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为筛选野牡丹属在不同栽培基质上生长的差异,促进野牡丹属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推广应用 , 以 3 种野牡丹属植物(白花印度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var. albiflorum、野牡丹 M. candidum 和毛稔 M. sanguineum)为试验材料,设置了 4 种不同比例泥炭土、蛭石和椰糠混合物 / 料和黄泥栽培基质处理, 比较 3 种植物的净生长量和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3 种野牡丹属植物苗高、冠幅、叶面积净生长量均以 黄泥栽培基质处理组较高,生长促进效应优于泥炭土、蛭石和椰糠的混合比例处理组;其地上部、地下 部生物量积累也均以黄泥栽培基质组最高。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促进 3 种野牡丹植物生长效应的栽 培基质均为黄泥。  相似文献   
82.
野牡丹科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长期以来对野牡丹科资源分布和生存状况等研究不足,导致学术界对其分类存在较大争议,部分物种生存状况堪忧。为了理清我国野牡丹科植物资源状况,通过分析其区系及分布特征,为其保护利用提供基础的数据。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大陆、海南岛和台湾岛的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区类型及水平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野牡丹科植物共有24属177种25变种,其中大陆有19属150种24变种,海南岛有14属46种7变种,台湾岛有12属22种1变种;海南岛、台湾岛与大陆野牡丹科植物共有属占其各自总属数的85.7%、75.0%;3个地区共有属有7属,分别是金锦香属(Osbeckia)、野牡丹属(Melastoma)、柏拉木属(Blastus)、肉穗草属(Sarcopyramis)、蜂斗草属(Sonerila)、酸脚杆属(Medinilla)和谷木属(Memecylon);海南岛、台湾岛与大陆共有种的比例分别为64.2%、60.9%,说明2个岛屿与大陆野牡丹科植物种的同源性较高。(2)我国大陆、海南岛、台湾岛的野牡丹科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为5、3、5个,均以热带亚洲分布型属的比例最高。(3)3个地区的野牡丹科植物的水平分布从南到北呈现递减的趋势,垂直分布均主要分布在海拔100~2 000 m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83.
为了探究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的抗旱能力,以‘超群’野牡丹(Melastoma ‘Chaoqun’)、‘云彩’野牡丹(Melastoma‘Yuncai’)、大果野牡丹(M.ultramaficum)和银毛野牡丹(Tibouchina aspera var.asperrima)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自然干旱胁迫试验,测量干旱胁迫期间的土壤含水量和光合特性参数,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干旱胁迫评价. 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4 种野牡丹科植物都出现了叶片萎蔫脱落的现象,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均呈下降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则呈上升趋势.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 4种野牡丹的抗旱能力依次为银毛野牡丹>‘超群’野牡丹>‘云彩’野牡丹>大果野牡丹.  相似文献   
84.
海南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海南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12个属30个种1个变种的形态特征、花期、生境、观赏价值、用途及其相关研究和开发利用前景,并提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中国特有种枝毛野牡丹传粉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枝毛野牡丹Melastoma dendrisetosum)的开花进程,访花昆虫、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检测了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繁育系统,并分析其致濒机制。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是典型的异型雄蕊植物,5:30—8:30逐步开放,8:30—9:00完全开放,19:00花朵闭合,单花开放时间为12—14 h,群体花期36±2 d,无花蜜。访花昆虫主要有木蜂科、条蜂科、蚁科、食蚜蝇科的昆虫,最有效传粉昆虫为木蜂科昆虫。自然与人工授粉、套袋等试验结果表明,枝毛野牡丹不存在主动自花授粉、无融合生殖的生殖保障现象,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枝毛野牡丹繁育系统是兼性自交。枝毛野牡丹相对生殖成功率低仅为0.035,主要限制因子为花粉限制和传粉者限制。  相似文献   
86.
对国产野牡丹属6种16个居群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其表型变异、种间亲缘关系等进行探讨,以揭示野牡丹属植物的表型多样性,并为其提供分类依据。结果表明:野牡丹属种间与种内居群间在数量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77%~34.50%,其中花序花朵数、小苞片宽、叶柄长、花梗长的变异较大,果径、花径、花萼长、花瓣长和叶长宽比的变异较小;质量性状的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种间,种内居群间在叶柄颜色、花色上存在差异。表型聚类结果显示当平均距离为34时,16个居群可分为3类,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野牡丹为1类,毛菍、地菍各为1类,同种下各居群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聚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花部形态变异是野牡丹属植物表型分化的主要因素,基出脉、花梗长、茎被毛的变异对其表型分化的作用较小,在进行表型分类时可避免次要性状的干扰。  相似文献   
87.
地稔为野牡丹野牡丹属植物,又名铺地锦、山地稔。可观花、可观果,易管理、耐践踏,是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值得大力推广应用。1 植物学特征 灌木,茎匍匐或披散,高5~15cm;茎多分枝,下部伏地,长10~30cm,幼枝近四棱形,疏生糙伏毛,老枝变成圆形;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  相似文献   
88.
《花木盆景》2007,(2):F0002-F0002,1
产地与习性:产于越南和中国南部。野生于山坡湿地及疏树林。喜酸性土壤,为酸性指示植物。形态特征:茎上有紧贴的鳞片状粗毛;叶阔卵形,先端  相似文献   
89.
多效唑对银毛野牡丹的矮化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银毛野牡丹Tibouchina aspera var.asperrima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结果表明:200-1600mg/L多效唑处理对银毛野牡丹都有矮化效果,以400mg/L多效唑处理矮化效果最好,提高了银毛野牡丹的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90.
几种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r ITS和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L-trnF的序列,初步研究分布于广东省的野牡丹属的6个物种,即展毛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野牡丹(M.candidum)、多花野牡丹(M.affine)、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地稔(M.dodecandrum)、毛稔(M.sanguineum)和1个原产印度的印度野牡丹(M.malabathri-cum)及其白花变种(M.malabathricum var.alba)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展毛野牡丹野牡丹、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和毛稔这5个物种具有完全一样的nr ITS和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L-trnF序列,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印度野牡丹在nr ITS序列上与前5个物种序列相同,但在叶绿体trnL-trnF序列上具有1个碱基的差异,表明它与这些物种之间存在非常近缘的关系。地稔与其他几个物种无论在nr ITS序列还是在叶绿体trnL-trnF序列上都差异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