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出诊子,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大量枯死。在安徽省普遍发生,除危害杨树外,也危害柳树、榆树、槐树等其他树种。  相似文献   
462.
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物候现象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对于林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开鲁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小叶杨和榆树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气候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候倾向率0.501℃·(10a)-1;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增加109.65 d。(2)近30多年来,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先提前后推迟"特点明显,落叶末期相对稳定。生长季呈相对缩短趋势,平均生长季长度分别为198 d和209 d。(3)气温是影响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的关键气象因子;落叶末期对日照时数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63.
文章根据内蒙古库伦旗多年来对榆紫叶甲的防治工作,总结出一整套成熟的防治技术,供在此类害虫防治过程中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64.
张涛 《山西林业科技》2022,(3):26-28+40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对照、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胁迫4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榆树和毛白杨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未对榆树和毛白杨株高、地径生长量产生显著影响,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2种树木的株高和地径生长量。轻度水分胁迫提高了2种树木根系和茎的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其叶片内干物质积累量。轻度水分胁迫未对2种树木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产生显著影响,重度水分胁迫显著提高了2种树木的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综合分析认为,轻度水分胁迫不会对榆树和毛白杨生长和生理特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65.
李福洲 《蜜蜂杂志》2007,27(2):16-17
"春繁"为蜂群每年首次繁殖的养蜂学名词.春繁日期并非统一,也并非都在春季,如东北的黑龙江一般在3~5月份,繁殖日期已过春季;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则在上一年的11~12月份,还未到新年的春季;长江中游地区则在春季开繁.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也有人把春繁时间增减到1个月之差.我国地区差异大,海拔、纬度相差明显,地理环境、气候温差、蜂种习性、生产方式、每年一次的首次蜜源植物开花日期各有不同,因此春繁期只能因地制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不管在何地,每年的第一个蜜粉源植物,如油菜、榆树、迎春花、桃、杏等开花日期便是当地春繁的首月.  相似文献   
466.
探究园林植物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在不同海拔与冠层高度上的差异,以乌鲁木齐荒山绿化典范区—雅玛里克山榆树(Ulmus pumi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叶面尘收集、叶面积测定、洗脱过滤称重等监测方法及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比分析不同海拔、不同冠层高度的榆树叶片对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滞纳能力差异。结果表明,1)榆树单位叶面积PM0.2~3、PM3~10滞纳量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在海拔960 m处滞尘效果最佳;而叶片对PM>10的滞纳量则随海拔的增加呈现出典型的双峰型变化趋势,在海拔844 m处滞尘效果最佳。2)树冠不同高度上叶片滞尘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多,且叶片对PM0.2~3的滞纳量受冠层高度差异的影响,冠层高度2 m处的榆树叶片对PM0.2~3的滞留量明显高于4 m和6 m处的叶片滞尘量(P<0.05),但不同冠层高度叶片对PM3~10、PM>10的滞纳量无显著差异(P>0.05)。3)多因...  相似文献   
467.
文章介绍了扎兰屯地区榆树常见3种叶甲的形态特征,对比了榆绿毛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和榆紫叶甲成虫形态识别特征的异同,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并提出防治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68.
为揭示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榆树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以大青山3种不同林龄(10、25、40 a)榆树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10、1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共8个指标,分析不同林龄榆树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加榆树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氮、速效磷先升高后降低,土壤pH逐渐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表聚现象。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蔗糖酶、脲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养分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速效氮和速效磷与蔗糖酶和脲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速效钾和有机质与过氧化氢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5 a林龄0—10 cm土层土壤肥力最高。研究结果为榆树林可持续经营和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9.
杂交与多倍化是物种进化与多样化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以二倍体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获得的榆树异源三倍体后代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榆树异源三倍体在表型性状与亲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光合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榆树异源三倍体叶面积小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与父本四倍体白榆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其综合叶片形态特征遗传特性更为偏向于母本;榆树异源三倍体气孔大小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与父本四倍体白榆无显著差异;叶片厚度榆树异源三倍体较父母本薄。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b比值与父本四倍体白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母本二倍体大果榆,与父本四倍体白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70.
植物物候变化是气象和水文变化的敏感指标,气候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参数。研究植物物候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可为生态环境保护、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以辽西1980—2020年旱柳、榆树春季物候资料和局部气温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旱柳、榆树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20年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趋势速率为0.365℃/10 a,1—3月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为0.609℃/10 a。旱柳、榆树春季物候期提前显著。旱柳展叶始期、开花盛期分别以-2.642 d/10 a、-2.966 d/10 a倾向率提前;榆树开花盛期、展叶始期分别以-4.008 d/10 a、-5.242 d/10 a倾向率提前。3月和2—3月气温与旱柳、榆树春季展叶期、开花盛期相关显著,是影响物候期的主要因子。当平均气温每变化1℃,旱柳展叶期、开花盛期提前0.8~1.5天,榆树展叶期、开花盛期提前0.7~1.4天。研究结果可为农时预报服务、农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