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06篇
  22篇
综合类   337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60Co-γ射线辐照东方百合鳞片后组培诱导芽的发生及增殖,对增殖的不定芽进行诱导生根以探讨辐照处理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及射线辐射的细胞学效应.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不定芽生根率的影响不明显,而对生根芽叶片数、根数、根长等各生长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0.5~4.0 Gy范围内,再生植株芽高随辐射剂量升高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在0.5~1.0 Gy范围内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表现为刺激效应,在2.0~4.0 Gy范围内表现为抑制效应;各辐照处理的畸形细胞率均高于对照,其中以2.0 Gy处理最高;辐照处理对再生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的影响程度不同,染色体桥率受辐射剂量影响最严重,其次是落后染色体率和染色体片段率,对微核率产生的影响最弱.不同形态变异再生植株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变异情况不同.1.0 Gy辐照处理是百合鳞片辐照结合组培的适宜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22.
梅花愈伤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该试验以腋芽和胚为外植体,进行了梅花愈伤组织的长期培养及其细胞学的初步观测.结果表明成年母株腋芽外植体启动培养的愈伤率和发芽率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培养基之间稍有差异,3#梅花品种和MS+NAA2.0+BA1.0+ZT2.0mg·L-1培养基较高.胚在MS+GA10.0培养基上发芽率高,并形成正常无根苗.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光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水解酪蛋白(CH)既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增殖,也延长了愈伤组织的寿命.梅花愈伤组织在第四代达到生长高峰,附加CH之后在第七代又出现一次生长高峰;一代之内第四周生长最快.多次继代培养的结果还表明,MS+NAA5.0+KT1.0+CH1000有利于梅花愈伤组织的长期培养.细胞学观测的结果表明,多次继代培养的梅花愈伤组织的细胞形状不规则,核物质相对稀少,并且分化出了很多导管.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明氩离子(Ar+)束注入粳稻产生突变的可行性,采用能量为30 keV,注入单位为2.6×1013Al+/cm2,系数为2 000,2 400,2 800,3000,3 200,3 600,6个不同剂量的Ar+束注入吉农大13、吉农大7、秋田小町3个粳稻品种(品系),研究了Ar+束注入后3个品种M1代的细胞学效应及细胞总畸变率与出苗率、分蘖成穗率、结实率3个农艺性状总生理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r+束注入粳稻种子后,细胞分裂指数受抑制,细胞分裂高峰期推迟,细胞畸变率高于对照,且细胞总畸变率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有丝分裂中出现的主要畸变类型有微核、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及少数的核出芽。3个品种细胞总畸变率与总生理损伤呈正相关,其中“吉农大13”二者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4.
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对银扇草果实假隔膜的形态、发育过程和显微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发现银扇草果实假隔膜起源于腹缝线假隔膜原基,它的发育历经雏形期、延展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假隔膜由表皮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构成;雏形期假隔膜呈沙漏状,薄壁细胞富含褐色小体;延展期假隔膜呈杠铃状,薄壁细胞逐渐解体,形成较大的空腔;成熟期假隔膜呈典型的线型结构,薄壁细胞基本退化,仅剩2层表皮细胞;完全成熟的假隔膜近圆扇形,表皮细胞排列有平行、倾斜、垂直等方式,外壁具银色覆饰物;银扇草果实的假隔膜极度发达,随果实协同发育,属背腹扁平型。发达的假隔膜的形成可能与银扇草果实较大、种子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27.
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鸿善  柳家荣 《作物学报》1992,18(6):425-428
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之后的无液泡小孢子期,败育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败育前小孢子大量液泡化,其线粒体异常膨大与质体的基质化可作为小孢子开始败育的标志。败育小孢子缺少花粉外壁上的覆盖层。芝麻花药绒毡层的异常,包括有机物贮量的降低;细胞内含物的异位分布及迅速减少与消失;不能及时或缺乏分泌胼胝质  相似文献   
28.
本文报道了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AD)_2)、与瑟伯氏棉(C.thurberi,D_1)、辣根棉(G.armourianum,D_(2-1))、裂片棉(C.lobatum,D_7)和松散棉(C.laxum,D_8)等4个D染色体组的杂种三倍体F_1主要形态遗传变异及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的研究结果。这4个种间杂种F_1,有的表型象海岛棉,有的象野生二倍体棉,有的表现为中间型。每细胞染色体平均构型依次为:12.83Ⅱ+13.27Ⅰ+0.024Ⅲ;12.10Ⅱ+14.84Ⅰ;12.44Ⅱ+14.24Ⅰ+0.02Ⅲ和12.70Ⅱ+13.40Ⅰ+0.025Ⅲ+0.033Ⅳ;完全配对成13Ⅱ和13Ⅰ的细胞,其比例分别为60.3%、19.9%、42.2%和45.9%。这表明:在这4个D染色体组棉种中,以瑟伯氏棉与海岛棉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松散棉、裂片棉,而辣根棉的关系最远。本文还讨论了这4个D染色体组种与海岛棉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9.
以烟草为材料,通过转基因技术与外源施用激素,获得了超表达PtGA20ox、PtGA2ox1 及NtGA20ox RNAi 转基因植株及不同激素处理野生型烟草植株,并对这些植株茎部木质部进行了石蜡切片及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提高内源赤霉素(GA)水平或外源施用GA3 能够明显促进烟草节间快速伸长,并促使木质部形成提前,木质部分化程度提高;降低内源GA 水平或外源施用GA 合成抑制剂PAC 则延缓木质部的发育。研究结果证明了GA 在木质部发育过程中起到正向调控作用,且存在依赖GA 浓度的调控机制;生长素IAA 对木质部发育的正向调控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促进GA 的合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30.
菊属种间杂种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