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71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662篇
林业   2879篇
农学   1645篇
基础科学   3013篇
  1324篇
综合类   15529篇
农作物   888篇
水产渔业   1365篇
畜牧兽医   6182篇
园艺   1820篇
植物保护   416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600篇
  2021年   635篇
  2020年   603篇
  2019年   757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679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945篇
  2014年   2125篇
  2013年   1999篇
  2012年   2696篇
  2011年   2791篇
  2010年   2295篇
  2009年   2279篇
  2008年   2461篇
  2007年   2012篇
  2006年   1914篇
  2005年   1848篇
  2004年   1416篇
  2003年   1354篇
  2002年   728篇
  2001年   874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81.
不同施用方式下污泥堆肥对土壤性质和草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城市污泥处理难题,探讨污泥堆肥及其不同施入方式对绿地土壤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污泥堆肥绿地土壤改良试验。试验设混合(H)、覆盖(F)、混合+覆盖(HF)3种施入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施入方式均能显著降低绿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HF和H的改良效果最好;不同施入方式还均能显著促进草坪生长和分蘖,其中HF,F,H处理的分蘖密度分别比对照高45%,37%,32%;F处理的杂草抑制率在96%以上,HF为78%,H处理未能抑制杂草;各施入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和土壤微生物氮含量,改良1年后,F、H和HF的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分别是对照2.4,3.1,3.4倍,微生物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3.0,2.8倍;与对照相比,HF处理与H处理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82.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稻-油轮作系统中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变化规律,测定了21年长期定位试验稻-油轮作系统中土壤及其剖面的主要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有效含量,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垄作免耕使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提高,并具有明显的表层聚集现象,土壤pH值明显降低。耕层土壤Cd、Cu和Zn有效量以垄作免耕处理最高,土壤Pb的有效量则以常规平作处理最高,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效Cd和Pb出现表聚现象,但有效Zn和Cu随土壤深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Cd、Zn有效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b、Cu有效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Pb有效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4种重金属有效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推测,耕作方式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影响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性,垄作免耕较翻耕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上有较大优势,却使0-20cm和20-40cm土层重金属有效量显著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表层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883.
在沈阳农业大学综合试验场内构建小试装置模拟盘锦双台河口天然湿地,用50,175,300mg/L浓度的造纸废水进行灌溉,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为盐碱化湿地修复提供可参考的废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在3种浓度造纸废水灌溉下,0-40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加呈"S"形变化趋势,造纸废水与清水相比能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经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在发芽期灌溉浓度为50mg/L废水时土壤硝态氮与初始值相比增加最大。在发芽期灌溉废水大大增加了收获芦苇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宜使用50mg/L浓度废水灌溉。  相似文献   
884.
黄土丘陵区缓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缓坡土地利用方式与水土流失之间的作用机制,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利用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2009—2011年间小区定位监测数据,探讨缓坡谷子地(F)、柳枝稷地(S)、撂荒地(A)、2/3谷子-1/3柳枝稷地(FS)、2/3谷子-1/3撂荒地(FA)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流效应,结果表明:1)缓坡谷子地(F)的径流量最大,受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影响显著;2)7月是产生径流的敏感时期;3)土地利用方式S、A、FS、FA与F相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减流效应,减流效应大小顺序为A>S>FA>FS;4)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对减少缓坡产流量起到积极作用,但当降雨量、降雨强度较大时,植被覆盖削减径流的作用会被减弱。  相似文献   
885.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明确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寻求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结合下较为有效的减排农艺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更能够有效减少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总量;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为6.78,8.50,11.09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50,0.63,0.78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流失量分别为4.82,6.44,8.87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39,0.51,0.70kg/hm2;整个稻季氮素径流流失率以免耕秸秆不还田为最高,达3.70%,翻耕秸秆还田为最低,仅为1.61%,磷素径流流失率也是免耕秸秆不还田最高,翻耕秸秆还田最低,分别为1.31%和0.65%。  相似文献   
886.
为了探讨农田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色土总砷含量的影响,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对重庆市旱地、水田、水旱轮作、果园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紫色土总砷含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旱地利用方式下,砷在紫色土剖面层次中呈现的分布规律由耕作层向底土层逐渐递减;在水田利用方式下,砷在土壤剖面层次间分布均衡,其各层次土体总砷平均含量分别为表层9.83 mg/kg、犁底层10.00 mg/kg、母质层10.51 mg/kg;在水旱轮作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剖面中总砷含量呈现从B层→C层→A层依次递减的规律;在园地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剖面层次间总砷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887.
