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0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9篇 |
农学 | 17篇 |
基础科学 | 20篇 |
126篇 | |
综合类 | 132篇 |
农作物 | 7篇 |
畜牧兽医 | 16篇 |
园艺 | 15篇 |
植物保护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针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实际服役环境,利用风积沙等质量替代部分天然河砂制备不同风积沙替代率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冻融循环-碳化耦合试验。分析冻融循环-碳化耦合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损伤过程,借助核磁共振仪探讨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演变与其耐久性之间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每个试验周期中,经历相同冻融循环次数和碳化时间,但作用顺序不同的情况下,冻融循环-碳化作用对混凝土造成的损伤大于碳化-冻融循环作用;当风积沙替代率由0增加至40%时,混凝土的初始孔隙度降低,同时试验中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减小;混凝土内部凝胶孔和少害孔占比对其孔隙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具有主导作用,当凝胶孔和少害孔占比之比在5~25之间时相对动弹性模量和孔隙度变化不超过1%,在0~5之间减小时相对动弹性模量和孔隙度变化明显;风积沙的加入改善了混凝土的孔隙分布,风积沙替代率为40%的风积沙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抗冻融、抗碳化能力。该研究可为风积沙混凝土在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大孔隙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物理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利用不同粒径砂石和大孔隙域模具模拟同一深度、不同有效面孔隙度,在特制试验装置中研究积水条件下大孔隙流的三维运移行为。结果表明:湿润峰平齐且稳定的转折时间和有效面孔隙度相关性较高;不同有效面孔隙度条件下累积入渗量符合Kostiakov模型但其参数是有效面孔隙度的函数;大孔隙的连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对土壤水分的优先入渗起主导作用;大孔隙的存在导致大孔隙中心特征剖面湿润面积发生典型变化,给出了大孔隙中心特征剖面湿润面积增量的定量概念及其与有效面孔隙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3.
为优化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覆土技术,以泥炭为覆土材料,研究泥炭覆土搅拌时间对覆土物理结构以及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证实,随搅拌时间的延长,泥炭覆土充气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充气孔隙度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正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负相关;覆土容重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负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正相关。搅拌时间较短的覆土(5~20 min),双孢蘑菇总产量较高,且每潮菇产量更均匀,更有利于工厂化生产。搅拌时间较长的覆土(40~120 min),双孢蘑菇子实体较大,但是会降低双孢蘑菇的总产量以及影响每潮菇产量的均匀性。本试验条件下泥炭覆土最适搅拌时间为10 min,双孢蘑菇3潮菇总产量34.5 kg/m~2,商品菇产量27 kg/m~2。研究初步揭示覆土物理结构对双孢蘑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优化覆土技术及筛选优质覆土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25.
26.
地基激光雷达提取单木冠层结构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森林计测中,由于树木冠层的形态各异、结构复杂,往往难以精确获取结构因子。本文以地基激光雷达为工具,通过对单木扫描获取点云数据,基于球极平面投影和Lambert方位角等面积投影法计算冠层孔隙度,运用不规则面投影法和体元法提取树冠的体积和表面积,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6株立木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对于冠层孔隙度,球极平面投影的结果均小于Lambert方位角等面积投影,平均误差为0.03;对于体积和表面积,运用不规则面投影法和体元法得到树冠体积相对误差为5.32%~12.43%,平均相对误差为9.29%,提取的树冠表面积的相对误差为1.40%~5.21%,平均相对误差为3.33%。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别不是很显著。因此利用地基激光雷达获取点云数据,通过对单木一次扫描提取冠层孔隙度、树冠体积和表面积,为计算树木的三维绿量、生物量、光合作用能力等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7.
震后边坡作为震后常见的工程修复类型,对坡面土壤结构和植被扰动极大。本文以九寨沟工程修复震后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土石袋阶梯、秸秆覆盖、补植乔木、草本模式的4个样地,结合网格取样和室内分析,运用地统计学对其水文效应和土壤团聚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4个样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均以0.001~0.050 mm粒径为主,不同修复模式不同土层颗粒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0.05~0.25 mm及0.01~0.05 mm。(2)土壤容重、毛管空隙度、总孔隙度平均值样地1最高,土壤持水量,土壤贮水量、合理灌溉定额平均值样地1最高。(3) 4个样地中2—5 mm团聚体含量最高,达38.95%~54.68%;>5 mm团聚体含量最低,2.07%~5.52%。(4)干筛处理下,4样地的MWD值、GMD值皆为样地1表现最优。4个样地干筛法测得的MWD值均比湿筛法MWD值高。综上,工程修复震后边坡土壤差异对水文效应的作用显著,主要集中孔隙特征方面,并且震后边坡表层黏粒土壤大量流失后,表层土壤沙砾化,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结果可为震后边坡修复不同工程措施背景下恢复土壤结构和减少土壤侵蚀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28.
为阐明不同改造措施对晋北风沙区杨树退化林分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杨树丰产林、油松纯林、杨树-油松混交林3种改造林分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蓄水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继续改造成杨树丰产林相比,退化林分改造成杨树-油松混交林后,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显著升高(P<0.05),土壤毛管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和最大蓄水量也均显著升高(P<0.05);而改造成油松纯林后,其土壤容重、孔隙度和蓄水量都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蓄水能力甚至表现出了减弱的趋势。因此,从水源涵养方面考虑,研究区内杨树退化林不宜皆伐改造成油松纯林,应该参考针阔混交林分结构进行改造,以提高林地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29.
湿地小麦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特点,为探索稻-麦轮作方式高产栽培途径,我们对其土壤的水、气、热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为小麦的优势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土壤压实指标在城市土壤评价中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通过测定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下的52个样点的紧实度、容重和孔隙度3个压实指标来反映城市土壤的压实程度。结果表明,南京市大多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实,部分压实严重,可能限制植物的生长。不同压实指标在反映土壤压实程度上基本一致,它们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相互转换。但紧实度指标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在同一质地或质地相近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可以很好地反映土壤的压实程度。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相比,通气孔隙度在反映土壤压实时更为敏感。所以在进行城市土壤压实状况评价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土壤压实程度指标,但就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来说,容重比紧实度和孔隙度指标一般更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