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3篇
  88篇
综合类   29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基于河流污染严重、河流河岸生态系统损毁严重、河流生态景观单调且缺乏持续管理以及河流底泥污染现象日益凸显的现状,提出对受损河岸和河流污染底泥生态恢复的原则和方法,使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服务功能,并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
底泥是自然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氮磷的释放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污染会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体底泥氮磷释放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3.
为评价大洋水库有机污染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于2013年3、6、9月对其沉积物Cu、Pb、Cd、Cr、Zn、As和Hg 7种重金属和碳、氮、磷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Cu、Pb、Cd、Cr、Zn、As和Hg含量分别为19.50、86.19、0.41、2.44、126.7、3.46、0.36 mg/kg,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为7.30%、0.27%和0.099%,各种重金属和营养盐含量无空间差异;大洋水库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两种背景值评价方法间无差异或仅相差一个等级;以金衢盆地重金属背景值为参比,发现大洋水库沉积物处于中度重金属污染水平(Cd=10.53),7种重金属处于低污染到较高污染程度之间,其中Hg污染程度最高,Cr和As污染程度较低;大洋水库沉积物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81.63,具有中等生态危害;各种重金属离子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Pb、As、Cu、Zn、Cr,其中Hg具有中等到较高的生态风险,Cd为中等风险,其他重金属为低风险。研究表明,该水库存在严重的有机污染和较严重的有机氮污染。  相似文献   
84.
为了降低灌溉水中Cd向农田输入,减轻农田土壤Cd污染,试验选取梭鱼草、狐尾藻、野茭白为材料,构建"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系统,研究其对湖南典型矿区Cd超标灌溉水净化效果,并分析Cd在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2018年11月—2019年9月监测期间,进水全量Cd平均浓度为6.35μg·L~(-1),经系统净化后灌溉水中可溶态Cd、悬浮态Cd及悬浮颗粒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58%、90.37%和81.54%,构建的人工系统可有效降低灌溉水中Cd含量。进水口悬浮态Cd与悬浮颗粒物呈极显著正相关,悬浮颗粒物与进水流速呈显著正相关。灌溉水Cd输入总量为859.61 g,大气沉降Cd输入总量为95.34 g,处理系统拦截为865.52 g,各个单元拦截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植物塘(544.64 g)三级人工湿地+吸附池(167.62 g)二级植物塘(156.26 g)。3种湿地植物对Cd均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富集浓度随水流方向下降。一、二级植物塘底泥最大Cd浓度分别为11.05、4.75 mg·kg~(-1),底泥中Cd弱酸可溶态比值较大,存在向水体解吸释放的风险。所构建的"植物塘+人工湿地+吸附池"净化系统可有效降低湖南典型矿区灌溉水中超标Cd含量,降低农田土壤Cd的灌溉输入通量。  相似文献   
85.
底泥疏浚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有效处理疏浚底泥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土地利用是有效吸纳疏浚底泥的方法之一,但却存在营养元素尤其是磷元素容易流失的问题。以铝业矿渣赤泥和煤燃烧副产物粉煤灰为原料,将其用于疏浚底泥中磷的固稳,考察了疏浚底泥的性质、固稳剂对疏浚底泥pH的影响、固稳时间以及固稳剂添加量对磷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底泥的pH随着固稳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磷的浸出量随着固稳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对于掺混赤泥的疏浚底泥,磷的浸出量随着赤泥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掺混粉煤灰或赤泥与粉煤灰等量混合的疏浚底泥,磷的浸出量随着固稳剂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粉煤灰或赤泥与粉煤灰等量混合作为固稳剂均能够有效固稳疏浚底泥中的磷。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浙江省临安地区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方法]对临安地区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与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潜在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临安大部分地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等级属于尚清洁以上,个别地区受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根据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临安地区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d、Zn、Cu、Ni、Cr、Pb,清凉峰镇同山塘点位Cd严重超标,其次Zn污染程度也相对严重;太湖源镇、青山湖街道及板桥镇个别点位Ni、Cu、Zn重金属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清凉峰镇同山塘点位Cd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很强,其他区域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为轻微。[结论]该研究可为有效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基于多级模糊理论,评价乌梁素海水体和底泥所面临的污染程度.[方法]在实测数据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级模糊评价理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点位对乌梁素海水体和底泥分别进行评价.[结果]乌梁素海水体水质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距离排污口较近的点位水质很差,由北向南随着水体的流动方向,水质污染等级逐渐降低;乌梁素海底泥除水体出口位置附近的点位为Ⅳ级外,其他点位均达到Ⅴ级.乌梁素海水体和底泥的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污染已十分严重,富营养化进程不断加剧,治理和修复乌梁素海已迫在眉睫.[结论]该研究为乌梁素海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太湖流域常见3种水生植物(芦苇、苦草和茭白)根部底泥及无植物底泥进行磷释放特性模拟试验,讨论了pH值(分别为5、7、12)、温度(25℃、35℃)以及好氧(DO>8.0 mg.L-1)和厌氧(DO<1.0 mg.L-1)条件对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增大、温度升高、厌氧状态均可增加底泥磷释放,pH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内底泥释磷量较小,酸性和碱性条件都有利于磷的释放,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机理。从模拟试验结果来看,水生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泊底泥的总可溶性磷(TDP)含量,减少内源性磷释放,因而可供研究种植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89.
对使用孔雀石绿降解菌M3后含孔雀石绿的池塘水体和底泥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对照组相比,M3菌液的使用使水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总细菌含量明显上升,葡萄球菌含量下降,孔雀石绿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受到削弱,放线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的数量变化与对照组无差异.与水体相比,施用M3菌液对底泥中各菌群的影响不大,底泥中各菌群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0.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析了养殖螺蛳稻田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及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施生物肥后底泥中的3类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且都在第一次追肥后达到了最大值,随着每半个月施一次肥,微生物的数目出现下降且保持稳定;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细菌来自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