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69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81.
香榧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根据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林地土壤养分调查分析得出:①19个香榧林地土壤样品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水解氮的平均值均超过一般山地红黄壤水平;土样之间差异很大,其变异幅度分别为有机质4.90~29.7 g.kg-1,全氮0.83~3.25 g.kg-1,全磷0.37~3.34g.kg-1,全钾1.60~13.88 g.kg-1,水解氮105.00~490.00 mg.kg-1,高低之差从几倍到近10倍;氮、磷、钾比例失调,表现为氮质量分数过高,而速效钾不足。②按南方耕地养分等级标准,19个香榧林地土壤样品中全氮和水解氮丰富至极丰富的有14个,缺乏的没有;全磷丰富、中等及缺乏的分别占8,7和4个;全钾丰富、中等和缺乏分别为2,9和8个;速效磷仅2个样品缺乏,而速效钾有17个土样在中等水平以下。③按绿色食品产地养分等级标准,则基本相似,只是表现在有机质水平均在中等以下。这说明由于精细管理和大量施肥,使香榧林地氮磷钾质量分数总体提高,但比例失调,表现为多数土壤氮肥超标,磷肥少数超标或不足,多数土壤缺钾。在今后施肥中应注意控氮稳磷增钾,做到平衡施肥。表4参10  相似文献   
82.
武陵秦巴山区不同母质植烟土壤抗酸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武陵秦巴山区烟田土壤的抗酸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别采集区域典型母质发育黄棕壤和黄壤,比较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酸缓冲容量差异,结合模拟酸化实验对不同土壤的潜在酸化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土壤初始pH和母质类型均显著影响土壤酸缓冲容量大小。除硅质岩发育黄棕壤外,酸性土壤的酸缓冲容量较相同母质发育的中性土壤低22%~81%。在中性土壤中,碳酸盐类母质发育黄棕壤和黄壤含有较多碳酸盐,酸缓冲容量分别较硅质岩类母质发育黄棕壤和黄壤高44%和16%。酸性黄棕壤和黄壤则呈相反趋势。模拟酸化结果表明,酸缓冲容量较高的土壤,在外源酸输入时,土壤pH下降较为缓慢,土壤溶液铝和交换性铝增幅相对较小,潜在酸化风险较低。12种供试土壤中,泥质岩发育的酸性黄棕壤酸缓冲容量最低,仅为11.79 mmol·pH-1·kg-1,对外源酸极度敏感,潜在酸化风险最高。在武陵秦巴山区不同母质发育土壤中,需重点关注泥质岩发育黄棕壤酸度的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其抗酸化性能,降低土壤酸化风险。  相似文献   
83.
【目的】时间序列法是定量研究土壤发生过程、演变速率及其变化阈值的重要手段,构建可靠的土壤时间序列需对土壤母质均一性和相对年龄进行判定。【方法】以海南岛北部不同喷发期玄武岩发育土壤所构成的成土时间序列(0.09、0.146、0.64、1.12、1.81、2.30 Ma B. P.)为对象,利用各种土壤属性参数(包括剖面形态、颗粒组成、稳定元素含量、风化发育指数和元素变化率等)对该时间序列母质均一性和土壤相对年龄进行判定。【结果】各剖面颜色、质地、结构等形态总体呈均一、渐变的特征,去除黏粒后的粗粉粒含量、稳定元素Ti/Zr比值在剖面内和剖面间变化均较小,表明时间序列土壤的起源母质相同。随着成土年龄的增加,黏粒含量和剖面发育指数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土壤风化强度指标(B指数、CIW指数、CIA指数和ba值)服从对数函数变化规律,在土壤相对年龄的判定中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结论】研究区土壤母质来源相同,土壤相对年龄可通过相关土壤属性体现出来,为定量研究土壤发生阈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南方侵蚀治理区土壤碳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侵蚀治理区土壤碳区域分布影响因素对揭示退化土壤有机碳恢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侵蚀治理恢复区林地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评价了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主控作用。结果表明:兴国县侵蚀治理恢复区林地土壤有机碳受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影响显著,其中黄红壤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红壤;千枚岩发育的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红砂岩和花岗岩。对比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用大小发现,在表层0 ~ 20 cm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变异解释能力大于30%,成土母质的解释能力约为17%,土壤类型是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的主控因素;表下层20 ~ 30 cm 土壤有机碳变异的解释能力则表现为成土母质(28.8%)与土壤类型(27.5%)基本相当,同为主控因素。因此,兴国县侵蚀治理恢复区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合理地分区展开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退化土壤的碳恢复。  相似文献   
85.
