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1篇
  55篇
综合类   315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地衣种盖度为指标,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额尔齐斯河大峡谷不同类型20个样点的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岩面生地衣共有32种,两个变种,隶属于4目、10科、16属。它们组成5个群落类型,各群落内的地衣种之间具有相似的生境。同时发现在额尔齐斯河大峡谷森林生态系统中岩面生地衣群落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岩石的种类、森林郁闭度等生境因子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2.
蒋宣斌  彭秀  耿养会  周小舟  陈道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10-1111,1130
[目的]分析常绿岩垂草和过江藤的饲料营养价值。[方法]剪取过江藤和常绿岩垂草的地上茎叶,测定其营养指标,并与常用饲草进行比较,分析其作为饲草的开发价值。[结果]与过江藤相比,常绿岩垂草具有明显的速生与丰产能力。常绿岩垂草的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赖氨酸、维生素C、Ca、Fe含量明显高于过江藤,粗蛋白和全P含量明显低于过江藤。与常用饲草黑麦草、紫花苜蓿、谷草、玉米秸杆相比,常绿岩垂草具有较高的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和较低的粗纤维、粗蛋白质含量。[结论]常绿岩垂草具有较高的饲料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3.
岩-土界面是石漠化区露石岩面流和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裂隙流的主要路径。作为地下裂隙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界面流对坡面降雨径流转化、水分地下快速渗漏以及土壤侵蚀/漏失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流形成过程与转化机制,通过模拟典型露石岩-土界面,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露石面-土壤组成的岩-土结构单元下地表径流及地表下壤中流、岩-土界面流及非岩-土界面流的形成过程及输出特征,探究其对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界面流产流量在降雨过程中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相同条件下,有出露岩面流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45°、60°、75°)产流量远大于仅有土壤水分下渗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90°),前者是后者的4.78~16.58倍。岩面倾角是影响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主要因素,岩面倾角越大则岩-土界面流对水分漏失总量贡献越小,而非岩-土界面流则相反;雨强次之。然而,雨强是影响初始产流时间、稳定产流时间的主要因素,二者均随雨强增大显著减小(P<0.01);岩面倾角次之。岩-土界面的存在不仅直接形成岩-土界面流,同时对非岩-土界面流表现出较强的补给效应,约有一半的岩-土界面流最终以非岩-土界面流的形式流失。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区产流过程及机制的深度揭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4.
为研究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两种生长环境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或贝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对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岩扇贝筏养(壳长为11.89 cm±0.50 cm)、野生岩扇贝(壳长为15.24 cm±1.36 cm)闭壳肌及非闭壳肌软体部的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筏养岩扇贝个体的软体部比例(26.07%)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7.69%)(P0.05),但两者闭壳肌比例差异不大;筏养岩扇贝个体的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的粗脂肪含量(0.37%、3.70%)显著高于野生个体(0.20%、3.51%)(P0.05),在两种生长条件下,岩扇贝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含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筏养岩扇贝个体闭壳肌和非闭壳肌软体部脂肪酸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26.68%、17.01%)显著高于野生个体(18.09%、7.83%)(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18.52%、17.11%)显著低于野生个体(23.75%、23.93%)(P0.05),但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EPA+DHA含量在相同组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岩扇贝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平均值(80.13)明显高于筏养岩扇贝(63.70),且野生个体非闭壳肌软体部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含量(EAA)、呈味氨基酸含量(DAA)均高于筏养个体,但野生与筏养个体闭壳肌中的TAA、EAA、DAA含量相差不大,筏养与野生岩扇贝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DAA/TAA)、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也非常接近;筏养个体闭壳肌中Se和K的含量分别为野生个体的3倍和2倍,而Fe含量仅为野生个体的三分之一。研究表明,浮筏养殖与底栖野生岩扇贝除了少量指标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5.
王涛  李琪 《水产学报》2018,42(11):1729-1736
为了得到壳型规则、大小均一的单体牡蛎,本研究采用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阐明了岩牡蛎单体苗种的最适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密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能显著诱导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最适诱导浓度为5×10–5 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1 h,提高诱导浓度和延长诱导时间导致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稚贝壳高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对低于8个/mL幼虫密度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但稚贝壳高和存活率在8个/mL的培育密度下显著低于0.5~4个/mL,研究表明利用肾上腺素诱导岩牡蛎单体时,可大批量处理眼点幼虫,但稚贝充气培养的最适培养密度应不高于4个/mL。  相似文献   
116.
通过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沉积环境指标,定量或定性评价了陶海营子地区陶D1井林西组(P3l)泥岩的生烃潜力。综合分析表明,陶D1井泥岩为差-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为主,有机质演化进入过成熟阶段,有机质形成于高盐度、强还原的沉积环境,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7.
试验通过调查辉河沙地小叶锦鸡儿自然恢复样地植被与山竹岩黄芪飞播样地植被,分析不同改良措施对沙地恢复的影响。试验选取了小叶锦鸡儿自然恢复沙地和山竹岩黄芪飞播两个典型样地进行样线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地共出现植物15科34属38种,在山竹岩黄芪飞播沙地,建群种植株生长状况,植被覆盖度都有所提高,植被群落组成成分相比小叶锦鸡儿自然恢复样地更为复杂,植物种类明显增多,且群落伴生物种功能群组成上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8.
采用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野生岩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野生岩生草本花卉资源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总计26科66属190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31属83种(小型岩生蕨类花卉54种,中型岩生蕨类花卉29种),种子植物9科35属107种。生境特征主要有干旱环境生长种类、阴湿种类、溪沟边生长种类、林下生长种类、石面生长种类、石沟或石缝或石孔生长种类,生长在这些环境中的花卉是喷泉假山、水池假山、草地假山和山水盆景点缀的优良植物材料。垂直分布范围广,最低分布为200m,最高分布为2 600m。  相似文献   
119.
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166科519属823种。以突出区域药用植物特色、开展科研科普及利用研究为目的,以收集本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建立了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圃区划为:畲族民间药用植物园,保健药膳i森林野菜)植物园,水生及湿地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种苗繁育与产业示范园,珍稀药用植物观赏带。在种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开展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选育和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20.
基于3S的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研究区2005年SPOT5多波段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以此对研究区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水平上,马尾松林和阔叶林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斑块类型,而珍贵针叶林(主要为长苞铁杉)斑块面积、斑块形状、邻近度指数、分形指数均较小,但平均最近距离较大,说明其自相似性强,斑块形状有规律,斑块的几何形状趋近于简单,受干扰的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