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0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424篇
林业   489篇
农学   620篇
基础科学   200篇
  383篇
综合类   4130篇
农作物   545篇
水产渔业   190篇
畜牧兽医   1072篇
园艺   1126篇
植物保护   696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相似文献   
82.
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EF-1α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是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 Penzig in Saccardo),这是该菌引起火龙果果腐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5~35℃,最适温度30℃,适宜产孢温度25~35℃,最适产孢温度30~35℃,致死温度75℃(10 min);适宜pH5~9,最适pH7,最适产孢pH4;连续光照、D-果糖为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完全黑暗、D-半乳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产孢。综合分析认为,该菌耐高温,光照充足、弱酸和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83.
《当代农业》2011,(23):29-29
五、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主要应用在连栋温室内。由于夏季温室内气温高(40~50℃).空气干燥,不适宜作物生长,只有通过加湿、降温才可维持温室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84.
《土壤通报》2015,(5):1189-1195
粗木质残体(CWD)腐解是地上部植物残体养分向土壤输送的关键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森林土壤碳氮养分固持效率与强度。本研究选取长白山典型林木的白腐菌(Antrodiella gypsea,Ag)和褐腐菌(Fomitopsis pinicola,Fp)腐解过程为研究对象,以距倒木外缘不同水平距离的3个土壤样品作为供试材料,分析其土壤总有机碳(SOC)及总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近倒木处(水平距离0~30 cm),褐腐条件下SOC增量显著低于白腐菌;在远倒木处(水平距离100 cm),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就TN增量而言,褐腐条件显著高于白腐。进而表明,褐腐条件较白腐更能有效促进森林土壤碳氮养分的有效固持,从而减少植被残体矿化腐解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排放。  相似文献   
85.
<正>一、玉米顶腐病在龙江县的发生情况玉米顶腐病是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2005年6月中旬玉米顶腐病在我县玉米田首次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生产上严重的产量损失,有的地块造成毁种。2009年5月末至6月上旬有零星发病,玉米大部分在3叶1心至4叶1心。2010年,我县顶腐病又一次大发生,6月上旬全县玉米发病面积在10万亩以上,发病时大部分玉米植株  相似文献   
86.
<正>日光温室栽培的冬春茬番茄,常常遭受低温,诱发多种病害,影响番茄的生长和发育,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害类型1.1生理性病害1)筋腐病。初发病果表皮下隐约可见暗褐色,渐有自果蒂向果脐的条状灰色污斑,严重时呈云雾状。后期病部颜色加深,病健部界限明显,横切果实可见维管束变褐,细胞坏死,严重时果肉为褐色,木栓化,纵切可见自果柄向果脐有一道道黑筋,部分果实形成空洞。有时维管束流出白色乳液。2)脐腐病。发病多在第1、第2穗幼果青果的  相似文献   
87.
88.
利用ERA-interim(1°×1°)再分析资料等对2014年4月24—25日定西市短时突发性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低涡后部横槽转竖南压,槽后强冷空气南下;700 h Pa等压面上湿位涡和低层大气辐合区对应湿位涡正压项MPV10和湿位涡斜压项MPV20大值中心区;MPV1和MPV2大值中心和θ_(se)/P0对流不稳定区对应,湿位涡诊断对暴雪爆发阶段有很好指示。  相似文献   
89.
正蒲包花又名荷包花,因其花形奇特、具二唇花冠、上唇前伸、下唇膨胀成荷包状而得名。蒲包花属玄参科草本花卉,2月~5月开花,花大,有黄色、红色、白色、复色等,并有红、褐斑点。其花色鲜艳,花形奇特,观赏价值较高,是冬春受人喜爱的盆花。蒲包花播种时间在8月~9月,可选腐叶土配园土作盆土。蒲包花喜中等肥力,在富含腐殖质、疏松透气的沙质壤土中生长良好,pH值宜在6左右。因蒲包花种子细小,播种时可将种子与细沙混匀,再撒于育苗盆上,保持盆土潮湿,盖玻璃或塑料膜后放于阴处。出苗后见光,可放环境温度15℃的有光、通风处。长出2片~3片叶时第一次移植,12月定植于大盆中。  相似文献   
90.
红毛苋     
正[1月]盆栽植株过冬,需悬挂在室内阳光充足的窗台或阳台。红毛苋不耐寒,室温不低于15℃,才能继续开花。如果温度低于10℃,植株进入半休眠状态,不仅开不了花,有可能遭受冻害。每10天~20天浇水1次,盆土切忌长期潮湿。[2月]摆放位置不变,开花植株不能脱水,如果缺水,叶片易发黄,甚至发生掉落,不利于开花。此时,老株也可进行更新,对基部10cm以上的新枝加以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