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8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159篇
基础科学   25篇
  79篇
综合类   755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513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浇水、施肥(尿素)、喷KH2PO4和喷丰产素及其不同组合对华北驼绒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施肥(尿素)可以明显提高华北驼绒藜种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962.
超干燥华北驼绒藜种子含水量(MC2.8%~4.2%)在室外温度下,能显著地延长其耐藏期,在室外温度下贮藏可达25个月。超干燥种子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明显地低于非超干燥种子(MC〉5%),而种子活力、脱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地高于非超干燥种子。结果表明,超干燥处理能使华北驼绒藜种子保持高水平活力;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是超干燥种子耐贮藏的生理原因,方一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对比内蒙古驼绒藜及华北驼绒藜在形态学、细胞学及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内蒙古驼绒藜的生长环境、植物形态特征、细胞学特征及营养成分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评估了内蒙古驼绒藜的科研价值。以期为了解内蒙古驼绒藜生长习性、利用其生态生理特点进行区域荒漠化治理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964.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etC.G.Ma cv.Keerqinxing]是野生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沙地,经过10多年的栽培驯化、选育而成的野生栽培新品种。株高150~200cm,枝条直立,色泽鲜绿,株体被毛较少,株型为长椭圆形,具有抗旱、抗寒、耐贫瘠等特性。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65.
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的优良旱生半灌木.主要介绍了华北驼绒藜育苗栽培技术及防护林建植技术.应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pH值在7~8的壤土地或沙壤土地作为育苗地,播前对种子进行晾晒除杂、浸泡处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精细整地,灌足底水,3~5d后,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在出苗后做好田间管护,于当年秋季即可移栽定植,春季移栽可在翌年萌动前的4月初进行.选择沙壤土或沙土地建植防护林地,建植时间为5月上旬和中旬,建植方法为植苗造林.  相似文献   
966.
为合理利用荒漠草原区饲草资源,开展了分别以华北驼绒藜、紫花苜蓿为主要饲草配合谷草、冰草饲喂苏尼特羔羊的试验.根据组合效应原理科学组合,试验共设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6个处理.结果表明,100%苜蓿处理的羔羊增重、屠宰率、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其他饲草处理,其饲喂效果最好.不同饲草组合饲喂效果为:50%华北驼绒藜+50%谷草>100%华北驼绒藜、50%华北驼绒藜+50%冰草;100%苜蓿>50%苜蓿+50%谷草、50%苜蓿+50%冰草.  相似文献   
967.
观察测定3种不同留茬设置下刈割后的华北驼绒藜的再生情况,综合分析其长势及产量.结果显示,9~10 cm留茬设置植株高度最高,达到(41.27±11.06)cm;6~7 cm留茬设置分蘖数最多,达到(40.17±10.27)条;产草量最高的为6~7 cm留茬设置.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6~7 cm留茬设置是华北驼绒藜刈割留茬的最佳设置.  相似文献   
968.
在华北驼绒藜进行异株和同株授粉后,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异株授粉后,完整胚分化完成的时间较同株授粉快,前者需22d,后者需26 d.胚胎的发育方式均属于藜型.  相似文献   
969.
华北驼绒藜种子在超干燥(含水量4.2%~4.5%)室外温度条件下贮藏,与低温贮藏效果基本相同,能显著延长种子寿命.在超干燥贮藏过程中,种子的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酯酶)系统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结果延缓了种子老化,从而提高了其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970.
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生命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的期限.对华北驼绒藜的寿命进行了探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25℃恒温水分满足的条件下,48 h(第3天)即可进入发芽高潮.发芽的特点是快而集中,田间播种4~5 d即可出全苗;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一般库存条件下,可达3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