针对冀西北春玉米种植区氮肥用量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和常规耕作相比,免耕对春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通过建立的施氮量和春玉米产量的肥料效应方程,求得免耕1(玉米和大豆间作)春玉米的适宜氮用量为190~209kg/hm2,免耕2(玉米单作)春玉米的适宜氮用量为192~212 kg/hm2,常规耕作(玉米单作)春玉米的适宜氮用量为193~216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春玉米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最高,施氮量超过225 kg/hm2则显著降低.免耕1、免耕2、常规耕作适宜施氮水平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8.3~70.2、48.0~70.4和49.0~68.5 kg/kg,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5.2~20.5、15.2~21.1和16.4~18.6 kg/kg,氮肥回收利用率分别为32.5%~44.0%、32.5%~45.2%和35.1%~39.0%.和常规耕作相比,免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施氮量增加,春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没有同步增加.  相似文献   
888.
为了研究黄淮海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氮类型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于2010年6—10月,采用LI-COR-6400-09土壤气室连接红外线气体分析仪(IRGA)对玉米农田行间掩埋秸秆区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玉米生育期内秸秆行间掩埋处理(ISFR)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秸秆移除(NSFR)和秸秆覆盖(SFR)处理(P<0.05)。秸秆行间掩埋配合施用化学氮肥处理中,配施50.4 kg(N).hm 2处理(ISF3)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78.85±46.60)mg(C).m 2.h 1,显著高于配施33.6 kg(N).hm 2处理(ISF2)的(124.11±23.18)mg(C).m 2.h 1(P<0.05)。秸秆行间掩埋配合施用鸡粪处理中,鸡粪施用量为33.6kg(N).hm 2(ISOM2)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208.08±31.54)mg(C).m 2.h 1,施用16.8 kg(N).hm 2(ISOM1)和50.4 kg(N).hm 2(ISOM3)处理的为(135.07±21.97)mg(C).m 2.h 1、(171.43±43.31)mg(C).m 2.h 1,相比ISOM2处理,ISOM1和ISOM3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了35.09%和17.61%。ISOM2处理玉米季CO2排放累积量为499.39 g(C).m 2,显著高于ISF2处理的297.86 g(C).m 2。秸秆行间掩埋配合施用化学氮肥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小于配合施用鸡粪的影响,配合施用16%总氮的鸡粪,即33.6 kg(N).hm 2时C/N比最适宜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889.
在冬小麦季设置秸秆不还田翻耕(CT)、秸秆还田翻耕(CTS)、秸秆还田旋耕(R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华北小麦-玉米两熟区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当季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影响不大,但秸秆还田提高了夏玉米产量。RTS、CTS、CT 3个处理小麦季产量差异不显著,而NTS由于有效穗数不足,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CT相比,NTS周年产量平均减产5.13%,RTS增产2.69%,CTS增产2.33%。耕作方式对当季小麦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大,而对后茬夏玉米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NTS提高了小麦季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了土壤储水量,与CT相比,0~60 cm土壤储水量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加39.07 mm和26.65 mm。从耗水构成来看,土壤水在冬小麦耗水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灌水和降水;而夏玉米耗水以降水为主,且降水中有一部分转化为土壤水储存起来。NTS提高了冬小麦季土壤储水量,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消耗,冬小麦季耗水最少。与CT相比,NTS小麦季平均节水22.40 mm,周年耗水量也以NTS最少;但NTS冬小麦产量降低导致其小麦季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均最低。从作物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免耕秸秆覆盖小麦季产量,进而提高周年产量,发挥其节水优势,是该耕作模式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推广应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90.
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种植花生相比,种植苎麻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28.44%)、田间持水量(10.06%)和总孔隙度(5.65%),土壤密度则显著降低7.20%;2)监测期内,花生地各层土壤以及整个0~ 100 cm土体水分变异系数普遍高于苎麻地,苎麻地0 ~ 100 cm土体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协调性优于花生地;3)苎麻地0~ 40 cm土壤较花生地延长抗旱时间7d以上,但随着土层的加深,差异越来越小;4)红壤坡耕地种植苎麻有利于提高红壤旱地土壤抗旱能力,特别是中、上层土壤.从扩充土壤水库的角度考虑,红壤旱地种植苎麻优于种植花生,该研究结果可为挖掘红壤区深层土壤水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