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林业   118篇
农学   284篇
基础科学   62篇
  488篇
综合类   2953篇
农作物   294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2252篇
园艺   590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硒缺乏可导致幼畜骨骼肌、心肌纤维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病变部肌肉苍白。2004年4月,我市一养猪户发生了猪只因缺硒引起的典型病例,后经诊断和综合治疗,病情很快稳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2.
“太平二号”蚯蚓食性复杂,喜食畜禽粪便,能够降低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蚯蚓对硒也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该试验在半发酵牛粪中添加不同比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 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enriched yeast, SY)的混合硒(10 mg·kg-1,SS∶SY=1∶1,1∶2,1∶4)养殖蚯蚓,探究硒元素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蚯蚓粪肥力(N、P、K)的影响,选择富硒蚯蚓的适合养殖浓度及复合硒比例,在蚯蚓处理牛粪的同时提升蚯蚓富硒效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牛粪基料中添加硒元素,蚯蚓的日增殖倍数与日增重倍数较低(P<0.01),试验组中以SS组生长繁殖较好;(2)试验组蚯蚓蚓体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组中,SY组蚓体硒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3)SY组与混合Ⅲ组(SS∶SY=1∶4)蚓粪中N含量最高,混合Ⅰ与混合Ⅲ组蚓粪的P含量最高,混合Ⅲ组蚓粪中K含量最高;(4)各试验组蚓粪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以混合Ⅰ组蚓粪硒含量最高,SS组蚓粪硒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3.
为了探索施硒对香蕉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施硒类型和浓度,以Na2SeO4(5 mg/kg,Se1;10mg/kg,Se2)和Na2SeO3(5 mg/kg,Se3;10 mg/kg,Se4)为硒源开展香蕉苗期施硒试验,分别在硒处理30、60 d时测量植株株高、茎基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植株根、茎、叶硒含量.60 d...  相似文献   
154.
本试验以设施栽培的4年生春雪毛桃(砧木为青州冬雪蜜桃)为试材,研究硒元素在桃中的吸收运转及积累特性,为设施桃富硒果品生产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花后40d至80d,设施桃不同部位硒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叶片呈‘升-降-升(土施氨基酸硒)’与‘持续上升(叶面喷施氨基酸硒)’、果肉呈‘升-降’、果皮呈‘升-降(土施氨基酸硒)’和‘降-升-降(叶面喷施氨基酸硒)’、果核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设施桃从果实硬核至转色阶段是设施桃可食部分-果肉对硒元素吸收的活跃期;硒肥的施用方式不仅影响硒元素在果皮、果肉和果核及果肉和叶片等各部位的累积顺序,而且显著影响硒元素的利用效率,叶面喷硒的硒元素利用率远高于土壤根际施硒的硒元素利用率。综上,设施桃从坐果到果实成熟,采用叶面喷硒,尤其是加强果实硬核至果实转色阶段的施用,是设施桃富硒果品生产的关键措施。此外,抑制设施桃果实成熟前后新梢的补偿性生长是减轻或避免果实中硒元素外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5.
富硒赋予了水果的另一种保健价值。重庆地区土壤硒富集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些特别区域土壤富硒显著,具备发展富硒水果的资源优势,富硒产品开发也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在重庆发展富硒水果产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综述了重庆水果发展现状、富硒土地开发进展、富硒水果生产现状以及认证渠道和消费途径,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6.
本研究以25年生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氨基酸硒叶面肥在苹果上的吸收运转及积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氨基酸硒苹果对硒元素的吸收高峰期是花后30天到果实采收,而土施氨基酸硒处理苹果对硒元素的吸收高峰期是花后45天到果实采收;喷施和土施氨基酸硒肥后,硒在苹果果实各个部位中的积累和分布发生了变化,喷施处理果皮中的硒元素含量积累较多,其次是种子和果肉;土施处理硒在苹果果实中的积累是从内到外的,首先积累到种子,然后是果肉,最后积累到果皮;在氨基酸硒硒肥施用时,叶面喷施的硒元素利用率远高于土壤施用的硒元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7.
