
  2014年   4882篇
  2013年   4217篇
  2012年   5726篇
  2011年   5694篇
  2010年   4989篇
  2009年   6004篇
  2008年   5723篇
  2007年   4839篇
  2006年   4561篇
  2005年   3926篇
  2004年   3239篇
  2003年   3220篇
  2002年   2749篇
  2001年   2286篇
  2000年   1652篇
  1999年   1102篇
  1998年   966篇
  1997年   895篇
  1996年   680篇
  1995年   601篇
  1994年   773篇
  1993年   643篇
  1992年   522篇
  1991年   484篇
  1990年   383篇
  1989年   435篇
  1988年   375篇
  1987年   333篇
  1986年   282篇
  1985年   207篇
  1984年   169篇
  1983年   143篇
  1982年   145篇
  1981年   108篇
  1980年   123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66篇
  1977年   72篇
  1975年   70篇
  1974年   8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00~2002年是太阳黑子活动强烈的年份,此种自然现象对养殖动物的危害之一是降低免疫力。本文着重叙述会降低养殖动物免疫力的饲养管理因素及其预防。 一、饲养因素  相似文献   
82.
83.
84.
二、成蛙的饲养管理(一)幼蛙的越冬当年由蝌蚪变态的幼蛙,到11月下旬,气温降至10℃以下时,幼蛙活动力降低,摄食量减少,就开始越冬,直到翌年3月,气温回升15℃以上时,恢复活动,开始摄食。越冬池水深70cm为宜,池底有淤泥,他上方有覆盖物,这样越冬效果较好。(二)养殖方式牛蛙养殖方式有集约饲养,半开放饲养和流放饲养,以集约饲养为主。但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牛蛙弱肉强食的现象很严重,因此必须分级饲养。一般分三级:一级是以完成变态至so克的幼蛙;二级50一20o克的成蛙;三级是2000克以上的成蛙。(三)饲料及投哈方法牛蛙…  相似文献   
85.
颗粒饲料是由营养全面的粉状饲料经加工而成的粒料,其优点是提高了原均匀性,增加了瓣密度和适口性,饲喂方便,避免动物偏食,减少浪,消化吸收率也高,经过9年的摸索和实践,终于在全园98%的动物中应用颗粒饲料作为精料投喂,取得了较满意的饲养效果,有效的降低了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86.
87.
前言,能源问题是发展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基础。能源是制约我国水产生产,特别是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渔业耗能由水产捕捞,海淡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保鲜以及后勤服务工业等的耗能构成。耗能品种以柴油、电力为主,兼有少量的煤炭,薪柴。  相似文献   
88.
1 田块选择与设施 养虾稻田必须保水性能好,能排能灌,土质粘土或壤土,pH7.5~8.5,稻田宜长方形、东西向.田埂筑成高出田面1m,宽60~80cm,夯实防漏.在田中开挖虾沟、虾槽,沟宽80~100cm、深60cm以上,呈"井”字形.在虾沟交叉点挖虾槽,槽深1m以上,面积20~30m2.沟、槽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内放置一些瓦片、砖头、竹枝等物.在稻田一角的田基上设进水口,与进水口相对的另一角设排水口,进、排水口用双层密网封口,以防虾逃和敌害进入.放养前,每667m2用生石灰50kg对沟、槽消毒后,在其中种植水生植物,占沟、槽总面积的20%~30%.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