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7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475篇
林业   766篇
农学   331篇
基础科学   599篇
  661篇
综合类   2603篇
农作物   253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727篇
园艺   673篇
植物保护   12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吉林省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总结2004~2014年间课题组在吉林省开展的田间试验及2005~2013年吉林省玉米"3414"田间肥效和校验试验资料,按土壤养分(播前耕层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及10叶期0~9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对土壤进行分级,进一步结合目标产量,初步建立以根层硝态氮调控为核心的总量控制、分期实时实地精确监控的玉米氮肥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养分平衡和土壤测试的磷、钾肥恒量监控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为吉林省玉米合理科学施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2.
种植方式对关中灌区冬小麦冠层光合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配置关中灌区冬小麦种植方式,以小偃22、周麦18和西农805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宽窄行(B1,30cm+16cm)和等行距(B0,23cm+23cm)种植方式对关中灌区小麦冠层光合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0相比,B1处理对各小麦品种均有增产效果,其中,小偃22和西农805达到显著水平。B1较B0处理,各品种的有效穗数显著提高,小偃22的穗粒数下降不显著,西农805的千粒重显著增加;各品种灌浆期LI显著提高,小偃22和西农805灌浆期的LAI显著提高;小偃22在灌浆前期与灌浆后期的光合指数、周麦18灌浆后期的光合指数显著升高;西农805灌浆前期的光合指数显著降低,而灌浆后期显著升高;小偃22的花前贮藏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西农80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西农805的经济系数显著提高,周麦18受种植方式影响较小。综上所述,B1处理能够进一步发挥小偃22和西农805在冠层光截获、同化物质生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构成要素等方面的品种性状优势,从而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83.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生育期内水肥耦合条件下小麦根系层(0~100 cm)总磷浓度迁移过程的监测,系统分析了不同灌水量(高水7.6 mm、低水6.1 mm)及不同施肥量下(高肥125 kg/hm~2、低肥75 kg/hm~2)总磷在根系层的迁移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4.
韩丹  刘华  卫勇  萨良兵 《农业工程》2017,7(4):36-40
为了解决家庭阳台种植作物过程中湿气重、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家庭式微植物工厂。它是密闭式的,利用智能化控制技术使作物进行自我调节,采用层结构设计及配套环境监测装置。监测系统是以无线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为核心;以STM32为核心控制单元;以上位机为终端实时显示系统内环境参数的家庭种植环境监控设备。系统实现了微型植物工厂内部温湿度、光照等多个环境因子的实时显示和精确控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5.
当前,我国的生猪养殖业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快速发展,在养殖用地紧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环保压力不断升级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立体多层楼房集约化养猪模式逐步成为生猪养殖业发展的风向标。立体多层楼房集约化养猪模式具有节约土地、安全环保、易于管理等特点,该模式的应用为生猪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笔者通过对立体多层楼房集约化养猪模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优点及特点、技术要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养猪模式的推广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6.
为对不同农用大棚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分类和精细化提取,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大棚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Sentinel-2A卫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结合多层多尺度分割技术和阈值分类方法,对大棚类型信息进行提取并对最终提取结果展开精度评价和分析研究。首先利用尺度参数估计(Estimation of Scale Parameter2, ESP2)方法进行了分层分割并优选出最佳分割尺度,在各层最优分割尺度上进行光谱、指数、几何、纹理等特征的提取与优化,获取最优特征组合;然后运用多层多尺度分割阈值分类方法提取不同大棚类型信息。结果表明不同大棚类型信息总体精度达94.8%,kappa系数达0.93。其中:塑料大棚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95.3%和96.6%;单屋面温室大棚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88.5%和92.6%。基于多层多尺度分割分类的信息提取方法分别考虑了不同地物最优分割尺度,在不同地物各自的最优分割尺度上提取其信息,以抑制过度分割或亚分割现象,从而降低错分或漏分。因此,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与面向对象多层多尺度分割分类的信息提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棚类型信息提取精度,且能为地物信息精细提取技术体系提供一定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7.
【目的】分析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千年桐叶片养分再吸收率与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低产低效针叶林皆伐后营造的千年桐近自然经营生态林为试验对象,测定生长高峰期(7月)和衰老凋落期(10月)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含量。【结果】叶片主要养分N、P、K、Ca、Mg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衰老叶并未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成熟叶和衰老叶均呈现冠层上部叶片N含量显著大于冠层下部,成熟叶冠层上部K含量显著高于冠层下部。Ca再吸收率显著低于其他养分,仅有14.935(±3.191)%。除了Mg在冠层下部的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冠层上部,其他叶片养分再吸收率在上下冠层之间差异不大。千年桐K再吸收率与衰老前后叶片K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a再吸收率与成熟叶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N再吸收率与土壤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再吸收率与土壤全K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年桐叶片主要养分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养分再吸收与叶片及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生...  相似文献   
188.
等壳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抗滑稳定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有限元为基础分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可靠度其功能函数不能显式表达的特点,采用响应面法、JC法、窄界限法原理相结合的可靠度计算方法。由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对等壳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各随机变量分位点值的计算结果,采用抗剪断公式构建该电站非溢流坝段层面的功能函数,求得响应面方程,并应用JC法和窄界限法计算层间单元可靠度指标及层间体系可靠度指标,进一步分析材料的变异系数对体系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φ是影响体系可靠度指标的最敏感因子,碾压各层β值一般为4.16~5.70,层间体系可靠度β'为4.12,满足工程要求。该方法计算效率高,实用性强,用于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层间抗滑稳定可靠度分析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9.
以抗旱性不同的二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户单四号')为材料,采用防雨池栽的方式控制土壤水分,研究扬花期干旱-复水对玉米冠层结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花期干旱-复水后二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均出现补偿效应,'郑单958'补偿效应优于'户单四号';'郑单958,的群体透光系数在干旱-复...  相似文献   
190.
为了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水稻插秧机应运而生并且应用的十分普及;但是秧苗的补给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影响了插秧机作业效率。为此,设计了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车,采用乘坐式独轮驱动,以小马力柴油机为动力,一次完成水稻秧苗从田埂到运秧车的输送、田间的运输以及运秧车与插秧机秧苗的对接输送,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阐述了该设计的关键技术、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工作机构与部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