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7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106篇 |
22篇 | |
综合类 | 337篇 |
农作物 | 83篇 |
水产渔业 | 33篇 |
畜牧兽医 | 68篇 |
园艺 | 75篇 |
植物保护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菊属植物细胞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染色体倍数性、染色体分带、核型分析、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原位杂交5个方面对菊属植物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为菊属种的形成、种间亲缘关系等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还需要借助分子系统学等手段。 相似文献
52.
作为细胞学新技术的染色体显带,出现2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并以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同时,显带技术本身也还有不少尚待解决和值得继续深入探索的问题。本文仅就植物染色体显带的历史、现状、机制、方法、问题及前景等作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53.
对长穗偃麦草(Thinopurum ponticum,2n=70)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的杂种衍生后代SNTE0923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白粉病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育种新材料,为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学研究和小麦抗白粉病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进行考种,形态学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和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材料SNTE0923的株高介于亲本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之间,穗较长,有芒,群体整齐度较好;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大部分单株染色体构型为21Ⅱ,极个别在后期Ⅰ发现一定数量的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白粉病抗性鉴定表明SNTE0923对白粉病有较高的抗性。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绝大部分单株在遗传上趋于稳定,并且高抗白粉病,通过选育,可以做为抗小麦白粉病育种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4.
以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为试材,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以揭示大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雄蕊鉴别特征及雄性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大葱不育系的花药外形表现为干瘪,无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无活性;保持系的花药外形饱满,成熟后开裂,有黄色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活力为91.65%;通过对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比较发现,大葱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原因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绒毡层细胞的提早液泡化并解体,解体时间始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单核花粉粒时期几乎完全消失,不能为小孢子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二是绒毡层细胞内的原生质浓度低,无明显的多核现象,该绒毡层细胞的异常也造成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引起花粉粒败育;三是在单核花粉粒到成熟花粉粒发育过程中,有些花药的药隔细胞纤维化,阻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由维管束向花粉囊的输送,从而引起花粉粒败育。而保持系的花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和减数分裂时期,细胞质浓、染色较深、无早期液泡化现象,在单核花粉粒时期出现解体,一直到花粉粒成熟才逐渐解体消失。该研究为田间鉴定大葱不育系及揭示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在中籼3037初级三体1的后代中发现了一变异株,依据中籼3037减数分裂粗线期的核型分析结果,结合该变异株有丝分裂前中期染色体的特征以及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的配对行为,确定该变异株为第1染色体短臂的端三体,定名为T1S。 相似文献
56.
试验研究了高梁同源四倍体与约翰逊草远缘杂交种及其后代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学行为。结果表明,四倍体高梁与约翰逊草种及后代性状的遗传学及细胞学行为较稳定,营养体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粮、草量显著高于双亲,茎秆具有优良的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57.
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明确苎麻水土保持机理,进而为大面积利用苎麻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对苎麻不同利用方式叶面积指数、茎叶截留效应、枯落物持水能力、地下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收获小区苎麻叶面积指数明显大于对照;苎麻不收获小区茎叶截留量最大为2.56 mm,高于其他小区;最大枯落物持水量,不收获小区最大为2.4 mm,饲用小区最小为0 mm;种植苎麻小区不同类型根系鲜重为萝卜根>扁担根>龙头根>细根;苎麻根系深度可达60 cm,玉米根系深度只有30 cm。研究表明,苎麻水土保持效果好,主要是其根系入土深、主根发达、根系分布广、覆盖时间长、叶面积指数大。 相似文献
58.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秸秆覆盖及免耕对土壤温度、容重及棉花功能叶SPAD值、光合特性、生育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降低土壤温度、容重以及棉花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但功能叶SPAD值为免耕>翻耕;秸秆覆盖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免耕下秸秆覆盖较地膜覆盖和露地提高土壤容重及棉花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翻耕时结果与此相反;翻耕处理棉花长势强于免耕,但单株结铃数差异不显著;秸秆覆盖较露地能显著提高棉花铃数、铃重和衣分;秸秆覆盖量越大,功能叶SPAD值越小,但产量越高。秸秆覆盖免耕下棉花光合能力和产量表现均差于翻耕,但产量与露地及地膜覆盖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9.
60.
将70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头,在口蹄疫免疫过程中按1%添加剂量使用中草药复方制剂,Ⅰ、Ⅱ、Ⅲ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天,Ⅳ、Ⅴ、Ⅵ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饲喂1天。对照组(Ⅶ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一天和免疫后14d、21d、28d和二免后28d,采血检测NK细胞数量。结果表明:投药组NK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Ⅰ、Ⅱ、Ⅲ组NK细胞数量高于Ⅳ、Ⅴ、Ⅵ组,Ⅱ组NK细胞数量最高,其中Ⅰ、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Ⅳ、Ⅴ、Ⅵ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