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48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水稻纹枯病菌核的浮沉特性与超微结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稻纹枯病菌核的浮沉现象与超微结构的关系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菌核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菌核具有浮水性,沉水性和转变性等特点,电镜扫描显示菌核的浮沉特性与菌核内外层组织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外层空细胞腔的厚薄决定菌核的浮沉。浮核外层较厚。沉核外层较薄,用化学药剂处理可使菌核浮或沉,甚至多次反复转变,此外,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菌核其形成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2.
油菜菌核病菌丝转移过程中致病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itorum Lib de Bary在PDA连续转移时,菌落形态和致病力会发生改变.本文采用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测定菌丝体的致病性,菌丝经不同次数连续转移后,菌丝间的致病力强弱发生明显变化,部分菌丝致病力减弱或丧失.低温下保存的原始菌丝体和菌核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3.
菌核病是呼伦贝尔盟和呼和浩特市郊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通过1987~1988年的调查和研究,明确该地区蔬菜菌核病的蔬菜寄主分属6科16种。通过对菌核形态,菌核萌发和子囊盘产生、子囊、子囊孢子和子囊盘尺度,病菌培养性状的比较,肯定呼盟和呼市郊区蔬菜菌核病的病原均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该病在呼市郊区保护地黄瓜上发病株率常年可达0.24~40.0%,在呼盟保护地青椒上发病株率常年可达10.0——15.0%  相似文献   
124.
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防治烟草赤星病,减少抗药性产生和农药残留,从云南省11个地州分离烟草赤星病菌菌株96株,就分离菌株对菌核净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高抗菌株28个,中抗菌株39个,低抗菌株29个。不同来源的烟草赤星病原菌株的抗药性存在差异,以思茅、大理的菌株抗药性最高,昆明、红河、临沧抗药性最低。不同地州分离菌株高、中、低抗菌株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别。大理永平昌街七昌村分离菌株AL208#抗药性最强,抗性倍数达20.30,玉溪市红塔区的菌株AL171#抗药性最低。96株烟草赤星病菌菌株对菌核净的EC50值平均为81.34 mg/L,范围在13.28~269.58 g/L。  相似文献   
125.
醉蝶菌核病经鉴定是由核盘(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是我国花卉上的一种新病害。本文着重报道了有关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情况。醉蝶菌核病菌在PDA培养基上4d可形成菌核雏形,菌丝的生长最佳温度 22~25℃;对8种碳源的利用在含有阿拉伯糖、麦芽精、葡萄糖的培养基上长势较好,其中蔗糖的最佳;对4种氮源的利用情况是含硝酸氨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8种不同培养基上菌丝长的最快、菌核形成最多的是Czapek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6.
报道了黑龙江省水稻小球菌核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双曲孢属(Nakataea sigmoidea Hara),并对其人工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不同的营养条件、环境条件及培养方式病原菌均不能产生分生孢子;在自然光条件下,病原菌的菌核和菌丝在水琼脂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生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不能促进孢子产生。C/N对菌核萌发直接产生分生孢子有影响,其中C/N为10/1时产孢率最高,达54.23%。  相似文献   
127.
向日葵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向日葵的一种主要病害,由菌丝特化形成的菌核在向日葵菌核病的侵染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向日葵上采集的菌核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不同的碳源、不同的p H值、不同培养温度以及不同培养基种类对核盘菌次生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乳糖、可溶性淀粉、麦芽糖、鼠李糖、甘露醇作为培养基的碳源有利于核盘菌次生菌核的成熟,其中含有甘露糖的培养基有利于产生数量较多的菌核;培养基的p H介于3~5利于快速形成较多数量的菌核,而且菌核的形成容易导致培养基中PH值不同程度的降低;20℃~25℃培养条件不仅有利于菌核快速形成而且还有利于形成大粒的数量较多的菌核;不同的培养基种类对次生菌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培养基有利于产生的均匀,大粒的菌核,而查氏培养基上产生的菌核较小,但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观察并比较采自湖北省咸宁市核盘菌秋季萌发菌株与春季萌发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9个秋季萌发菌株(aSs-1至aSs-9)和9个春季萌发菌株(sSs-1至sSs-9)在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菌核大小和对油菜的致病力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室内和田间菌核的萌发均受菌核形成温度和诱导菌核萌发温度的影响,高温形成的菌核易于萌发;核盘菌秋季萌发菌株和春季萌发菌株在菌核萌发特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9.
值保问答     
问:油菜始花期能否用15%三唑酮40克防治菌核病?答:三唑酮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较差,可以选用氟唑菌酰羟胺、菌核净、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咪鲜胺等药及其混配剂防治。菌核病菌对多菌灵产生较高抗性的地区,要停用苯并咪唑类药剂。  相似文献   
130.
丁湖广 《新农业》2008,(3):57-58
虎奶菇别名茯苓侧耳,日本人称南洋茯苓,为药食兼用菇菌.虎奶菇以菌核入药为主,子实体含蛋白质16%~45%,可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