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篇 |
农学 | 11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10篇 | |
综合类 | 125篇 |
农作物 | 10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39篇 |
园艺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利用林生毛霉对孕甾烯醇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了三个转化产物。经波谱学方法(IR、MS和2D NMR)分别鉴定为3β,7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2)、3β,7α,11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3)和3β,7α,9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4)。通过2D NMR技术对产物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详细地解析了化合物4的结构。 相似文献
22.
土壤pH影响氧化亚氮(N2O)排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亚氮(N_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也是21世纪内平流层臭氧(O_3)的首要分解者。在过去约150年间,大气中N_2O的浓度持续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化肥和有机肥料刺激下土壤中N_2O的大量排放。因此,理解土壤中N_2O的排放机制与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估算N_2O排放清单和制定N_2O减排政策的关键科学问题。土壤pH是影响N_2O排放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但目前对其相对重要性和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基于已有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原位观测和室内培养研究中土壤pH与N_2O排放之间的统计结果,发现多数研究中N_2O排放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从生物硝化、生物反硝化和非生物过程3个方面探讨了土壤pH影响N_2O排放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3.
从人参根系土壤中分离的菌株2-F2将人参主皂苷Re转化为稀有皂苷Rh1,其转化机理为Re→Rg1→Rh1.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菌株2-F2与Sphingomonas asaccharolytica IFO15499T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为99.5%.该菌株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24.
利用绿色木霉对5,6α-环氧-3β-羟基-5α-孕甾-16-稀-20-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和3β,5α,6β,15β-四羟基孕甾-16-稀-20-酮。利用IR、MS和2D-NMR实验技术等波谱方法对生物转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的空间构型,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5.
26.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导致黑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生物转化和总茶多酚含量的下降,这一转化过程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添加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m)菌株PE-1和黑曲霉(A. niger)菌株PE-4混合发酵绿茶,采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酶活性测定和酶蛋白分离纯化,研究脂肪酶活性及其对酯型儿茶素的水解作用。两个菌株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绿茶条件下均可以检测到脂肪酶活性,混菌发酵酶活力高于两个菌株单菌发酵的酶活力。混菌发酵条件下获得一个分子量约为37 kDa的脂肪酶,对EGCG和ECG有不同的生物转化作用。UPLC检测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对EGCG有较好的底物选择性,EGCG的水解率为94.46%,EGC的产率为63.33%;ECG的水解率为15.45%,EC的产率为4.15%。脂肪酶对EGCG和ECG的生物转化将为儿茶素代谢途径的研究和单体儿茶素的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7.
微生物转化人参皂苷Rb1为稀有皂苷F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橙汁中分离到的菌株CZ2能使人参皂苷Rb1转化为稀有皂苷F2和gypenoside-XVII.最佳转化培养基含酵母提取粉1 g/L、氯化铵0.5 g/L、磷酸氢二钾1 g/L、磷酸二氢钾0.5 g/L、硫酸镁0.25 g/L,pH值为4.0.菌株CZ对人参皂苷Rb1的生物转化机理为Rb1→Gpy-XVII→F2. 相似文献
28.
[目的]考察了4种分离提取方法对生物转化液中转化产物11-α-羟基-坎利酮提取率的影响。[方法]4种分离提取方法分别为文献法、浸泡法、洗脱法和匀浆法。[结果]11-α-羟基-坎利酮主要游离于转化液或附着于菌丝体外表面,洗脱法和浸泡法对11-α-羟基-坎利酮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采用400 ml乙酸乙酯洗脱,11-α-羟基-坎利酮提取率为96.0%;经乙酸乙酯浸泡90 min,11-α-羟基-坎利酮提取率达到98.8%。[结论]该方法简单高效,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9.
厌氧发酵生产沼气、酶解糖化生产乙醇等生物转化技术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玉米秸秆本身具备的紧凑木质纤维素结构使其对酶水解具有较强的抗性,导致其生物转化和可利用价值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生物利用价值,必须要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破坏其原有结构.在各种预处理方法中,碱性试剂预处理方法因其工艺相对简单,已成为... 相似文献
30.
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可以转化DON的真菌,命名为NJA-1.用引物Bt2a、Bt2b扩增了该菌的β-tubulin基因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DQ902579.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最终鉴定该菌株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该菌与塔宾曲霉AY820009的同源性为99%.在pH 60、30 ℃、14 d内其对DON的平均转化率为944%.HPLC-MS分析结果表明,DON转化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44,比DON的相对分子质量(2963)增加了181.该菌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对DON的最高耐受浓度为40 mg·L-1.提示:该菌可用于DON的生物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