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119篇
基础科学   41篇
  42篇
综合类   812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18篇
园艺   53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寒温带野生蓝莓的主要产地,野生蓝莓浆果果汁多,花青素比重大,备受国内外人士青睐。近年来,人们采摘次数增加,野生蓝莓产量下降,建设大面积集约化采摘种植园势在必行。应用蓝莓品系调查法、蓝莓抗寒性对比分析法、蓝莓种源实验研究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蓝莓品系引植对比试验,确定大兴安岭地区最佳栽培蓝莓品系,并进行蓝莓育种技术选育,提出大兴安岭蓝莓品系栽培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2.
以“蓝丰”作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态网技术应用于蓝莓生产中,调查并对比网内和网外的温度、湿度、风速、光强各项指标,同时研究其对蓝莓果实商品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态网能够避免鸟害减少烂果,增产增收,提高果品经济价值。以期为农业生态网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3.
辽宁省树莓和蓝莓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树莓和蓝莓是一种小浆果类果树,在国际上被称为“第三代水果”、“黄金浆果”和“水果之王”,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树莓和蓝莓适宜在我省栽培,但规模化开发较晚,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是具有辽宁特色的水果之一。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推进树莓和蓝莓产业发展,对优化辽宁果树树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振兴辽宁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现状!树莓树莓分为红莓类群、黑莓类群和其他类群。1983年开始,沈阳农业大学先后从美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引进“美21”、“美22”、“澳洲红”、“早红”等大果优质红树莓;从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64.
对在南京地区种植的‘天后’‘绿宝石’和‘珠宝’3个早熟南高丛蓝莓品种的生长表现、果实性状和品质指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天后’在5月中旬开始成熟,属于极早熟品种,‘绿宝石’和‘珠宝’在5月底—6月初成熟,属于早熟品种;3个品种蓝莓均属于大果品种,果实质地均较硬,耐储运;‘天后’和‘绿宝石’果实较甜,‘珠宝’口感酸,但均属于较甜品种,其总花色苷含量属于中等水平,为适宜鲜食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5.
对2014年种植于南京市白马地区的3个兔眼蓝莓品种‘巴尔德温’(Baldwin)、‘蓝美人’(Bluebelle)和‘布莱特蓝’(Briteblue)进行连续2年生长及开花结实性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个兔眼蓝莓品种能较好适应南京地区的气候环境,植株生长、结果性状均表现正常,其中品种‘巴尔德温’是兔眼蓝莓品种中较晚熟的品种,其树势和耐旱性较强,适宜在降水量较少的干旱丘陵地区种植;品种‘蓝美人’对土壤的要求较严格,果实采收时果皮易撕裂,不适宜贮存和运输,该品种适宜于庭院精细栽培;品种‘布莱特蓝’成熟期较晚,产量和总花色苷含量较高,香味浓郁且耐贮运,可作为加工兼鲜果销售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66.
利用1961—2020年成都地区14个国家级考核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气温、逐日最高气温、日累计日照时数、日总降水量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灾害指数、灾害发生频率方法,并结合气象灾害指标,统计分析了该地区蓝莓果期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7.
提高干燥均匀性是微波技术在食品、农产品热加工研究的重要问题。为分析微波功率输入模式对浆状食品物料的温度及水分均匀性影响,以浆果果浆为高水分、高黏度、富含热敏性成分代表性物料,引入温度离散值(VT)、水分离散值(VM)、热区分布值(HTD)、温度对比值(CON)指标表征加热均匀性,解析连续和间歇变功率输入模式对浆果微波加热均匀性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微波输入功率为800 W的微波加热过程中,果浆中依次出现缓慢升温(I)、温度稳定(II)和快速升温(III)3个阶段,其中温度离散值与热区分布值在升温区增加、在温度稳定区降低;水分离散值持续上升,温度对比值增大至温度稳定区、在快速升温区减小;在浆果微波干燥后期,果浆料层内冷、热点间温度差引起不均匀性减弱。微波在浆果物料边角产生过热效应是引起加热不均匀性主要原因。间歇变功率微波加热工艺可以改善均匀性,随功率转换点的减小,果浆温度离散值、水分离散值、和热区分布值的均匀度改善率增大;微波功率比的减小可提高加热均匀度,但当微波功率比低于0.5时会导致加热效率低;间歇时间的增大可以进一步提高果浆均匀度改善率,但间歇时间超过8 min后对果浆均匀度的改善程度减缓;选用微波功率转换点为第Ⅱ、Ⅲ阶段交界、微波功率比0.5、间歇时间8 min更利于提高加热均匀性与加热效率。研究结果为浆果类物料微波加热均匀性的评价提供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变功率输入参数为提高浆果果浆的微波干燥均匀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8.
《蔬菜》2009,(8)
北京的老百姓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蓝莓了。日前,北京市首家蓝莓示范园在朝阳区金盏乡楼梓庄村南的蓝调庄园正式挂牌。蓝调庄园以蓝莓生产为特色,将建成北京第一家集蓝莓种植、生产销售、加工和体验为  相似文献   
69.
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莓种植业起源于美国东北部。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增长。1930年仅有80hm^2投产.到1965年增长到8100hm^2.1982年蓝莓栽培面积达14810hm^2.1992年整个北美增加到21925hm^2.2003年达到36230hm^2。从20世纪初开始,蓝莓从美国传到了世界各地.荷兰(1923年)、德国(1924年)、新西兰(1949年)、  相似文献   
70.
刘震 《烟台果树》2009,(2):13-13
在我国果树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山东半岛地区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世纪80年代率先大规模推广了红富士,90年代及上世纪末又最早发展了大樱桃.新世纪初果树产业发展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