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4篇
  7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不同类型城市森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州市不同城市森林类型的林下植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为广州市的城市森林人工林近自然经营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9—10月对广州市不同森林类型的城市森林林分结构进行样地调查,运用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和结论】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丰富度较高,样方内共有林下植物71种,隶属于46科60属;人工林林下植物相对较少,样方内共有林下植物31种,隶属于25科31属;正在逐步改造的人工林林下植物也相对较少,样方内共有林下植物31种,隶属于17科30属.由此可见,天然林较人工林而言,植物物种丰富度高,群落结构相对复杂,森林景观层次丰富,因此,广州市的城市森林人工林近自然化经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林下经济属于新时代的产物,作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环境问题和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 工具。林药复合模式是我国最具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 , 已取得明显成 效。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林药复合系统的研究结果,结合实施该复合模式所取得的经验及成效,从林地环 境对药材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林下药材种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林下种植药材对林木生长生理的影 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政兴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8):72-73,138
在华北落叶松幼龄林时期,间伐修枝前选定目标树,并围绕目标树进行干扰树伐除、1/2冠高比修枝,可有效促进目标木生长、提高木材质量,还可增加林下草本植物丰定度,从而提高林分总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老龄杉木材下植物成分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老龄杉木材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种类较为丰富,共有85种植物,其中蕨类植物门8种,种子植物门77种;以山茶科、清风藤科、交让木科、壳斗科、紫金牛科、防已科、樟科、乌毛蕨科、卷柏科和葡萄科为主要优势种,从群落成份的分布频度级系数来看,A级占总种数的44.715,说明该群落内的绝大多数种类是分布不均匀的;老龄杉木材下植物属的地理分布以泛热带占绝大多数,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  相似文献   
15.
以低影响开发模式表现的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绿色“海绵体”。采用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植物的气候适应性,着重从植物选择与配置角度进行研究,对上海共康雨水花园植物配置中的林下植物景观进行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园内林下植物的配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康雨水花园的常用植物以耐旱涝、根系发达的植物为主,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水杉、垂柳、紫花泡桐、红枫等乔木类,八角金盘、洒金东瀛珊瑚、红花檵木等灌木类,萱草、大吴风草、细茎针茅等草本类,芦苇、唐菖蒲、黄菖蒲、鸢尾、千屈菜、旱伞草等水生类。依据生长区域、植物观赏特性等,筛选出景观效果良好的3种林下植物配置模式:模式A,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玉带草+香蒲+德国鸢尾;模式B,千屈菜+朱蕉+鸢尾+旱伞草+再力花+唐菖蒲+灯心草;模式C,旱伞草+德国鸢尾+鸢尾+朱蕉+萱草+再力花+黄菖蒲。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样地调查材料对营造于思茅清水河的5种思茅松人工幼林5年生期间其主栽树种思茅松林木的生长状况,以及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多度、多样性、盖度、高度等的植物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种人工幼林中,主栽树种思茅松林木胸径及树高生长最快的是思茅松+西南桦混交林,其后依次为思茅松+高阿丁枫混交林、思茅松+红木荷混交林、思茅松纯林I、思茅松纯林II.在思茅松+西南桦混交林中,思茅松树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速率显著高于思茅松+红木荷混交林、思茅松纯林I和思茅松纯林II(p<0.5).5种思茅松人工幼林,在其营造的5年生期间,林下草本层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但其盖度逐渐提高,个体数量有较大的提高;灌木层的盖度、物种丰富度和数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该人工林若不进行有效的抚育措施,地带性的乡土灌木植物的盖度将会进一步扩大,以影响其人工林中思茅松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在广西田林县乐里林场境内选择4、6、1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设置样地,研究了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3种林龄马尾松林林下灌木层种类显示4年生(47)>6年生(38) >14年生(30);而草本层种类则显示6年生(32)>4年生(30) >14年生(23)的规律.②林下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0~47、2.4989~3.1513,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递减,而Simpon指数、Jsw指数和Jsi指数则依次为0.8901~0.9387、0.7230~0.8135和0.9096~0.9521,变化规律为4年生>14年生>6年生.③林下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为6年生>4年生>14年生;而Shannon-Wiener指数、Simpon指数、Jsw指数和Jsi指数的变化规律为6年生>14年生>4年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巨尾桉工业原料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因子的变化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是草本层最高,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是灌木层最高。巨尾桉林地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母质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腐殖质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与灌木层或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相关性;腐殖质层速效钾含量与草本层Simpson指数极显著相关;淀积层速效钾含量与灌木层Simpson指数极显著相关;水解氮与灌木层及草本层以Simpson指数为基础的均匀度指数,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基础的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母质层土壤各因子含量与灌木层或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巨尾桉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1种华南乡土阔叶树种幼树在广东增城市林科所松杉人工林林下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4种壳斗科植物黎蒴、米锥、甜锥和槟榔青冈在移植后5 a均具有较高的树高和冠幅生长量,可作为人工林改造优良树种;香椿在前期生长表现良好,而移植后45 a生长速度有所下降,反映该树种随着年龄增长,其需光性加强,该树种仅适用于低密度人工林的改造;石笔木生长虽然稍慢,但其耐荫性较强,在林下生长良好,可作为次生林改造树种;樟树、枫香和火力楠等树种在林下生长不良.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松杉林下植物以耐荫性和鸟播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20.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不同林龄、地位指数和连栽代数杉木林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初步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林下植物种类平均数量表现出成熟林 >幼龄林 >中龄林的趋势 ;不同地位指数、不同林龄和不同连栽代数的杉木林下植物生物量、杉木凋落物积累量和林下植物凋落物积累量存在明显差异 ;林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成熟林 >幼龄林>中龄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