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7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456篇
林业   763篇
农学   1939篇
基础科学   71篇
  307篇
综合类   5289篇
农作物   596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1246篇
园艺   1355篇
植物保护   472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497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810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719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前期实验表明,变温处理(28 ℃ 12 h/16 ℃ 12 h)可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萌发率,且羊草种子萌发中的第1天是接受变温信号的关键时期。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羊草种子变温萌发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针对羊草种子萌发初期对变温处理的响应筛选出与种子萌发、休眠及低温相关的基因24个,利用测序结果中这些基因的RPKM值制作基因表达热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以萌发率高、低的两种羊草种质的种子为材料,对24个基因在恒温12 h(28 ℃)和变温1 d(28 ℃ 12 h/16 ℃ 12 h)萌发处理中的表达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恒温对照相比,变温处理12 h后,表达明显上调的基因有SAIN1,PP2C62,EXPB3,EXPB4,GA3ox,EXPA2和EXPA7,而表达明显下调的基因有bHLH49,GID1,ABI8,Chi1,11833,CBF3,NAC2,PP2C72,SAIN2和5423。通过进一步分析相关基因在高、低萌发率两个种质中表达的差异,筛选出其中可能与羊草种子萌发相关的基因有几丁质酶基因Chi1,转录因子基因CBF3,羊草新基因5423,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细胞松弛素蛋白基因EXPB4和羊草新基因SAIN1,将为下一步阐明羊草种子萌发的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旱、盐胁迫下黄芪种子萌发及其对水杨酸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和NaCl胁迫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苗长、根长、苗干重、根干重等指标,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浓度的水杨酸(SA)对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最终发芽率的影响,旨在研究两种黄芪种子对PEG和NaCl胁迫响应方式的异同及SA对两种黄芪种子在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保护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PEG和NaCl只能促进膜荚黄芪种子萌发。在-0.5 MPa PEG和-0.7 MPa NaCl处理下,蒙古黄芪种子的活力指数显著优于膜荚黄芪种子(P0.05)。SA浸种能促进重度PEG和NaCl胁迫下两种黄芪种子的最终发芽率。蒙古黄芪种子的耐胁迫性高于膜荚黄芪种子。两种黄芪种子对SA的响应方式有区别。SA浸种处理优于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63.
曹师  史敏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8,35(5):1098-1105
红豆草壳二孢叶斑黑茎病(Ascochyta onobrychidis)是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分离此病菌的同时得到一种对此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为评价此拮抗菌的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了其分类地位,并测定了其对红豆草壳二孢的抑菌效果。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该拮抗菌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菌落为黄白色,可产生黄白色水溶性色素,孢子丝钩状,顶端螺旋形;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该菌的菌落对红豆草壳二孢菌落的相对抑制率达74.33%,同时该菌发酵液对红豆草壳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0.95%和93.87%。该菌具有生物防治红豆草壳二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对经过0和50mmol·L-1 NaCl处理的66份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质资源进行发芽试验,旨在评价66份白三叶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66份参试白三叶材料各指标性状存在差异,盐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种质间差异较大。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耐盐性评价指标为相对活力指数和相对发芽率,两项指标权重分别为0.849和0.151。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对66份白三叶材料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盐性位居前十位的种质依次是CF022540CF022469CF022538CF022541惠亚ZXY06P-2659CF022543CF022470CF022508CF022466,除惠亚来源于新西兰外,其他材料均来源于俄罗斯。  相似文献   
65.
花椒叶浸提液对紫云英种子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40 g/L)的花椒叶浸提液对供试植物紫云英的种子萌发、幼苗根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究花椒化感作用的可能机理,从而为全面了解花椒林草间作种间关系及为农林复合经营和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花椒叶浸提液对紫云英种子萌发和幼苗根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6.
为进一步探查茉莉酸类植物激素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研究二氢茉莉酸(DHJA)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丝瓜和油菜花粉萌发的效应。将自然开颖散粉的丝瓜花粉和油菜花粉弹落在不含和含不同浓度的DHJA或Me-JA的半固体花粉发芽培养基上,分别在适宜温度下保温保湿培养一段时间后镜检观察花粉萌发情况。结果表明:0.000 5~0.002 5 mol/L的DHJA或MeJA明显抑制丝瓜花粉的萌发,0.000 25~0.001 mol/L的DHJA或MeJA明显抑制油菜花粉的萌发。  相似文献   
67.
干腐病是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种植中的重大病害,为了开发防治花椒干腐病的绿色生物农药,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和显微观察法检测壳寡糖对花椒干腐病菌Fusarium zanthoxyli的菌落生长、孢子活力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检测壳寡糖对花椒盆栽苗干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壳寡糖对干腐病菌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适施用质量浓度为0.4~0.6 mg/mL,菌落生长抑制率可达65%以上;0.7 mg/mL的壳寡糖溶液与孢子共培养24 h时,孢子死亡率可达100%;孢子萌发率随壳寡糖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芽管生长长度显著缩短,当使用0.5 mg/mL壳寡糖溶液处理孢子12 h时,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100%;当壳寡糖的施用质量浓度为0.5 mg/mL,对花椒盆栽苗干腐病防治效果可达65.02%。壳寡糖能显著地抑制花椒干腐病菌的菌落生长,降低病菌孢子活力和萌发能力,并能减轻花椒盆栽苗干腐病的发生,可为壳寡糖在花椒干腐病的田间防治应用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应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了1990—2019年关于重楼(Paris polyphylla)种子萌发的文献24篇,得到78个独立试验组,分析温度、机械、生长素、复合处理对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探讨较高海拔下重楼种子繁育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恒温处理促进重楼种子萌发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恒温、变温、沙藏方式的交互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重楼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为0.61)。生长素使用不当会抑制重楼种子萌发。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 var. 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比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 var. chinese(Franch.)H. Hara]具有更好的发芽效率和稳定性。针对适宜重楼生长的较高海拔生境下种子发芽相关研究缺乏,需要针对较高海拔重楼繁育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调查塔里木盆地特有植物心叶水柏枝濒危的原因,为心叶水柏枝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方法]野外采样调查心叶水柏枝的生存环境与生态习性,通过不同的光照、温度、PEG干旱胁迫、NaCl胁迫确定种子萌发特性。[结果]心叶水柏枝种群数量小,片段化分布严重,脆弱的结构很难达到动态平衡,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不利于该区植被的恢复;果实可育率较低,仅有28.6%;心叶水柏枝种子萌发率在14 h黑暗/10 h光照下最高;温度为25℃、PEG浓度10%和NaCl浓度为50 mmol/L时,心叶水柏枝种子发芽率均较高。[结论]心叶水柏枝群落中物种相对单一,群落结构简单,自然条件恶劣,果实可育率低及人为干扰较多是其日趋濒危的主要原因,今后应该加强对心叶水柏枝分布区的保护,减少人为干扰,从而达到对其种质资源进行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