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24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858篇
林业   1767篇
农学   1665篇
基础科学   751篇
  741篇
综合类   14054篇
农作物   1475篇
水产渔业   969篇
畜牧兽医   4130篇
园艺   3148篇
植物保护   938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672篇
  2021年   730篇
  2020年   569篇
  2019年   775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713篇
  2016年   846篇
  2015年   847篇
  2014年   1307篇
  2013年   1288篇
  2012年   1657篇
  2011年   1628篇
  2010年   1687篇
  2009年   1622篇
  2008年   1817篇
  2007年   1553篇
  2006年   1284篇
  2005年   1297篇
  2004年   1084篇
  2003年   1099篇
  2002年   774篇
  2001年   790篇
  2000年   644篇
  1999年   452篇
  1998年   460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36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实验采用穗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对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和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扬花前3天至乳熟期间,温度对小麦籽粒总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对蛋白质组分影响较大,低温有利于清蛋白的形成,高温有利于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形成;同时试验还表明低温条件下小麦茎杆总蛋白含量高于高温培养下的茎杆含量;不同培养温度对小麦结实率和粒重也有影响,小麦1.2小花和整穗可见花结实率随温度增高而上升,到2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96.36%和72.11%,百粒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013.另外本试验还对受温度影响的13个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3个指标可以压缩为3个因子,因子1可以命名为产量因子,决定总变异的48.045 4%,因子2和因子3可合称为蛋白质组分和粒重因子决定总变异的51.9546%.  相似文献   
992.
四倍体金银花新品种九丰1号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丰1号是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有限公司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以二倍体金银花传统品种大毛花(2n=18)为亲本经过秋水仙素茎尖处理加倍选育而成的四倍体金银花新品种,经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鉴定其染色体核型为2n=36,确认为四倍体金银花.该品种已于2004年12月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993.
科技     
《种业导刊》2016,(4):32
正简化杂交稻制种解决方案问世一项为解决在水稻杂交稻制种中不育系的包穗问题提供了很好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近日在《植物细胞》杂志在线发表。杂交水稻的制种过程需要两个亲本材料——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然而水稻不育系常常具有"包穗"的特性,为杂交稻制种带来很大困难。水稻最上节间特异伸长突变体eui1的发现为育种家培育杂交水稻的高位茎节伸长不育系提供了可能,eui1具有解除不育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滇红碎茶品质的影响,以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为对照,选取省级茶树新品种‘云茶红1号’、‘云茶红2号’和‘云抗12号’3个茶树新品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统一采摘标准及加工方法制成手工滇红碎茶,比较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结果。结果表明:3个茶树新品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观审评5项因子的评分结果有2个品种比对照高,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云抗12号’、‘云茶红2号’、‘云抗10号’、‘云茶红1号’,说明3个茶树新品种均可作为生产滇红碎茶的选用品种,尤其以‘云抗12号’、‘云茶红2号’为宜。  相似文献   
995.
干腐病是马铃薯窖储期的主要病害,病原菌往往通过薯块表面的机械擦伤入侵块茎并破坏块茎的薄壁细胞而进行侵染,其中病菌的进一步扩展需要降解寄主细胞壁,因此,针对干腐病病原镰孢菌产酶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拟丝孢镰孢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odides)为试验菌种,以克新1号为寄主材料,对5种镰孢菌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特性及温度对这些致病菌的产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5种镰孢菌接种在马铃薯薯块上后,均可以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其中Cx的活性在侵染后期最高,PMG在侵染前期较高,且Cx活性低于PMG。在温度对镰孢菌活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试验中发现,相对于不接菌对照,Cx、PMG的活性在25℃时较高,β-葡萄糖苷酶在20℃下活性较高,PG在20℃和25℃的活性都较高。以上结果说明:镰孢菌侵染马铃薯时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壁降解酶,Cx活性在侵染后期较高,PMG活性在侵染前期较高,且低温不利于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6.
植物叶绿素含量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不同提取液提取爬山虎叶绿素的效果,分别采用80%丙酮溶液、96%乙醇溶液、90%乙醇丙酮混合溶液、95%乙醇丙酮混合溶液四种提取溶液来提取五叶爬山虎叶片叶绿素。结果表明:叶绿素溶液吸收峰的峰值和不同提取液对植物叶绿素的提取能力随提取液的不同而不同,由大到小排序的顺序为95%丙酮乙醇溶液>90%丙酮乙醇溶液>80%丙酮>96%乙醇,相比于研磨法,用试剂浸泡法的叶绿素提取效率更高,这可为准确提取与检测植物叶绿素的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金果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泉  薛艳霞  韦绍龙 《种子》2016,(3):122-125
以金果榄稍老茎节和嫩茎节为外植体,应用次氯酸钠和升汞对金果榄茎节进行单因素和两因素不同时间的处理,以优化外植体灭菌环节;通过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对金果榄初代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果榄稍老茎节在15%次氯酸钠中灭菌20 min,再用0.1%升汞灭菌10 min,污染率为6.7%、死亡率3.3%、出芽率达93.5%;金果榄初代诱导较好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金果榄增殖培养较好的培养基为MS+TDZ 1.0 mg/L+6-BA 0.5 mg/L+NAA 0.2mg/L;在生根培养过程中,金果榄芽基部在IBA 100 mg/L+6-BA 10 mg/L溶液中浸泡10 min,再接入1/2 MS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好,根诱导率为80%,每株根条数为3.7条.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索北方地区设施叶用甘薯适宜种植密度,兼顾采摘难易和效益,在留有采收空间的前提下,设置6个密度(12万、15万、18万、21万、24万和27万株/hm2),研究其对叶用甘薯茎尖性状、采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2万株/hm2处理相比,15万、18万、21万、24万和27万株/hm2处理下,总采收量分别显著增加14.9%、19.4%、25.7%、20.5%、16.4%,21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的增加源于平均采收茎尖数的增加,其中单次采收茎尖数的增幅在采收前期和中期较大,采收前期茎尖产量的增幅高于后期。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个茎尖平均鲜重逐渐降低,主要源于采收茎尖基部茎粗的降低。各处理下叶用甘薯净效益均较12万株/hm2处理增加,以21万株/hm2处理的净效益最高,增幅达30.1%。综合考虑,为兼具采摘和生产功能,在设施留有30 cm采收空间的条件下,种植叶用甘薯推荐21万株/hm2的密度,3行为一生产单元,留出采收空档,参考株行距18 cm×17 cm。  相似文献   
999.
郭丽  朱飞雪  寇艳玲  常介田 《种子》2022,(9):139-145
为开发野生薄皮木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野生薄皮木带腋芽茎段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不同消毒剂种类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萌芽的影响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腋芽增殖、生根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野生薄皮木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野生薄皮木带腋芽茎段适宜用75%酒精消毒20 s、5%NaClO消毒12 min,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ZT 1.0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1 mg/L+NAA 0.05 mg/L,生根苗在草炭∶蛭石∶珍珠岩=3∶1∶1基质中,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00.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 BA)和不同种类的生长素(NAA、IAA、GA3)作为仁怀引进甘薯品种的茎尖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茎尖先培养在MS 6-BA0.5 IAA 0.1上10~15 d,再转入MS IBA 0.5 GA30.5上进行二次诱导培养,茎尖诱导成苗的效果最佳,成苗率为52.8%左右;而茎尖先在MS 6-BA 1 IAA 0.1 GA30.5上培养相同时间,再转入MS IBA 0.5 GA30.5培养,可显著缩短成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