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48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611.
在培养皿中测定粘帚霉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粘帚霉菌株对核盘菌菌核具有较强的寄生作用,寄生率均达到85%以上。HL-1-1菌株的寄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菌株SH-1-1、SYP-1-3和SS-1-1。供试粘帚霉菌株使核盘菌菌核软化,最后导致腐烂。平板透明圈法和比色法测定粘帚霉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的粘帚霉菌株菌能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其寄生菌核能力越强,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越高。表明在粘帚霉侵染核盘菌菌核的过程中,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12.
选用不同化学杀菌剂原药和生防菌剂(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人参菌核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比较不同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菌核形成数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高效防治人参菌核病药剂。结果表明:化学药剂中氟环唑和咯菌腈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0值均<0.010 0 mg/L,其次为戊唑醇和氟啶胺,其EC50和EC90值均<0.100 0 mg/L。首次采用原药对16种药剂进行了抑菌效果和菌核形成抑制效果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药剂的实际水平,其中氟环唑和氟啶胺首次用于人参菌核病的防治研究。生防菌剂(株)中枯草芽孢杆菌(科诺)、复合内生芽孢杆菌(京青)抑菌效果最好,EC50较小,EC90分别为4.22×105,2.45×106 CFU/mL;其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德强)、解淀粉芽孢杆菌FS6,EC50均<2.0×105 CFU/mL,EC90  相似文献   
613.
介绍了不同用量的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14.
为了探究外源硒对冬虫夏草耳型菌核中有机硒含量和硒形态的影响,采用亚硒酸钠浅层静止法培养冬虫夏草耳型菌核,培养的冬虫夏草耳型菌核经真空冷冻干燥和超微粉碎后测定总硒含量、无机硒含量,采用HPLC-ICP-MS法分析硒形态。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耳型菌核中总硒含量随外源硒添加的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99%以上;冬虫夏草耳型菌核中有7种硒形态,分别为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四价硒、硒代蛋氨酸、六价硒以及两种未知硒形态。  相似文献   
615.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大豆的产量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近几年对于大豆种植技术不断的革新优化,大豆的种植环境的数量都明显地得到提升,但是还是受到菌核病的影响,对于大豆的生长埋下大量的隐患。本文笔者通过对大豆多年的研究,在菌核病的防治过程中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从而保护大豆的产量能够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616.
以在桑园收集的越冬桑椹菌核为材料,调查其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的发育历期。探索了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菌核萌发和子囊盘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椹菌核菌核在湿度充足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从萌芽到子囊盘消亡历时38~52 d,平均历时45.0 d;其中萌芽抽生期16~23 d,平均18.7 d;杯盘膨大期6~12 d,平均8.4 d;平盘期8~20 d,平均14.1 d;消亡期1~6 d,平均3.3 d。菌核在10~20℃范围均可萌发形成子囊盘,最佳温度是15℃。土壤湿度对于菌核萌发有显著影响。土壤湿度25%时,菌核不能萌发;土壤湿度50%时,菌核萌发率为23.5%;土壤湿度75%时,菌核萌发率达78.0%;土壤湿度90%时,菌核萌发率达到100%。光照能刺激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并能促进子囊盘的生长发育。菌核在全光照不遮光和黑膜遮光透光率5%的情况下均能萌发,全光照不遮光培养,单粒菌核萌发子囊柄的平均数量为4.1个,并且子囊柄顶端均能形成子囊盘;黑膜遮光透光率5%培养,单粒菌核萌发子囊柄的平均数量为1.2个,只有51.3%的子囊柄顶端能形成子囊盘。研究结果为桑椹菌核病...  相似文献   
617.
烟草靶斑病是烟叶生产上一种主要真菌性病害,为评价菌核净防控烟草靶斑病的潜力,并从微生态层面揭示菌核净施用后对烟叶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核净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菌核净处理后不同持效期内,健康与感病组织中叶际真菌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核净对靶斑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EC50值为1.20μg/mL,在6.47μg/mL下即可完全抑制菌丝生长。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4200 g/hm2剂量施用后0~18 d,健康与感病组织的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叶际真菌优势菌属为亡革菌属、链格孢属和镰刀菌属,叶际细菌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施药后3 d,健康与感病组织中亡革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下降12.41%和51.62%,链格孢属相对丰度分别上升0.54%和0.42%,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下降13.48%和19.17%;施药后9 d,亡革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上升1.38%和47.42...  相似文献   
618.
社会工作本身讲究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其精华体现在“助人自助”的理念之中。但是,教授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知识和实务经验的同时,是否也能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对于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和专业实践甚至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者通过自己在《个案工作》课程教学中的体会,运用行动反思模式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19.
【目的】研究田间利用生防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制约因素,为完善新疆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棉区棉花黄萎病为研究对象,采集田间调查黄萎病发生情况及数据,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以gfp-AL7为标记菌株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定植能力及对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结果】库尔勒棉区随水滴施生防菌剂时间为6月中旬,迟于棉花黄萎病侵染和发生时期。土壤中90%以上的黄萎病菌微菌核分布于0~20 cm耕层,少量存在于20~40 cm耕层中。棉田土壤浸提液对菌株AL7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但是标记菌株gfp-AL7在土壤中自然增殖能力较差,其定植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开始下降,主要定殖在0~20 cm的土层中。生防菌AL7发酵原液对土壤中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为70.5%,而200倍发酵液对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仅为5.5%;生物菌剂对黄萎病菌微菌核没有抑制效果,相反还促进了微菌核数量的增加。【结论】 生防菌株AL7在土壤中的增殖能力以及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较差;生防菌施用技术需根据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