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23篇
  免费   941篇
  国内免费   2025篇
林业   588篇
农学   1583篇
基础科学   734篇
  4535篇
综合类   9844篇
农作物   1407篇
水产渔业   602篇
畜牧兽医   2201篇
园艺   787篇
植物保护   508篇
  2024年   239篇
  2023年   776篇
  2022年   1040篇
  2021年   958篇
  2020年   859篇
  2019年   888篇
  2018年   588篇
  2017年   878篇
  2016年   999篇
  2015年   907篇
  2014年   1035篇
  2013年   1059篇
  2012年   1288篇
  2011年   1262篇
  2010年   1213篇
  2009年   1114篇
  2008年   1091篇
  2007年   955篇
  2006年   769篇
  2005年   665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74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3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探明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降解过程果园红壤供氮水平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模拟培养试验,研究15℃和25℃培养果园红壤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及脲酶、蛋白酶、天冬酰胺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圆叶决明降解过程果园红壤4种可溶性氮含量均显著提高,且在培养140 d达到最大值,25℃培养的效果更佳。其中,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有机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来拟合。圆叶决明降解过程还能显著提高脲酶、蛋白酶和天冬酰胺酶的活性,其中蛋白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变化可用指数方程和三次曲线方程来拟合。本研究认为圆叶决明降解过程可提高果园红壤可溶性氮含量,因此可通过翻压圆叶决明提高土壤的供氮水平。  相似文献   
112.
南果梨周年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南果梨干物质积累特征和氮磷钾养分周年动态积累规律,为南果梨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12年生南果梨树为试材,采用田间采样和树体分解方法,分别于萌芽后10 d(萌芽期)、 30 d(花期)、 65 d(幼果膨大期)、 100 d(果实膨大或新稍停止生长期)、 130 d(果实着色前)、 155 d(果实采收期)、 185 d(采收后)、 210 d(落叶前)8个生育期,选干周和树高一致的3株树,将树体连根从土壤中挖出,分出果实、 叶片、 枝条、 主干、 主根、 侧根、 须根,各器官单独称重,并取200 g左右的鲜样按清水、 洗涤剂、 清水、 1%盐酸、 3次去离子水冲洗、 杀青、 烘干后,电磨粉碎过0.15 mm筛,测定样品中氮、 磷、 钾含量。【结果】1)南果梨周年生育期内,树体干物质当年净积累量为18.4 kg/plant,干物质累积速率出现两次累积高峰,分别是幼果膨大期(0.15 kg/d)和采收期(0.11 kg/d)。2)南果梨树体总氮周年积累量为154.0~301.0 g,新生器官为0~116.2 g,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多年生器官氮积累量为154.0~194.8 g,落叶前达到最高。3)南果梨树体总磷周年积累量为17.1~37.2 g,果实着色前最高。其中新生器官为13.7 g,果实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为17.1~24.9 g,果实转色期最高。4)南果梨树体总钾周年积累量为27.9~174 g。新生器官钾为97.3 g,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钾为27.6~76.6 g,落叶前最高。5)产量大约为17 t/hm2的12年生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树体当年氮磷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折合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结论】南果梨周年干物质单株积累总量为41.4 kg,当年净积累量为19.7 kg。南果梨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花期到果实膨大期和果实转色到落叶前,分别占47.3% 和47.5%。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氮、 磷、 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每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从开花到果实膨大期和从果实着色到采收后30天对氮吸收分别占总氮累积量的39.0%和49.0%,而磷、 钾的累积从萌芽到开花较快,到果实膨大期磷的累积达67.4%,钾的累积达65.1%,果实膨大期是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3.
生物菌肥替代氮肥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5,(4):21-25
为认识生物菌肥拌种及减少一定量氮肥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吉林白城以裸燕麦(白燕2号)为材料,设置90 kg N·hm-2(对照,A1)、67.5 kg N·hm-2(A2)、45 kg N·hm-2(A3)、22.5 kg N·hm-2(A4)、0 kg N·hm-2(A5)5个氮素梯度,除A1外,其余均有生物菌肥拌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30 kg·hm-2拌种可替代22.5kg N·hm-2,A2综合效果较好,其小穗数、千粒重比A1提高5.7%、2.21%,燕麦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4.58%、0.22%,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2与对照相比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降低了1.99%、2.17%,相对饲用价值提高了3.98%;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4.
《中国瓜菜》2011,(1):64
<正>追施速效肥。受冻蔬菜在缓苗恢复后,可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及磷钾肥,促进蔬菜植株恢复生长。低温前,可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2次,提高抗寒力。在菜地厢  相似文献   
115.
在实地机插田间小区试验(非人工模拟)条件下,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组合2种穗肥比例共6种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10千克/公顷的施氮量,配合基蘖肥:穗肥=6:4的运筹方式有利于群体茎蘖平缓消长,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协调群个体矛盾,提高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优化群体质量;同时有利于培育大穗,并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而高产,  相似文献   
116.
潘华桥 《畜禽业》2019,(4):23-24
复混肥料是现代农业常用的主要肥料之一,其所涵盖了氮、磷、钾等多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对复混肥料中氮的测定是复混肥料检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复混肥料的检测方式进行研究,以复混肥料中的氮为例,从多种方法阐述了复混肥料氮的检测,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7.
为了不断优化青蒜苗氮肥适宜用量,进行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纯N495 kg/hm2,青蒜苗产量、产值最佳.  相似文献   
118.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 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  相似文献   
119.
正果树品种很多,一生可分幼树期,结果初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衰老期等五个时期各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幼树期,由于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旺盛,需要大量的氮磷补给:结果期,由于大量结果之需要,亦需要大量的氮钾供应,尤以盛果期为多,衰老期则养分需要趋势,但为促进更新复壮,保持树势,氮素供应不应过少。果树施肥最重要的环节是施用基肥。基肥的作  相似文献   
120.
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减少氮肥投入一直是水稻种植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充分发挥氮高效基因的作用可以提高氮素利用率。文章综述了水稻氮素同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氮高效利用植株的形态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