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7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造纸厂排水处附近采集土样,筛选得到1株产中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通过超声波破碎的方法确定其为胞外酶,最适碳源为麸皮,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为:麸皮1.5%,蛋白胨1%,NaCl0.25%,MgSO40.04%,KH2PO4 1%。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7。  相似文献   
12.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JL0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代料栽培期间9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低,菌核形成及菌核成熟阶段较高;漆酶、愈创术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高于菌核形成阶段;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时期及菌核成熟时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姬松茸儿种胞外酶的最适反应pH的最适反应温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姬松茸的胞外CMC酶,FP酶,βGase,HC酶,淀粉酶和果胶酶的最适反应pH和最适反应温度分别是4.6和55℃,5.2和50℃,4.6和50℃,5.8和40℃,4.0和50℃,菌丝最适生长pH下的相对酶活力系数远远小于酶最适反应pH下的相对酶活力系数;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下的相对酶活力系数远远小于酶最适反应温度下的相对酶活力系数。  相似文献   
14.
杨海洋  朋鹏城  闻晓峰  刘祥磊  辛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34-1535,1550
[目的]研究外源添加Al3+对来自茶园土壤一种青霉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测定霉菌菌丝干重、发酵液胞外蛋白含量及胞外相关酶的活性。[结果]添加0~100mg/LAl3+对青霉生长有刺激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菌丝干重变化呈正相关。在0~200mg/LAl3+胁迫下,发酵液胞外蛋白含量、纤维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在不同浓度Al3+作用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刺激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毛竹入侵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与固碳潜力及森林的毛竹入侵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落叶阔叶林(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竹阔混交林(混交林)和毛竹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林下地表0~10 cm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包括土壤pH、含水率和有机碳、全氮、NH+4-N、NO-3-N、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β-葡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物酶(POX)、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和酶计量(VC/NVN/PVC/P),比较不同林分的土壤指标。【结果】①随着毛竹入侵,毛竹林土壤pH值和含水率显著增大,且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有机碳、NO-3-N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NH+4-N、有效磷和全磷含量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不显著。②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水解酶(BG、NAG+LAP、AcP)活性均随毛竹入侵呈下降趋势,氧化酶(POX、PER)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酶计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的VN/P显著低于混交林和麻栎林(P<0.05),而VC/NVC/P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③酶活性的矢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程度高于混交林和麻栎林。④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NO-3-N、全氮、有效磷含量或pH有显著相关关系,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相关性总体不显著。【结论】毛竹林取代落叶阔叶林(麻栎林)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相关水解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原有落叶阔叶林土壤碳库与养分库的保存。  相似文献   
17.
果实钙含量与低温伤害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机制在于钙能防止果实的细胞膜损伤和渗漏,稳定膜结构和维持膜的完整性。胞外Ca^2+功能通过保护质膜的稳定性,使质膜具有较好的离子选择通透性,还可能对一些胞外酶或膜蛋白起调节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热激(非致死温度的热锻炼)处理能提高多种植物抗低温逆境的能力,还能引起胞内Ca^2+浓度迅速(1分钟之内)升高,因此可以认为,Ca^2+可能是启动热激反应的胞内关键因子。不知火杂柑品质优良,已有多篇文章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活性测定,分析了黑茶初制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及纤维素酶(CEL)、果胶酶(PEC)和蛋白酶(PR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传统渥堆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分泌了不同于鲜叶内源酶的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等胞外酶,为茶叶中儿茶素的氧化,纤维素的分解,蛋白质和果胶的水解等提供了有效的生化动力,证明微生物酶促作用在黑茶特征性品质风味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健康草鱼肠道气单胞菌季节变化及胞外酶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暴发性鱼病流行季节及非发病季节的健康草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布调查表明,两季中气单胞菌占总菌数的比例变化不大,只是冬季前肠道的气单胞菌比例明显增高,应视为草鱼肠道的正常寄生菌落。部分胞外酶中发现了较多产木聚糖酶的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阿魏侧耳菌丝胞外酶活力和原基形成的影响,为生产中阿魏菇生长发育的调控和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阿魏侧耳(CGMCC 5.00774)为菌种,采用棉籽壳、麸皮、玉米粉为培养料培养菌丝至生理成熟,分别进行5、10和15℃低温处理(对照处理25℃),于第5、10、15、20、25和30d取样测定培养料中菌丝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HC酶)、淀粉酶、漆酶、蛋白酶的活力,观察各处理原基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10、15℃低温处理后CMC酶和HC酶活力降低,漆酶、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则一直高于对照组.5℃处理25和30 d及10℃处理25和30 d的样品出现原基,其他处理均未出现原基.[结论]低温处理能引起菌丝胞外酶活力的变化,阿魏侧耳原基分化的最适低温处理条件是10℃,25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