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6篇
  40篇
综合类   26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棚水旱轮作的特种蔬菜品种可选择:陆地特种蔬菜选用黄秋葵、雪樱子、冰菜品种,水生特种蔬菜选用芡实(鸡头米)、西洋菜品种。这5个特种蔬菜品种都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深受市民喜爱。市场前景设施大棚蔬菜连续种植3~5年,盐渍化严重,会造成严重减产,效益下降。为提高效益,可采取轮作水生与陆地蔬菜的方法,并通过选种特种蔬菜品种而获得好收益。  相似文献   
12.
13.
《种子科技》2014,(2):54-54
农业防治措施:①合理轮作倒茬。与禾本科或葱蒜类作物进行2~3年轮作,实行水旱轮作的防病效果更好。②冷冻处理土壤。发病重的棚室,收获后,在“小雪”前后灌一次透犁水,去掉棚膜,经2个月的冰冻。③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整地,将表土翻至30 cm以下;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株抗病性能;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和田间寄主,集中焚烧或深埋。  相似文献   
14.
瓠瓜是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在绍兴市主要种植长蒲类瓠瓜品种,越冬大棚栽培效益高。瓠瓜种植后水旱轮作一茬晚稻,既可减轻瓠瓜土传病害,又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这种菜稻轮作模式,在浙江省大力推广应用,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  相似文献   
15.
佛山市南海区克服蔬菜连作障碍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佛山市南海区蔬菜连作障碍越来越严重,造成菜田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病虫害发生与危害加重,导致蔬菜产量、品质与效益不断下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采用增施有机质肥料、应用中晚稻以及水芋与旱作蔬菜轮作等技术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当地严重的蔬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轮作模式对滩涂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在不施肥及施等量氮肥处理下,水旱轮作、旱旱轮作方式对苏北滩涂轻度盐渍化农田土壤脱盐、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盐分背景条件下,水旱轮作、旱旱轮作两种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平均分别下降30%和10%,p H分别下降3%和0,水旱轮作更有利于滨海滩涂轻度盐渍化土壤的快速脱盐及降碱。两种轮作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大团聚体(2.0 mm)含量均随耕作年限而增长,且在不施肥和施肥的情况下,水旱轮作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增长分别高于旱旱轮作约83%和75%;而大团聚体含量相比旱旱轮作分别高出11%和26%。水旱轮作模式对滨海滩涂盐渍化土壤的脱盐、增碳以及结构改良上均显著好于旱旱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中国旱地及水旱轮作区经过长久以来多种施肥模式的调整,各区域土壤磷素状况变异较大,探讨各区域土壤磷肥盈亏量和作物磷肥偏生产力的时空演变及主要驱动因素,为维持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和磷肥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农业农村部1988—2019年在全国旱地及水旱轮作区开展的长期监测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东北、华北、长江中...  相似文献   
18.
太湖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准确编制我国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制定合理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种植区江苏省苏州市,研究设计了休闲水稻(对照,CK)、紫云英水稻(T1)、黑麦草水稻(T2)、小麦水稻(T3)和油菜水稻(T4)5种水旱轮作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H4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比例为65%~81%,而N2O仅在水稻烤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水旱轮作方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有极显著(P 0.01)影响,CH4季节总排放量表现为T1(283.2 kg.hm 2)CK(139.5 kg.hm 2)T3(123.4kg.hm 2)T4(114.7 kg.hm 2)T2(100.8 kg.hm 2),N2O季节总排放量顺序为T1 T4 T3 T2 CK,依次为1.06kg.hm 2、0.87 kg.hm 2、0.81 kg.hm 2、0.72 kg.hm 2和0.53 kg.hm 2。T1处理稻季排放CH4和N2O产生的增温潜势最高[7 396 kg(CO2).hm 2],显著(P 0.05)高于其他处理,比CK[3 646 kg(CO2).hm 2]增加103%,T2[2 735kg(CO2).hm 2]较CK减少25%(P 0.05)。紫云英水稻轮作方式增加了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9.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主要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免耕年限土壤主要理化特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水作及早作后.随免耕年限延长土壤容重在免耕7~8年达到最大值,与常规耕作差异显著.长期免耕导致土壤板结;土壤pH值在免耕2~3年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免耕致使土壤酸化.(2)水作及旱作后.免耕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在表层(0-5 cm)富集.(3)水作及早作后,免耕土壤耕层有机质、全氮均高于常规耕作,随免耕年限延长,免耕7~8年时明显下降;旱作后耕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变化特征与有机质和全氮一致,水作后免耕土壤速效氮含量高于常规耕作,但各免耕年限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在免耕5~6年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后随免耕年限延长变化趋于稳定;水作及旱作后,土壤速效钾在免耕5~6年内.与常规耕作均无显著差异,免耕7~8年达到最大值.水作与旱作相比.各肥力指标均表现为水作高于旱作.  相似文献   
20.
淹水土壤中秸杆氮素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5N示踪技术和密闭培养法研究水稻和玉米秸杆^15N在淹水土壤中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土壤中秸杆^15N的各转化过程相互制约,每个过程中^15N含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秸杆种类和土壤类型对土壤矿质^15N含量的影响随时间延长逐渐变小,培养112d后土壤中矿质^15N含量仅占加入秸杆^15N的0.96%~1.68%,秸杆^15N有2.03%~4.25%被微生物固持,0.23%~14.16%被粘土矿物固定。粘土矿物类型影响土壤对秸杆^15N的固定,变性土中固定态^15NH4^ 含量明显高于红壤,秸杆^15N的固定使其以气态形式损失的量减少,这在农业生产中将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整个培养过程中秸杆^15N的损失率为29.70%~46.30%。112d后秸杆^15N实际矿化了47.72%~ 51.74%,仍有50%左右的秸杆^15N残留于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