以甘肃粉质黏壤土(瓜州)和砂质壤土(金昌)两种不同质地的典型盐成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进行土壤颗粒大小分级(5、2~5、1~2、0.5~1、0.25~0.5、0.25 mm),探讨盐分及其离子在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与土壤颗粒的粒径大小有关。对于粉质黏壤土和砂质壤土,可溶性总盐、HCO~-_3、Cl~-、SO_4~(2-)、Ca~(2+)、Na~+均主要分布在粒径0.25 mm的土壤颗粒中,其次是分布在粒径2~5 mm的土壤颗粒中,粒径5 mm的土壤颗粒中分布最少。在粉质黏壤土中,可溶性总盐、HCO~-_3、Cl~-、_4~(2-)、Ca~(2+)、Na~+在粒径0.25 mm土壤颗粒中所占百分比最高,依次为28.1%、29.7%、27.1%、32.1%、36.2%、29.3%,在粒径5 mm土壤颗粒中所占百分比最低,依次为7.9%、9.1%、8.7%、6.1%、5.8%、7.5%;在砂质壤土中,可溶性总盐、HCO~-_3、Cl~-、_4~(2-)、Ca~(2+)、Na~+在粒径0.25 mm土壤颗粒中所占百分比最高,依次为39.5%、45.7%、32.5%、36.6%、40.2%、31.3%,在粒径5 mm土壤颗粒中所占百分比最低,依次为8.1%、6.7%、9.6%、8.2%、5.8%、8.8%。Mg~(2+)的分布与土壤质地类型有关,且主要分布在粒径2~5 mm或5 mm的土壤大颗粒中。在粉质黏壤土中,Mg~(2+)在粒径2~5 mm的土壤颗粒中所占百分比最高,为24.6%,在粒径5 mm土壤颗粒中所占百分比最低,为8.6%。在砂质壤土中,Mg~(2+)在粒径5 mm的土壤颗粒中所占百分比最高,为32.4%,在粒径0.5~1 mm的土壤颗粒中所占百分比最低,为4.8%。  相似文献   
86.
茶园红壤磷素形态组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茶园土壤磷素化学形态特点及磷的生物有效性,从浙江省境内采集35个代表性茶园红壤,详细鉴定土壤磷素形态,并与周围的荒地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茶园红壤磷素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与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平均分别为27.39%和72.61%,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茶园红壤有机磷主要为中度活性有机磷与中度稳定性有机磷为主,高度稳定性有机磷和活性有机磷占比较低;无机磷以闭蓄态磷为主,其次为铁磷和铝磷,钙结合态磷含量较低。Ca2-P、Al-P和Fe-P占全磷的比例随土壤磷素积累而提高,施用有机肥可促进茶园红壤有机磷、Ca2-P和Al-P的形成。与荒坡红壤比较,茶园红壤具较高的有机磷、Ca2-P和Al-P。土壤有效磷与Ca2-P、Al-P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87.
有机肥对不同母质菜田土壤磷解吸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华南3种典型母质发育的菜田土壤(玄武岩母质发育、花岗岩母质发育、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在经过两种有机肥(鸡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预培养30 d和60 d后其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解吸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后,3种母质发育菜田土壤其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且添加鸡粪堆肥处理的土壤其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量大于添加商品有机肥处理;3种母质发育土壤在添加两种有机肥处理后其磷解吸动力曲线均是先快速解吸然后缓慢达到平衡的过程;磷解吸量不仅与各处理的土壤初始有效磷含量密切有关,而且与土壤成土母质类型、施入有机肥种类相关;3种母质发育的菜田土壤在经过两种有机肥处理后其磷解吸动力曲线用5种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发现Elovich方程、抛物线方程和幂函数方程能够取得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88.
Apatite is the dominant phosphorus (P) mineral in early stages of soil development, and its redistribution as labile forms under pedogenesis controls terrestrial bioavailability.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labile forms of P and apatite-P was examined in Pothwar Loess Plain, Pakistan where the degree of pedogenesis varied with relief. Four soil types, Typic Ustorthents (Rajar), Typic Calciustepts (Missa), Udic Calciustepts (Basal), and Udic Haplustalfs (Guliana), were sampled from three replicated locations at genetic horizon level. With the exception of total P value at surface, the mean total and apatite-P decreased towards the surface in Udic Haplustalfs and Udic Calciustepts where dicalcium and octacalcium phosphate increased toward surface. Iron (oxides and oxyhydroxides) adsorbed and occluded P forms were also in greater quantities in Udic Haplustalfs and increased toward the surface, whereas they were lowest and uniform in the Typic Ustorthents. Aluminum- and organic P correlated with soil organic matter. Apatite-P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sum of iron adsorbed and occluded P fractions, and fitted the equation M(x) =M0[1 - exp(-wx)] with r^2=0.996, where M(x) is the mean apatite-P concentration in solum, M0 is the apatite-P content in the loess sediments, x is the cumulative iron adsorbed and occluded P, and w is an empirical factor indicating the change rate of apatite-P in the loess. From the calculated apatite-P of 740 mg kg^-1 at the time of deposition, mean apatite-P loss was 60% in Udic Haplustalfs, 33% in Udic Calciustepts, 23% in Typic Calciustepts, and 8% in Typic Ustorthen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il P to labile forms was faster and deeper in level or slight depressions followed by gently sloping areas in wide plains, and was the least in the gullied land.  相似文献   
89.
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采集了白云岩、石灰岩、钙质紫色砂页岩等9种母质(岩)上发育的土壤样品763个,测定了土壤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岩)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具有很大的差异:钙质紫色砂页岩、石灰岩、河流冲积物等发育的土壤中镉、铬、汞的含量较高,而红色粘土、河流冲积物和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中铅和砷的含量较高,砂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为最低,其余母质(岩)发育的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介于上述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镉、铬、汞、铅、砷的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成土母质(岩)的"遗传"差异性所致,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
用4种胶园土壤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4种土壤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橡胶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母质土壤不同氮水平下,橡胶苗根系适应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一定施氮量(≤30g/盆)条件下,侧根长度、表面积、直径、体积与干重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高氮(60g/盆)条件下,侧根长度减少,根系变短变细,根重降低。这说明,在低氮条件下能刺激根系的生长发育,高氮条件抑制根系的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