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林业   4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41.
《秋山萧亭图》是本人根据李成的名作《晴峦萧寺图》(见图1)制作的山水盆景。李成是号称“宋初三大家”之一的中国杰出山水画大家。其山水画风格旷远险奇,用笔劲瘦清淡,富有纵深变化,作品呈现出一种气象萧疏、苍健清秀的风格。《晴峦萧寺图》是李成的名作之一,构图作全景式山水(所谓全景山水,是指画家处理画面的一种角度,在全景山水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画家对于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大层次的描绘,有开图千里的气势)。  相似文献   
142.
143.
山水画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表现的都是自然山水,两者理论上极为相通。本文着重从立意,取舍,虚实,透视,掇山叠石皴法,树木配置和建筑等角度进行比较剖析。  相似文献   
144.
老树 《森林与人类》2003,23(12):58-60
在充满紧张、嘈杂、污染的环境中生活。人们向往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迫切。“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高品位追求。而中国山水画就是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寻求人景相亲、情景交融的创作心态,以期待人们达到借景抒情、物我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哲学理念的最好体现。站在一幅好的山水画面前,在进入欣赏境界的瞬间,人  相似文献   
145.
从发展史的角度探索中国园林艺术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念源泉,以及与中国画理的亲缘关系,从中揭示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演变及特点形成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6.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山水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展的。也可以说,从一开始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按照中国诗画的创作原则,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对象都是自然山水,并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创造和加工提炼,达到虽校仿自然,崇尚自然,而却高于自然。山水画之《画论》为造园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而园林之景又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素材。《画论》与《园冶》的理论精髓貌似神合。  相似文献   
147.
"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可谓是传统艺术"双壁"。唐、宋以来,一批优秀画家将其画作中所描绘的意境及山水泼墨元素,融会贯通于传统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特别是宋代山水画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沉淀下来一套根植山水的文化内涵和独具魅力的美学思想,这一文化内涵与美学思想给园林创作提供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48.
中国画的演变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为中国绘画的初期;第二时期为中国绘画的繁荣时期;第三时期是以文人画为主流;第四时期是近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149.
论述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文化发展过程。通过分析先古时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六个典型阶段两者文化发展的社会原因和表象,总结出两者在各阶段的典型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0.
从中国古代有名的山水画入手,分析传统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敬畏山水自然、人与山水自然亲近以及山水自然与人亲近三个层次,共同表示中国人心中理想的景观模式。在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山水画与中国园林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