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65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微生物复混肥对盐碱土及白菜品质改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对盐碱土微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盐分及白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化肥和基质处理相比,白菜收获后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土壤细菌总数分别增加了106.04%,58.99%和48.12%;土壤容重分别降低0.05g/cm3,0.03g/cm3和0.02g/cm3。微生物复混肥对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有明显作用,但对1m土体土壤平均含盐量影响效果不明显。施用微生物复混肥能改善白菜品质,比不施肥与施化肥分别降低白菜硝酸盐含量0.14ppm和1.80ppm,可溶性糖量分别提高0.4%和0.8%。  相似文献   
112.
根据大白菜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及抗根肿病基因由一个显性核基因控制的结论,以现有的抗根肿病雄性不育系作为不育源,以大白菜自交系A1,A2为轮回亲本,经过抗病筛选、连续回交、测交、自交等转育方法,将抗根肿病基因和核不育基因同时向A1,A2中转育,分别得到抗根肿病的新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  相似文献   
113.
延吉市白菜根肿病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延吉市白菜根肿病的危害情况、病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发病条件,提出了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4.
白菜根肿病俗称大根病.近年在我省部分地区发生,并呈扩展趋向,值得警惕。 该病害发生在白菜根部.初发病时地上部症状不明显,但菜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严重时叶片发黄枯萎,全株死亡。病株地下部分主侧根及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肿瘤,主根肿瘤大如鸡蛋;侧根肿瘤很小,圆筒形或指形,多成串生;须根肿瘤极小.如高梁米粒,多达20余个。  相似文献   
115.
油菜根肿病的药剂防治及其保产效果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敌磺钠、硫酸铜、多菌灵和代森锰锌4种杀菌剂不同浓度进行油菜根肿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有一定防病效果,尤以50%多菌灵WP的防效最好,且药剂浓度越高的防效越好,防效越好的油菜产量越高.药剂防病的保产作用,是发病株率减少和病株病情减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6.
土壤含水量对粳稻水晶3号伤流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不同土壤水分的处理,从齐穗期开始对基部节间伤流强度与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部节间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差异显著,但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却大体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说明穗颈节间的伤流强度不但与根系活力有关,可能与叶片、茎鞘及库容活性也有密切联系。土壤含水量达到100%时有利于水稻的中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117.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和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HW 243配制的6个遗传世代群体(P1,P2,F1,BC1,BC2,F2)为材料,采用病区自然鉴定法,对抗根肿病特性进行了初步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亲本中油821表现为高度感病,HW 243为高度抗病,F1群体为高抗;F2群体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3.082∶1,经2χ测定符合3∶1比例,概率达0.95~0.99。B1群体亦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1∶1.174,经χ2测定符合1∶1比例,概率0.3~0.5;而BC2群体中则全为抗病类型。结果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HW 243的抗根肿病特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8.
棉隆土壤消毒对高山甘蓝根肿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科学评价棉隆土壤消毒对高山根肿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土壤消毒防治根肿病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细菌16S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棉隆土壤消毒对高山甘蓝根肿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高通量测序共得到9445细菌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其中2327细菌OTUs(24.64%)为3个处理共有。棉隆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门和属水平与对照较为类似,但部分分类单元的丰度发生较大改变。棉隆处理土壤4种细菌α多样性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棉隆与氟啶胺处理的距离较为接近,而与对照较远。Metastats分析显示,同对照比较,棉隆处理有1个门和24个属的细菌的丰度发生显著性改变,其中土壤有益菌的丰度显著增加,而氟啶胺处理有4个门和16个属的细菌丰度检测到显著性改变。以上结果说明,棉隆处理对高山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小于氟啶胺处理,且有利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19.
长沙地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0.
日本十字花科作物的抗根肿病育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由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明起的根肿病,是危害十字花科作物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日本,于1892年首次报道在甘蓝和芜菁上发生,1978年则开始在大白菜上发生。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根肿病在日本发生面积较小,发病也不严重。自1965年以来,若干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地区的根肿病,其发病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率都在急剧增加,在日本到处可见,特别是中北部地区,更是个棘手的问题。无疑,集约化种植十字花科作物会增加土壤中的菌量,而土壤的高浓度病菌又会降低化防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改种别的作物。根肿病是十字花科作物的经常性威胁,特别是甘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