近年来包括富硒茶在内的富硒农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如何在广大富硒土壤区找到更适于富硒茶开发的产地,至今缺乏一套产地筛选的评价方法,因此,构建富硒茶产地筛选的评价方法,对于充分利用富硒土壤资源,推动富硒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遴选土壤p H、有机质、硒含量和茶叶硒富集系数4项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模型初步构建了富硒茶产地筛选的评价方法体系,并以云南茶叶主产区临沧市和普洱市为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p H范围为3.82~8.46,临沧市和普洱市各县茶园土壤p H达到Ⅰ级标准的土壤的比例分别为30.00%~87.50%和17.64%~80.00%,大部分土壤p H总体上适合茶树生长,偏碱土壤不适宜茶叶富集硒。(2)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2.15~91.8 g·kg-1,有机质含量总体比较丰富,除景东县、镇沅县、思茅区、宁洱县和景谷县外,其余各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达到Ⅰ级标准。(3)临沧市茶园土壤硒含量的范围为0.05~1.20 mg·kg-1,除云县、凤庆县和双江县外,茶园土壤硒含量平均值均达到最适宜茶园对土壤硒含量的要求;而普...  相似文献   
158.
硒在南方酸性土壤中极易被固定,其有效性较低,影响该区域茶树硒吸收。通过研究磷与氨基酸和黄腐酸对茶园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为提高南方富硒茶园土壤有效硒和茶叶硒吸收率提供理论依据。茶园田间试验采用磷(P)、氨基酸(A)、黄腐酸(H)三因素,磷两水平设计,磷处理水平为P1(168.8 kg/hm2)、P2(337.5 kg/hm2),氨基酸与黄腐酸不设梯度,施用量均为112.5 kg/hm2,共设置7个处理,各处理分别为CK、A、P1-A、P2-A、H、P1-H和P2-H,研究有机物料单施或磷与有机物料配施对茶叶硒含量及茶园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氨基酸单施(A)和氨基酸与高磷配施(P2-A)茶叶硒含量均显著高于CK,较CK分别提高40.03%和20.40%;(2)氨基酸单施(A)和氨基酸与高磷配施(P2-A)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硒含量,施用氨基酸(A)有效硒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可溶态硒的增加,而氨基酸与高磷配施(P2-A)的有效硒主要来源于可溶态硒和交换态硒的增加;(3)氨基酸单施(A)和氨基酸与高磷配施(P2-A)均提高了可溶态硒中四价硒的含量,是茶叶硒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氨基酸和黄腐酸虽均为有机酸类,但在南方茶园中氨基酸对土壤硒的活化作用更佳,氨基酸单施或与高磷配施后能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茶叶硒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9.
近年来,人们对富硒(Se)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物质,富 Se 土地开发利用将是提高 Se 资源合理利用的首要切入点。选取奉节县中部青龙镇和五马镇一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 247 个土壤样品,对研究区 Se 元素含量、来源、分布和影响因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 Se 平均含量为 0.462 mg/kg,变异程度属于高度变异。根据《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DZ/T 0380—2021)中规定的富 Se 土地划分标准,研究区内一般富 Se 点位占比为 17.89%,空间位置上具有连续分布的特点。对 Se 等元素源解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e 元素与 Cd 等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伴生关系并且来源相对一致。同时,土壤有机质、硫化物、铁氧化物及磷灰石对 Se 含量影响显著,并指示受到外源迁入的影响。据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定量源解析分析,研究区 土壤中 Se 来源影响顺序为外源迁入 > 地质背景 > 人为活动,贡献率分别为 70.1%、15.2% 和 14.7%,主要受河流上游地质背景影响,同时伴随着 Cd 的迁入。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环境有利于 Se 元素富集并降低重金属安全风险,具有划定天然富 Se 土地的条件,建议在后续工作中开展专项农作物调查,进一步评估农产品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0.
为探究金线莲的硒吸收、转化及生长效应,通过种苗繁殖培养基、移栽基质、林下腐殖土添加与叶面喷施等方式进行亚硒酸钠(Se4+)施用试验,检测分析金线莲植株形态、主要成分、植株及器官总硒与有机硒、生长量等指标与硒施用量关系。结果表明,施硒能极显著提高金线莲植株含硒量,硒吸收利用率最高为繁殖培养基添加方式,为13.09%,其他依次为叶面喷施、基质添加和林下腐殖土添加方式,分别为6.81%、6.36%和2.79%。植株干品总硒含量随施用浓度提高而增加,有机硒含量为81.8%~92.1%,硒有机转化率不受施用浓度影响。植株各器官硒含量为根>叶>茎,硒有机转化率为叶>根>茎。根部适宜浓度施用硒能促进金线莲植株生长,过高浓度施用抑制生长。叶面喷施硒对金线莲植株生长量无显著影响。施硒对金线莲植株主要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金线莲的硒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培养基添加4.75 mg/L、叶面喷施0.168 mg/株、基质添加8.00 mg/L、林下腐殖土添加9.50 mg/L。综合各种施用方式效果来看,以种苗繁殖培养基添加硒方式可获得最佳吸收利用率和最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