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85篇 |
免费 | 977篇 |
国内免费 | 110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399篇 |
农学 | 845篇 |
基础科学 | 1263篇 |
3571篇 | |
综合类 | 12554篇 |
农作物 | 434篇 |
水产渔业 | 305篇 |
畜牧兽医 | 1371篇 |
园艺 | 5037篇 |
植物保护 | 10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2篇 |
2023年 | 1115篇 |
2022年 | 1543篇 |
2021年 | 1669篇 |
2020年 | 1218篇 |
2019年 | 1624篇 |
2018年 | 663篇 |
2017年 | 1377篇 |
2016年 | 1611篇 |
2015年 | 1432篇 |
2014年 | 2147篇 |
2013年 | 2019篇 |
2012年 | 2066篇 |
2011年 | 2021篇 |
2010年 | 1865篇 |
2009年 | 1783篇 |
2008年 | 1696篇 |
2007年 | 1458篇 |
2006年 | 1176篇 |
2005年 | 942篇 |
2004年 | 588篇 |
2003年 | 448篇 |
2002年 | 325篇 |
2001年 | 253篇 |
2000年 | 254篇 |
1999年 | 176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03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107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强度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构建景观敏感度和景观阀值评价体系,对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各景区的景观敏感度和景观阀值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得到的各个景区的敏感度和阀值级别,分别制定了各个景区相应的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952.
文中利用HP滤波法对林业产出、林业资本、林业劳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林业生态政策进行趋势成分剥离,从而得到相应的波动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林业经济波动的影响,并以我国黑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林业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熨平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熨平效应愈加平稳。 相似文献
953.
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格(5 m×5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洼地典型区域(150 m×50 m)表层土壤水分(0~5 cm和5~10 cm)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采样区内呈比较简单的斑块状分布,相同性质斑块与土被连续分布区和石丛集中分布区范围相当;半变异函数在不同性质斑块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异特征,在整个采样区内表现出各向异性;旱季洼地表层土壤水分主要受石丛和地形两个不同尺度的环境因素影响;土壤水分具有一定的尺度效应,半变异函数的变程随着最小采样间隔增大而增大;当研究区域存在多重尺度的变异结构时,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精度确定合理的采样尺度。 相似文献
954.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2方面测度了耕地利用转型状况,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从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3方面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效用。结果表明: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2002-2013年耕地空间转型具有显著正相关效应,其中在2002-2005年正相关效应最强;而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呈现出逐渐减弱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低-低区分布主要在鄂西北地区,高-高区和低-高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地区;耕地功能转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低,空间异质性不明显,仅来凤县处于高-高区。在影响因素效用方面,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率对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人口密度和第一产业占比影响效用最低;人口密度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功能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城市化率、人均GDP、第一产业占比等影响因素效用较低。在影响因素的调控过程中,因素的影响效用与耕地利用转型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素的影响效用越高,对耕地利用转型调控力度越大。 相似文献
955.
基于随机森林的农耕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省周至县农耕区为研究区,采集192个土壤样品,通过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 RF)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回归预测,通过29个(15%)独立验证点对预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与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OK)和协同克里格(cokriging,COK)插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属于中等变异性,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致表现为中、南部黑河东岸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东北部渭河沿岸含量较低。对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影响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因素为数字高程(DEM)和降水量。与OK、COK相比, RF对土壤有机质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0.782)更高,而平均绝对误差(0.618 g·kg-1)和均方根误差(2.062 g·kg-1)更低,说明RF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局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956.
为了获取适宜的黄土高塬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选择算术平均(Am)、泰森多边形(Tsn)、普通克里金(OK)、泛克里金(UK)、反距离权重(IDW)、简单克里金(SK)、考虑海拔的简单克里金(SK_EL)以及将海拔和空间坐标信息作为辅助因子的简单克里金(SK_EXY)和地形插补法(Tr)等9种方法计算了环江下游流域2006—2011年面雨量。结果表明:(1)各年面雨量Am法全流域只有1个数值,无空间分布,Tsn法呈斑块状分布,IDW法在站点周围空间趋势表达不连续,其余6种基于克里金方法的面雨量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是从东南向西北连续递减的等值带,其中OK的插值曲面最平滑,Tr与SK法的结果更加符合降雨随地形的变化趋势;(2)24站测值为基础的单年和多年交叉验证结果均表明各种方法插值所得面雨量的精度以考虑高程和站点空间信息的Tr法最高,SK_EXY其次,并没有一种插值方法在所有的精度检验指标中都最差;(3)当只考虑面雨量值不考虑其空间分布时,可以选择Am与Tsn法相结合,其值接近各种方法的均值,而当综合考虑面雨量值及其空间分布时,则宜选择Tr和SK_EXY法。 相似文献
957.
研究5·12汶川地震后土壤Cu、Zn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其结果对指导灾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恢复,以及保障新型农村居民点的生态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典型地震灾区彭州市新黄村为例,采用常规重金属测定方法,并用GIS研究了5·12汶川地震后土壤Cu、Zn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Cu含量([38.23±15.21)mg·kg-1]自中东部-北部和中东部-南部逐渐增加;Zn含量([109.01±29.68)mg·kg-1]从北到南先减少后增加,从东到西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虽然两者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地震后帐篷安置点、生活垃圾堆放点、房屋倒塌点土壤Cu、Zn含量明显高于未受地震影响处;在垂直方向上,帐篷压实水田土壤耕作层和犁底层Cu、Zn含量大多高于自然水田,心土层和底土层二者含量差异不明显。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水田和荒地土壤Cu含量显著高于旱地土壤,水田土壤Zn含量显著高于荒地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u、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39**和r=0.561**;Cu含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r=0.459*),Zn含量与pH相关性不强(r=0.380);人类活动对土壤中Cu、Zn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58.
以大庆市为例,利用大庆市1988、1996、2006年矢量数据,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城市化驱动下大庆城市用地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庆市城市用地的面积增加迅速,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和工业发达城区和城乡过渡区。 相似文献
959.
<正>山地生物多样性因生态环境复杂,有水平、垂直,还有坡向的三度空间变化,加以地质变迁的影响,它的变化是四度空间的。山地对物种分布的影响可以从4个角度归纳:1.山地能接纳较多的物种。物种的水平分布向山地延伸时多转变为垂直,在一个水平空间内可有多个垂直带重叠,由于垂直带的阻限作用比水平带小,物种垂直分布迁徙可在短距离(时间)内完成,常出现物种分布的跨带与垂直带生态分布互补现象。生态适应互补现象以夏季黄山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