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6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8篇
  10篇
综合类   372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体外培育赤眼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国内外研究已达到相当平:随着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选用的人工卵壳材料更适合于赤眼蜂的寄生与发,以及人工卵卡机的研制成功和性能不断改进,产业化体外培育赤眼蜂已成为可能。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品质管理问题是实现产业化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关键。然而,国内外对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品质管理研究涉及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指出应开展体外培育赤眼蜂生物学特性、行为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应用于品质管理,建立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品质管理体系,促进实现体外培育赤眼蜂产业化的进程,从而满足农业生产上对赤眼蜂种群的大量需要。另外,人工卵滞育贮存法的突破有助于实现体外培育赤眼蜂的产业化,也应加强研究,最后,本文对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许多膜翅目寄生蜂在寄主栖息地和寄主定位过程中受化学刺激物的支配(Weseloh,1981;Noldus,1989),在寄主定向和接受行为方面,赤眼蜂利用多种来源于寄主的化学刺激物——利它素(Nordlund等,1976)。寄主鳞片及鳞片正己烷提取物可增强赤眼蜂寄主搜索反应和提高对寄主的寄生率(Lewis等,1972、1985;Shu等,1986;Noldus,1989;王锦举等,1990)。玉米螟赤眼蜂是亚洲玉米螟的优势卵寄生蜂(张荆等,1990),引进到德国后经室内研究表明,其对欧洲玉米螟卵的偏嗜性很强,箱笼及温室条件下对欧洲玉米螟卵  相似文献   
53.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玉米禾螟卵和麦蛾卵为寄主,观察了禾螟赤眼蜂的功能反应。初步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密度为5,10,20,40粒的条件下,赤眼蜂对寄主的寄生率随卵的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密度由40粒增加到80粒时,寄生率的变化较为平缓。每只雌蜂寄生的卵粒数随着赤眼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寄主密度的变化对赤眼蜂子一代的雌蜂比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4.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III)—雌蜂产卵时的性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Fang  张兢业 《昆虫天敌》1992,14(4):158-165
  相似文献   
55.
3种赤眼蜂在多种寄主卵单独或共存条件下,趋向产卵的行为反应趋势相似。各“蜂一卵”组合之间,在上卵蜂率,偏嗜指数等行为反应指标上均有明显差异。该趋势与寄生特性不尽吻合,不同蜂种对不同寄主卵有各自的偏嗜性选择。繁蜂所用中间寄主卵,对蜂种原有的寄主选择嗜好性具有驯化改造作用。赤眼峰对寄主卵的有机溶剂抽提物有敏感的趋向行为发生。赤眼蜂对寄主的选择性行为可能与寄主卵的化学信息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6.
松毛虫赤眼蜂雄蜂寄主栖息地定向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中,调查了松毛虫赤眼蜂雄蜂寄主栖息地定向行为与一些因子的关系。嗅觉试验表明,马尾松毛虫雌蛾翅膀的气味对雄蜂寄主栖息地定向行为无直接关系。来自寄主植物马尾松针的气味能刺激雄蜂加强在气味区的搜索活动;但仅有松针气味尚不能明显地将雄蜂滞留在气味区内。同种雌蜂的气味对雄蜂虽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但对雄蜂的滞留亦无明显的影响。当松针加上雌峰时,气味区滞留的雄蜂头数即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寄主植物和雌蜂气味  相似文献   
57.
坚持繁育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十八年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中联  林展明 《昆虫天敌》1995,17(3):125-127
  相似文献   
58.
本文首次报导应用赤眼蜂蛹作为替代食料人工饲养尼氏钝绥螨。日食蛹量,幼螨为0.18头,产卵前期成螨达1.18头,而产卵期成螨则为0.95头左右。在25℃饲养条件下,每雌产卵达45粒,卵历期48小时,孵化率近92%,幼螨存活率88%,成螨雌性占55%,雌成螨寿命25天。用赤眼蜂蛹连代饲养的尼氏钝绥螨在桔园释放,对柑桔全爪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9.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Ⅳ)—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赤眼蜂性控行为研究的基础上〔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种赤眼蜂在同一种寄主不同分布以及同一蜂种(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具有根据寄主卵体积大小分配及调整其子代数量和子代性别的能力,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子代数量安排策略和子代性安排策略。在同一种寄主卵上,不同种的赤眼蜂对子代性分配的安排存在着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在米蛾卵上,松毛虫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一产卵序产出,稻螟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二产卵序产出,拟澳洲赤眼蜂产第一雄卵的位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前三卵序。松毛虫赤眼蜂大约每产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大约每产5.33和3.37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见表2).寄主卵的体积不同,雌蜂在不同寄主上所分配的子代数量也明显不同。松毛虫赤眼蜂在每粒米蛾卵上只安排1粒蜂卵;在每粒马尾松毛虫卵上平均安排18.64粒蜂卵;在每粒“人造卵”上平均安排33.15粒,在柞蚕卵上平均安排77.43粒蜂卵(见表3)。随着寄主卵体积的增大,雌蜂产第一雄卵的时间后移,在松毛虫卵上,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在产下第一粒雄卵后,大约以每产1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在柞蚕卵上,大约每隔15粒雌卵产1粒雄卵;在“人造卵”上,产雄卵的间隔大约为9粒雌卵。  相似文献   
60.
在2000年建成的麦蛾生产线基础上,经多次试验后完成了具有日生产赤眼蜂200万头生产能力的繁蜂设备,2001年最高日繁蜂量120万头。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扩大规模,提高繁蜂效率,日繁甘蓝夜蛾赤眼蜂1100万头,生产能力提高了5.5倍。生产成本比原来降低了4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