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08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明确三星黄萤叶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为了解该害虫的发生、扩散行为,以及预测预报与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在田间调查100个样点,每个样点1 m2,记录三星黄萤叶甲成虫数量,绘制田间分布实况图;再用五点式、平行线式、对角线式、Z字形式和棋盘式5种抽样方法模拟抽样,比较这5种抽样方法与全查方式的调查结果;用最适抽样方式定点取样,记录三星黄萤叶甲成虫数量,分析其空间分布型。【结果】适合性检验以五点式的效果最好,平行线式和棋盘式次之;平行线式的抽样代表性最好,五点式和棋盘式次之;平行线式的变动幅度较低,增加1.455 9%。三星黄萤叶甲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且具有密度依赖性。三星黄萤叶甲的聚集原因由昆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田间调查时,可根据理论抽样数学模型及允许误差和虫口密度确定最适理论抽样数。【结论】田间调查三星黄萤叶甲时,可采用五点式、平行线式和棋盘式3种抽样方法,且以平行线式最为理想;三星黄萤叶甲成虫在绞股蓝田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具有密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探索安全、有效防治丹参新害虫旋心异跗莹叶甲的方法,研究5种非嗜食植物汁液对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取食和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常见的非嗜食性植物次生物质(汁液)对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具有不同程度的拒食和产卵干扰作用,100%、50%大蒜汁液,100%、50%葱汁液,100%刺芥汁液及100%鬼针草汁液48 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均在70%以上;100%大蒜、葱及刺芥汁液7 d的选择性拒食率均在50%以上;100%、50%车前汁液,100%、50%大蒜汁液,100%刺芥汁液的产卵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大蒜汁液的拒食作用和产卵干扰作用最明显,其48h非选择性拒食率、7d选择性拒食率、产卵抑制率分别达到91.4%、97.56%、95.31%.  相似文献   
103.
山蒟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蒟对椰心叶甲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旨在丰富防治椰心叶甲的植物源农药。采用胃毒法测定山蒟石油醚提取物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及成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山蒟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LC50为3.871 0 mg/mL;对成虫为11.496 5 mg/mL;采用触杀法测定山蒟对椰心叶甲卵的毒杀活性,对卵孵化抑制LC50为4.768 5 mg/mL,山蒟抑制卵发育到1龄末幼虫的LC50为3.766 7 mg/mL。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寻防治榆紫叶甲病的生防菌株。[方法]从榆紫叶甲虫体上分离菌株后进行培养,并对室内饲养的榆紫叶甲各龄幼虫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感病榆紫叶甲成虫虫体上分离到18个菌株,其中12个菌株具有几丁质和蛋白质降解活性。5个菌株对1~2龄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在接种后1~3 d幼虫开始死亡,处理后7 d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为21.2%~46.8%,其中YJA-03和YJA-10菌株的累积死亡率30.0%。YJA-03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PCR扩增鉴定确定它属于短杆菌属(Exiguobacterium)。YJA-10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其属于Glutamicibacter属。[结论]YJA-03和YJA-10菌株可用作防治榆紫叶甲病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105.
陈雪华  江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86-11187
[目的]为研究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部位、侵染的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大田、自然感染绿僵菌的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椰心叶甲体表面自然感染绿僵菌的部位不仅在腹部与前胸的节间膜处,在腹部的两侧以及腹末节腹板的尾部,都观察到了大量已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的结构物质——侵染钉以及菌丝、孢子等。[结论]绿僵菌对椰心叶甲侵染时在营养物质、pH值、温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被破坏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6.
软枝黄蝉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  冯岗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7):1152-1156
室内测定了软枝黄蝉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软枝黄蝉提取物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48 h、72 h的LC50值分别为0.466和0.173 mg/mL;在供试浓度为0.75~2 mg/L时,对椰心叶甲也有显著的杀卵作用,其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45%以下;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还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表现为体重和体重增加量显著下降,幼虫龄期和蛹期延长,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显著降低;此外,软枝黄蝉提取物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还有一定的触杀作用,48和72 h的LC50分别为5.780和3.754 mg/mL。  相似文献   
107.
郭薇  周忠实  郭建英  马骏   《植物保护》2010,36(5):179-182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 LeSage)是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inn.)天敌。鉴于该叶甲在豚草生物防治上的重要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介绍了区别雌雄虫的重要外部特征。认为雄虫生殖节端部有倒"V"形的黑斑,而雌虫无"V"形黑斑。这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展该叶甲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昭平县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茶叶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昭平县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茶园病虫的滋生环境也相应产生了变化,一些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茶角胸叶甲是昭平县茶园近年来发生成灾的新害虫,2005年以来均达到中等偏重的发生程度,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笔者通过几年来的田间调查,总结出了茶角胸叶甲的一些发生特点,希望能够对该虫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研究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活性,采用胃毒法和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采用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卵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5.315、1.681mg/L。对椰心叶甲卵也有显著的毒杀作用,在供试浓度为5~20mg/L时,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50%以下。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触杀作用较差,其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23.68、16.24mg/L。  相似文献   
110.
赵秀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34-135
通过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谷糜田双斑长跗萤叶甲形态特征、发生危害情况、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的观察研究,初步分析了该虫趋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