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6篇 |
农学 | 4篇 |
9篇 | |
综合类 | 75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园艺 | 16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综合选择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了1981年在庄河县营造的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试验林的遗传变异规律。种源选择比种源内家系选择潜力大。在同一个大种源区内进行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的综合选择,遗传增益树高为12.7%,胸径为11.3%。采用连年生长量的比较,遗传与表型相关和秩次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幼年与成年生长性状相关程度,提出白榆生长性状在5~6年生即可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252.
白榆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白榆分布区内收集的四十个种源和黄淮平原一带收集的八个种源,在我省三个试验点采用统一设计进行全分布区试验和中间试验。经十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各种源生长量、生长节律、主干高度、干形指数、干梢长度等十八项数据,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榆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优良种源材积生长的遗传增益达37.5%,优劣种源相差3.2倍,本省种源仅为最优种源平均生长量的68%。根据各种源生长量,主干高、单叶面积、干枯率等六个性状指标和经纬度、温度、降水量等六个气侯因子,综合评定出以河南为中心的白榆产地为白榆的优良种源区,同时根据种源的生产力和生长稳定性,确定了适宜甘肃的优良种源,并对今后我省白榆无性系的造林等问题提出了推广应用意见。 相似文献
253.
在人工模拟干旱的条件下,研究了自美国引种培育的岩榆、南方岩榆和国产白榆1 a生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调查水分胁迫后期幼苗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初期,3种榆树幼苗的叶片RWC、质膜透性、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均呈增加趋势;水分胁迫中期(第24天)白榆、南方岩榆的叶绿素总量呈现最大值,后开始缓慢下降,而岩榆仍继续上升至第30天后才开始下降,但各种幼苗叶片叶绿素a/b均增加.自然干旱初中期的RWC下降缓慢,后期失水迅速,白榆失水速率明显快于岩榆、南方岩榆.水分胁迫后期白榆叶片出现萎蔫,叶缘叶尖枯黄均早于南方岩榆、岩榆,萎蔫枯黄总数也最多,其次分别是南方岩榆、岩榆.因此,岩榆最耐干旱,南方岩榆次之,白榆较不耐旱. 相似文献
254.
255.
燕尔窝古白榆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挖掘法对乌鲁木齐市燕尔窝地区古白榆树的根系及根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20cm以下的土层空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在冠缘内主要集中在1m深范围内,不同的根系剖面形成不同的根系层;根系的水平分布呈近密远疏的趋势,根量的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水平分布随着距根基距离的增大而减少,以2m内最为密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