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1230篇
农学   371篇
基础科学   13篇
  76篇
综合类   1380篇
农作物   29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76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01.
【目的】杜鹃花种类繁多,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千差万别。为了分析刺毛杜鹃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和为刺毛杜鹃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其进行高温胁迫,以分析其耐热能力。【方法】利用光照培养箱创造4种温度环境(25℃/21℃,32℃/25℃,38℃/28℃,42℃/31℃),研究其叶片生理指标变化及生长情况。【结果】(1)在38℃/28℃和42℃/31℃温度下,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MDA等含量随时间推移呈先升后降趋势,而电导率和SOD活性呈不断上升,即刺毛杜鹃受到高温胁迫,但自身进行了积极的响应;(2)随处理时间延长,25℃/21℃、32℃/25℃和38℃/28℃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下降,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而在42℃/31℃温度下,胞间CO2浓度有所上升,光合作用是非气孔限制;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随温度升高和时间推移而降低。(3)在42℃/31℃高温下,第16天植株叶柄变褐,处理23 d后植株有部分死亡;但在其它各温度下,植株生长正常。【结论】高温能降低刺毛杜鹃的色素含量、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改变细胞膜渗透性,但通过增强SOD的活性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以提高对高温逆境的抗性,在42℃/31℃高温环境下刺毛杜鹃可连续忍耐15 d,适合我国东南及中南部省份的低海拔地区城市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火棘不仅开花好看,而且结果的时候也甚是美丽,具有非常强的观赏性,在园林景观中,常常会被应用的植被,深受盆栽爱好者的青睐。文章概述了火棘的外貌特征和生长习性,介绍了火棘的种植技巧,阐述了火棘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并附设样方的方法调查了地处韩江中游的蕉岭长潭次生常绿阔叶林。结果显示:群落的红背椎、木荷、枫香、石栎为优势种,约占群落总种数的11.1%;常见种约占群落总种数的27.8%;偶见种占61.1%,其数量最高但在群落中处于附属地位;各种类在群落中的分布较均匀。群落可明显分为林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表明了韩江中游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后在保护较好情况下,群落顺向演替重新恢复的特征和趋势。经营管理中应根据群落特点,在加强管护基础上促进森林的顺向演替。  相似文献   
104.
为加强对高山杜鹃的引种栽培,筛选出适合成都平原栽植的高山杜鹃品种,对引进的11个品种高山杜鹃的整株生长指标(冠幅、株高、地径、分蘖能力)、枝条生长指标(分枝数、最长分枝长度、单枝粗度、最长枝叶片数)、叶片生长指标(叶长、叶宽、叶片厚度)、夏稍长度以及热害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引进的11个品种高山杜鹃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成都平原越夏生长,其中‘王妃’的综合表现最好,尤其是其冠幅、株高、地径、最长分枝长度、单枝粗度、叶长、叶宽,在引种2个月后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31.43%、155.07%、53.79%、103.65%、26.66%、21.51%、27.34%;‘喜悦’的热害指数最低,几乎不受害。此外,‘粉蜜’、‘红溢’也表现不俗。因此,引进高山杜鹃品种‘王妃’、‘粉蜜’、‘红溢’、‘喜悦’适应成都平原的越夏生长,可进一步推广栽植。  相似文献   
105.
大屏障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对大屏障次生常绿阔叶林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大屏障常绿阔叶林的最小取样点数,分析了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外貌以及群落的结构,结果表明,群落以小叶青冈Cyd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和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为优势种,群落终年常绿,板根现象不明显,但层间植物比较丰富,体现了一定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特征.群落的结构比较简单,可明显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大屏障次生常绿阔叶林对于该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对其的保护,促进森林的进展演替。  相似文献   
106.
冷锻炼对低温胁迫下常绿黑莓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5℃低温胁迫下,常绿黑莓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表明膜脂过氧化作用逐渐增强,细胞保护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经过冷锻炼的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变化较慢,表明过氧化作用的增强得到缓解,在低温胁迫下的细胞保护酶系统中,SOD、POD和CAT活性先升高,表明受到伤害的一种保护性应激反映,此后3种酶活性的升高表明,低温胁迫下黑莓赫尔受到了伤害,其幼苗在冷锻炼后的低温致死临界值为-5℃2d(48h)。  相似文献   
107.
森林生物量测定一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监测所必需的基础性研究。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10月份采用收获法(草本层、灌木层)和标准木法(乔木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以木荷Schimasuperb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优势种的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141.0770±17.4298)t.hm-2(平均值±标准差,n=3),其中接近90%集中于乔木层,其他层生物量分配较少。群落及其各层生物量种间分配差异较大,以优势树种木荷和米槠生物量为主,其生物量主要由树干组成,器官分配大小顺序为干>枝>叶。群落萌枝生物量主要集中在灌木层,50%以上由米槠萌枝生物量构成。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状况基本体现了以木荷和米槠为优势种的该群落结构特征及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量分配特征。表5参15  相似文献   
108.
黄杜鹃提取物对小菜蛾的产卵忌避和杀卵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闹羊花素 III(简称R III)和黄杜鹃花乙酸乙酯 (EtOAc)萃取物等对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L .)的产卵忌避和杀卵作用 .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处理后 72h ,R III(ρ =0 5g·L-1)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 77 5 4%和80 1 3% ,EtOAc萃取物 (ρ =5g·L-1)的忌避率分别为 5 5 86 %和 6 6 0 1 % .经R III和EtOAc萃取物处理后 ,叶背与叶面卵数之比显著变小 ,卵孵化率明显降低 以 ρ =0 1g·L-1R III处理后 5d ,杀卵率可达 6 6 % .  相似文献   
109.
广西银荷木林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荷木林是广西亚热带黄壤山地常见的一类常绿阔叶林 .它是在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后 ,在保护较好的情况下 ,从演替系列群落顺向演替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一个先期类型 ,并向以栲属林木为主的类型变化 .该文对广西银荷木群系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划分和论述了 1 0个群丛的基本特点和演替趋向 ,可供进一步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参考  相似文献   
110.
闽北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选择闽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长期受保护的 (近 60 0 a)的中亚热带森林 ( conserved forest,CF)和顺昌县元坑镇近期 ( 50年代以来 )受人为干扰破坏的退化森林( degraded forest,DF)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 CF和 DF群落的土壤微生物及其主要几种生理类群的数量分布和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DF群落由于受人为的干扰破坏 ,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呈明显下降 .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表明 :CF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以及主要几种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均明显高于 DF群落 .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则以DF群落中数量较多 ,且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比值也较大 . DF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 3大类微生物及生理类群数量分布发生的变化 ,指示了土壤性质恶化的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性质退化机理、找出防治的技术途径 ,恢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