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6篇 |
农学 | 4篇 |
9篇 | |
综合类 | 75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园艺 | 16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白榆优良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济宁市林业局从1984年在全国完成对白榆种源试验、优树选择和部分省市开展良种选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白榆优良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采用“人工林易地保存”法汇集白榆优良基因资源,并相继开展了无性系测定、子代测定、杂交育种和种子园建设的研究。5年来共汇集榆属树种14个、杂种4个、变种1个,优良种源36个、优良单株61株、优良类型25个。建立基因库8.6公顷,保存基因材料113个。至1990年已生产良种苗18万株,营造试验林和示范林共66.7公顷,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3.
施肥对白榆幼林叶片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榆叶片养分含量在一个生长季内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之叶片N、P、K含量在生长季内,随时间的延长呈线性规律递减。处理不同,斜率不同;斜率的大小,既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某养分的转移数量,也是对土壤养分丰缺的综合反映。因此,通过比较斜率值的大小即可确定限制林木生长的最小养分因子,达到对白榆进行营养诊断的目的。据此诊断结果为:限制白榆幼林生长的最小养分因子是氮,其次为磷;肥料的最佳配比为N2·P1,施肥量为N200kg/hm2、P2O5100kg/hm2。 相似文献
84.
白榆无性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白榆群体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个体选择和无性系测定的研究结果。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多点方差分析表明,进行无性系选择是有效的,其无性系问方差分别为72.7%、55.2%、92.5%,无性系×地点交互作用方差,树高为22.7%,胸径为40%。采用Wrickl(1962)的方法计算遗传稳定性;提出无性系选择的增益即为过去的选择已获得的和对现有无性系进一步选择获得的增益;经单一地点和多地点方差分析,生产力和遗传稳定性单项指标及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材积平均增益为54.8%。 相似文献
85.
从白榆优良种源区的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或从优树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嫁接形成无性系,通过苗期选择和多点多年造林测定,选育出两个白榆新无性系—鲁榆(选)四号、五号。具有显著的遗传增益,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证明充分利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的联合选种效应的技术路线,可获得较大的遗传效益。 相似文献
86.
60年代以来,新疆、内蒙、河南等地的白榆人工林和次生林陆续出现成群或成片死亡。1982-1985年,作者曾先后对其死亡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并对病榆木质部变色条纹和危害榆树的小蠹虫做了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从榆木枯萎症状,病菌形态及接种后无死亡现象的结果表明,均与世界流行的荷兰榆病无相似之处。初步认为齐腹小蠹是导致榆树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干旱为小蠹虫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7.
88.
89.
90.
榆树是北方地区一个优良的用材树种。前些年,由于病虫害危害,已经导致大面积死亡,栽植面积下降。介绍了平原农区白榆采种母树选择、种子采集与贮藏以及播种育苗等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