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1675篇
农学   259篇
基础科学   98篇
  125篇
综合类   2396篇
农作物   19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329篇
园艺   1856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重庆市开县3个锦橙品种留树贮藏效果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开陈72-1’、‘开盛76-8’和‘北碚447’3个锦橙品种留树贮藏至2月下旬,能维持较高的坐果率、商品果率、外观色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开陈72-1’最适宜做开县锦橙留树贮藏品种。  相似文献   
82.
通过培育不同树形,并对郁闭的龙眼果园进行疏枝、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建立高光效树体结构,减少郁闲果园株数,能有效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林华果场试验因疏枝改造后树高降低,冠径扩大,单株产量比对照增加121kg,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密龙果场试验园间伐后,虽然总产量略有降低,但是667m2产值比对照增加687.8元。通过调查不同果园的龙眼产量和树体结构,得到龙眼产量与树体结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60.98+0.28X1+3.90x2+2.29X3。  相似文献   
83.
对荒漠植物梭梭进行ITS序列测定,研究不同梭梭居群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材料源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结果表明:所测序列经排序后全长732bp.遗传距离矩阵表明:阜康与阿左旗的梭梭居群间遗传距离最小;石河子150与富蕴的居群遗传距离最大.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石河子121、克拉玛依、杜热和150的居群聚为一支;阜康与阿左旗居群以92%的自展支持率相聚;戈壁藜等三种植物作为外类群.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粗糠树(Ehretia macrophylla)根段扦插繁殖方式的最适生根粉处理条件和种子繁殖的最适苗床基质、最适移栽时间。根段扦插育苗试验用ABT6号、GGR-6、吲哚丁酸以正交试验L9(34)的方式分别处理根段,观察记录根蘖苗成活率;种子繁殖采用相互对照的方式,比较了三种苗床基质处理下出苗率和容器种子育苗不同移栽时间处理下的成活率和增长量。结果表明:根段扦插繁殖试验中,ABT6号,浓度50 mg/L,浸泡2 h,成活率最高,生根粉种类和浓度对成活率影响显著,浸泡时间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苗床基质试验中,以黄心土+河沙=1∶1作为基质,种子出苗率最高;容器种子育苗移栽试验中,移栽时间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平均地径影响显著,直播的苗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的,直播的生长量最高。为此,提出:根段采用50 mg/L的ABT6号进行处理,以有效提高成活率,而种子容器育苗中,用黄心土+河沙=1∶1作为基质,最为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85.
火炬松人工林是钟祥市盘石岭林场造林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火炬松种植15 a后生长缓慢。为探究林下天然更新能力以实现火炬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以盘石岭林场1 hm2固定样地内62个25 m2样方(5 m×5 m)天然更新数据为基础,对比目标树经营1 a后不同间伐强度即:轻度间伐LT(14.4%)、中度间伐MT(25.3%)、强度间伐HT(36.0%)和对照CK(0%)对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物种种数均高于CK,乔木更新种的植物种数的增幅大于灌木层物种;增大间伐强度促进了天然更新的乔木物种优势,落叶更新物种在数量和优势度上均远高于常绿物种,且平均苗高逐渐增大。物种丰富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随间伐强度增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减小—升高—减小趋势;不同间伐强度天然更新株树密度均高于CK。据此可见,间伐促进了物种天然更新,目标树经营适合火炬松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截获于澳门入境旅客携带芒果中的实蝇(SH78)进行线粒体COⅠ、COⅡ和COⅢ基因序列的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中相关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截获实蝇样品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和柱果小条实蝇Ceratitis cosyra(AY788421)相似性为98.87%;COⅡ基因序列与柱果小条实蝇(C.cosyra) (AY805310)和C.cosyra(AY805311)相似性分别为99.27%和98.11%;COⅢ基因序列和C.cosyra (DQ462338)相似性为89.10%。基于COⅠ和COⅡ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截获实蝇样品和杧果小条实蝇最为接近。根据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的结果,将截获的实蝇鉴定为杧果小条实蝇(Ceratitis cosyra)。鉴定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87.
观赏槭树的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赏槭树育苗试验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种实发芽率差异较大。发芽率较高的种类有樟叶槭(92%)、鸡爪槭(90%)、三角枫(90%),其次是复叶槭(85%)、红花槭(82%)、橄榄槭(76%)和元宝槭(75%);茶条槭、五角槭、罗浮槭发芽率均小于70%。1年生苗高生长量以复叶槭最大(113.98 cm),其次是三角枫(101.21 cm);樟叶槭和鸡爪槭1年生苗生长量中等,当年生长量分别为62.43 cm和71.74 cm;罗浮槭、青榨槭和橄榄槭1年生苗高生长量较小。季节生长节律有3种类型:橄榄槭、鸡爪槭、元宝槭、茶条槭等几种槭树表现为第1类型(前期生长型),即5月前苗木缓慢生长,6~7月进入速生期,7月以后苗木渐渐停止生长,速生期较短。复叶槭和青榨槭表现为第2种类型:1年生苗全年高生长有2次高峰,出现在6月和9月;樟叶槭和三角枫季节生长节律表现为第3种类型:5月生长缓慢,6月生长开始加快进入速生期,一直持续到8月底,速生期长。三角枫、橄榄槭、鸡爪槭、元宝槭、茶条槭、复叶槭和青榨槭等几种槭树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樟叶槭和罗浮槭抗寒性较差。  相似文献   
88.
巴山黄牛品种形成已有千余年历史,主要分布于陕、川、渝、鄂四省市的巴山地区及秦岭山脉的部分地区,1982年已编入陕西省畜禽品种志,并被列入省级地方品  相似文献   
89.
23株猪瘟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差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RT-PCR及测序获得了17株猪瘟病毒(HCV)215bp的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经DNAStar软件对获得的17株HCV及已发表的6株HCV毒株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构建了HCV遗传发生树。结果,这23株与石门株的序列相比,所有毒株的碱基变化随机地分布于整个序列,无缺失和插入,其中变化较大的区域位于序列的3’端。23株HCV 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74.1%-100%、79.7%-100%,其中4株20世纪70-80年代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3%-86.2%、81.1%-87.8%,10株20世纪90年代分离毒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4%-100%、79.7%-100%。所绘制的遗传发生树分为2个组群(group),每个组群分为2个亚组群(subgroup),14株猪瘟(HC)流行毒株在2个组群中均有分布,20世纪70-80年代分离的3株(75%)在组群2,20世纪90年代分离的5株(50%)在组群1。  相似文献   
90.
禽I型副粘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序列及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源于鸡、鹅、鸽的 9株APMV_1广西分离株及我国常用的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的F基因N_端前段进行了RT_PCR扩增 ,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均符合强毒株的特征 ;根据F基因绘制的系谱树来看 ,广西鸡和鹅分离株都归属于基因型VII,证实近年来广西流行的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同 ;并发现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也属于基因型VII。研究还对分离株进行了常规的毒力和致病性测定试验 ,并与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发现其中一株鸽源和两株鹅源分离株根据常规方法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不相符 ,而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