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3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1篇 |
农学 | 286篇 |
基础科学 | 138篇 |
169篇 | |
综合类 | 1957篇 |
农作物 | 287篇 |
水产渔业 | 18篇 |
畜牧兽医 | 200篇 |
园艺 | 227篇 |
植物保护 | 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181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8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水肥条件下白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Ⅲ.叶绿素荧光参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乡土草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L.Keng.)对土壤水分短期变化的光合生理响应及其适应性,旨在为充分发挥其光合潜力以及黄土丘陵区白羊草人工草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比较研究3种养分(CK,P和NP)处理下白羊草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土壤短期水分胁迫和旱后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充分供水条件下,P与NP处理显著提高了白羊草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使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升高,且降低了非辐射性能量耗散(NPQ)。短期干旱胁迫下,P与NP处理的Fv/Fm降幅显著低于CK处理,复水1 d后的Fv/Fm恢复水平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表明P和NP营养有助于增强白羊草对短期干旱胁迫的耐旱性及复水后叶片光合功能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不同降温措施对减轻高温对肉鸭旱养的影响,试验采用3栋开放式鸭舍,1栋对照,1栋舍顶披盖稻草,1栋舍内采用间歇喷雾。商品代樱桃谷公鸭苗900只,按5只/m^2随机分配到3栋鸭舍,只提供饮水,不提供洗浴设施。结果表明,在30~35℃的舍温下,稻草组与喷雾组温降分别为2~3℃和3~4℃,肉鸭直肠温度分别降低0.59℃和0.63℃;除皮脂率降低9%外,两种降温方式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屠体品质的影响不明显。喷雾和稻草降温提高了旱养肉鸭的免疫力,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CD3+T细胞亚群数量升高,T3水平升高、T4水平降低,43日龄稻草与喷雾组肉鸭T4水平分别降低了4.6%和19.5%;喷雾和稻草组肉鸭血钠、血钾、血糖和血清总蛋白水平提高,喷雾组更为明显。研究指出,舍内啧雾对减轻旱养肉鸭的热应激比屋顶披盖稻草更有效。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mm粒径与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cm和5~10cm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34.
通过连续2年的定位试验,对坡度为8-20°的旱坡地"作物-植物篱"系统能流特征如能结构、能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作物-植物篱"系统产出能和输入能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主要受到植物篱子系统类型的影响.与大面积旱坡地传统农作物生产系统如"小麦/花生(或玉米)/甘薯"比较由于果树、草本等植物篱的冠层及根系在形态和空间分布上与作物的异质性,形成了对光、热、水、土、肥等资源的连续、多层次的利用,因此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光能利用率、人工输入能效率,耕地单位面积总产出能也会增加,坡度越大,相对增幅亦越大;由于能极显著减少无机能施入量,这有利于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②"作物-果树类植物篱"系统输入能总量和有机能输入量大幅度增加,因此有利于优化输入能结构,促进坡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集约高效农业发展.③"作物-草本植物篱"系统人工辅助能的输入量大幅度下降,由于它所需投入能少,有机能耗和无机能耗均低,人工输入能效率很高而生物产量也较高,并且它们提高了与其间作的其他作物的能量产投比,因此提升了整个系统能量产投比率;由于保水固土的生态功能显著,使它能在四川广大山地、丘陵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冀西北坝上半干旱区旱滩地春油菜产量形成的密度、磷肥、氮肥、追氮比例四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建立了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单因素和二因素产量效应。四项农艺措施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是:氮肥>密度>磷肥>追氮比例。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是:每公顷密度24.3~30.1万株,P_2O_5 53~80kg,N 107.8~120.9kg,追N比为总量的73%~93%。 相似文献
36.
37.
湘北红壤性旱瘠田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5年在桃源县盘塘乡“湘北红壤试区”旱瘠田设置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38.
50%二.苄.异WP在水稻旱直播田播后苗前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用药量1050-1800g/hm^2,施药后45d对各类杂草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均达91%以上,高于对照药剂42%噁草.丁草胺EC1500mL/hm^2、33%二甲戊乐灵EC1800mL/hm^2、50%异丙隆WP750g/hm^2、10%苄嘧磺隆WP375g/hm^2及人工除草处理。50%二·苄·异WP在水稻旱直播田播后苗前施药,其经济有效用量为1050g/hm^2。 相似文献
39.
40.
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实生苗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份2年生野生葡萄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塑料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旱胁迫下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叶片组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野生葡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CTR值等结构参数指标均与野生葡萄种质抗旱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抗旱性强的野生葡萄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叶片失水变薄,但栅栏组织厚度降幅较小,CTR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降幅较小;抗旱性弱的野生葡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及叶片组织紧密度降幅较大.干旱胁迫下,各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旱害指数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