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6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49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正>菱菌核病又称菱角纹枯病、菱角瘟、白烂病,是菱角主要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大面积菱叶腐烂。在长江以南7~9月份的高温雨季发病重。在夏季和初秋,天气闷热、温度高、湿度大时病害容易发生和蔓延,水质污浊时更易发病。连作塘块,地处风口的菱塘,种植过密,偏施过量氮肥,菱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时易染病。一、发病症状菱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呈在叶片上出现少数黄色小斑点,后增多和扩大,叶斑近圆形或椭圆形,后逐渐扩大为不定形,黄褐色,病斑表面具云纹,病健部界限明显,病斑日益扩大或连合,导致叶片腐烂或枯死,以至整个菱盘都烂掉。病部可见菌丝缠绕和由菌丝纠结形成的小菌核(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552.
【目的】探讨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对人参总皂苷化学趋向性的响应。【方法】采用平板法测定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在不同人参总皂苷质量浓度(200,20,2,0.2mg/L)、温度(10,15,20,25,30℃)和pH(5,6,7,8)下的化学趋向性响应,以及初生菌丝受此趋化影响下的生长状况。【结果】人参立枯丝核菌对25℃、pH=6、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而人参菌核菌则对15℃、pH=7、质量浓度为2mg/L的人参总皂苷表现出较强的正趋向性,趋化移动指数(CMI)分别为0.136和0.149。【结论】人参总皂苷作为趋化因子能够诱导人参立枯丝核菌和菌核菌产生化学趋向性响应。  相似文献   
553.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桑葚.桑树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菌核随桑葚落地,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554.
研究了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在不同钾钠比(K~+/Na~+)的查氏培养基中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株在0K~+/Na~+≤5.248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呈近M型,在K~+/Na~+5.248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呈近W型。与常规查氏培养基(CK,K~+/Na~+为1.312)相比,菌株在0K~+/Na~+5.248区间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明显上升;在K~+/Na~+5.248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在K~+/Na~+为5.248的固体培养基上,菌核型菌株的微菌核产量最大;但在无K~+条件下同样有微菌核的产生,说明K~+对微菌核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在适中情况下会增加菌株微菌核的产量,但非必要产生因素。K~+浓度会影响到菌株的致病力,当K~+/Na~+≤2.624时,随着K~+浓度的上升,菌株的致病力有所增强,当K~+浓度过高,K~+/Na~+达到26.24时,菌株的致病力反而减弱。在K~+浓度不变时,Na~+浓度与病原菌的致病力初步呈正相关,Na~+浓度升高,钾钠比下降,病原菌的致病力增强;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55.
草酸脱羧酶(Oxalate decarboxylase,OXDC)是一种包含Mn2+的多聚酶,属于cupin超家族,能够在没有辅因子的条件下催化草酸分解为甲酸和CO2。该酶已在农业、工业和医学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近几年来OXDC在结构、功能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其在油菜抗菌核病方面的作用和优势,为油菜抗菌核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6.
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分为知识库、综合数据库、推理机、解释器、接口等几部分。现今,国内果树专家系统的应用类型主要分为果树栽培生产专家系统和果树营养、病虫害诊断防治决策系统两类;在果树专家系统上的应用研究最多的计算机理论主要是: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多媒体技术、Web技术等;果树专家系统的开发手段主要是利用现成的农业专家系统平台直接进行二次开发,还有少数是直接利用程序语言进行原型系统开发。今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果树学的特点结合先进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将开发出动态的、更具智能化的果树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557.
通过对江西出口紫云英种植基地菌核病调查,结合病原菌田间症状与病原菌在PDA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性状,初步鉴定江西省紫云英种子主要出口种植基地余江县的紫云英菌核病病原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  相似文献   
558.
环境因素对禾谷丝核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影响禾谷丝核菌(R.cerealis)菌核形成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温度、培养基酸碱度、光照、碳氮营养等条件下对R.cerealis的生长状况和菌核形式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值、光照、碳氮营养对R.cerealis菌核的形成均有极显著影响.R.cerealis菌核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宜pH值为5.0~7.0,暗培养或光暗交替培养有利于菌核形成;在碳、氮营养中,葡萄糖和NO-3-N最有利于R.cerealis菌核的形成,L-脯氨酸和L-亮氨酸可抑制菌核形成,但对菌丝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59.
<正>随着大豆的大面积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率在不断增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虫害,针对几种病害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560.
用含精纯多菌灵和嘧菌酯的培养基分别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进行室内抗药性筛选。发现水稻纹枯病菌随着筛选代数的增加,其EC50值上升明显,第12代对精纯多菌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倍数分别达25.2倍和127.0倍。水稻稻瘟病菌随着筛选代数的增加,其EC50值变化不明显,第15代对两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2倍和1.1倍。而油菜菌核病菌随着两种药剂的筛选,在含药培养基(药剂浓度为初发菌株的EC50)上的生命力迅速降低,抗性筛选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