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46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146篇
  77篇
综合类   1021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1531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2猪瘟疫苗 2.1常规疫苗 猪瘟灭活苗是40~50年代曾经使用过的传统疫苗,当时该苗就表现出质量不稳定,主要是免疫期短和保护力低等。时至今日,组织培养猪瘟病毒的产量和灭活所造成的病毒有效抗原的损失仍是制造灭活疫苗的两大障碍。猪瘟弱毒疫苗的成功问世,改变了猪瘟防制的窘迫局面,三大品系猪瘟疫苗(中国的C-株、日本的CPE(株和法国的Thiveml株)的广泛应用(通常能提供终身免疫)对于控制猪瘟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02.
美国Boehfinger Ingleheim公司于1995年首次推出商品化减毒疫苗Resp PRRS/Repro^TM.已获准用于3~18周龄猪的预防接种,有些国家还将其用于繁殖猪群。Schedng-Hough动物保健公司生产的弱毒疫苗Prime Pac^R PRRS.用于母猪或后备母猪配种前3~6周的预防接种,但禁用于PRRS阴性猪群、妊娠母猪和育龄公猪。何信群等制备了PRRSV减毒活疫苗,并进行了猪体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后20~35d左右出现抗体高峰,  相似文献   
903.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uleukopinia virus,FPV)同义名为猫细小病毒,猫传染性肠炎病毒,猫瘟病毒[1].以下简称"猫瘟病毒".该病是猫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白细胞减少.我国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本病流行的的报道.1985年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从病体内分离病毒成功[3].在自然条件下,猫瘟病毒除感染猫外,还侵害虎、豹、狮、熊猫、鼬等动物,发病和死亡率较高[1、6].在疫苗接种方面,对本病能产生一定效果,但由于诸多原因,该病发生和流行仍呈上升势头,迄今国内外尚未见到较理想的有效治疗药物.有鉴于此,我们因地制宜,选用陕西关中富有的特产大型毛驴作为免疫动物[5],研制出用于预防和治疗猫瘟病毒性肠炎的有效药物-抗猫瘟免疫球蛋白(IgG)生物制剂,经过五年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04.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类小DNA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由于被感染妊娠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其它猪感染后无明显临床症状。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的严重危害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PPV诊断方法及免疫防制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05.
葫芦科作物主要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葫芦科作物主要病毒病的防治研究进展作了概述,防治病毒病方法主要包括4种途径:控制病毒传播介体昆虫;依据病毒株系间的交互保护作用,应用弱株系;利用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应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906.
利用鸡胚分离法从发生肾变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分离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X株,该病毒株能引起鸡胚发育受阻,鸡胚和雏鸡肾脏肿大、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能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型血清部分中和,初步研究表明是一个新的毒株。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获得了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毒株X 93。结果显示,X株经过鸡胚传代,对鸡胚的致死率由原代的0上升到90代的82%;在每0.1 mL鸡胚中的病毒含量由原代的10^5.0E ID50上升到90代的10^7.8E ID50;对3日龄SPF雏鸡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分别由40代时的70.0%和40.0%下降到90代时的0值;与X 93接种鸡一同饲养的实验鸡全部健康存活;X 93回归雏鸡连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  相似文献   
907.
908.
(一)鸽痘 1.预防.(1)加强免疫.接种鸽痘弱毒疫苗是预防鸽痘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季节前给鸽群接种,产鸽在繁殖季节前接种.接种多采取翼膜刺破法.(2)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注意选育健壮的鸽群.  相似文献   
909.
鸡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弱毒疫苗是预防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的主要措施,但由于目前使用的弱毒疫苗对雏鸡仍有一定毒力,可引起潜伏性感染及疫情扩散,毒力易于返强,强弱毒无法鉴别诊断等不足,因而缺失毒力基因而保留抗原性的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ILT疫苗的研制势在必行。研究表明,TK基因是疱疹病毒增殖非必需基因和主要的毒力基因,在神经组织感染与潜伏性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基因技术敲除掉病毒的TK基因,可使病毒毒力下降,但不改变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10.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自美国学者Winterfield首次报道以来,相继在世界各国不同地区分离到能引起肾病变的IBV。邝荣禄于1982年在广东省首次发现嗜肾型IBV。20世纪90年代初该病在我国呈流行趋势,给养鸡业带来极大损失。现有的疫苗株IBV H120、H52、W93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预防疫病的需要。为此笔者分离鉴定了一株肾型IBV地方分离SF株,通过人工致弱制备成弱毒活疫苗,为保证疫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对原材料价值的充分利用,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对疫苗生产的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