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6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6篇 |
农学 | 18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7篇 | |
综合类 | 327篇 |
农作物 | 4篇 |
水产渔业 | 671篇 |
畜牧兽医 | 45篇 |
园艺 | 26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不同气候模态下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柔鱼冬春生群体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其种群分布与大小受气候变化和环境因子调控。本实验根据中国鱿钓组提供的1995—2011年渔业捕捞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温度(SSTA)、海表面高度(SSHA)和混合层深度(MLDA)的距平值,分析不同气候模态下(PDO暖期和PDO冷期)柔鱼渔场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PDO暖期时,柔鱼CPUE高;PDO冷期时,CPUE变低。柔鱼渔场SSTA、SSHA和MLDA年间变化显著,各环境变量的时间变化与PDO冷暖相位对应。SSTA和SSHA与PDO指数负相关,滞后时间分别为–9~10月和–20~17月,且均在0月时相关系数最大;而MLDA与PDO指数呈正相关,滞后时间为–6~5月,在–1月相关系数最大。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SSTA、SSHA和MLDA时空变化的主要模态,前5个模态特征向量分别反映了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SSTA、SSHA和MLDA分布场78.73%、32.82%和64.57%的信息。研究表明,气候模态变化驱动柔鱼渔场环境的变化,进而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2.
智利竹筴鱼是一种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对其生活史关键过程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根据2006年5-8月在智利公海采集的智利竹筴鱼样本,利用其中963尾智利竹筴鱼耳石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估算了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关系以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并分析了智利竹筴鱼耳石重量(OW)与年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最大年龄9龄,最小年龄2龄,样本年龄组成以4龄为主(71.5%)。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方程参数a、b分别为0.000 03和2.801 9,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为738.4 mm,k为0.107,t0为-1.08。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关系(r=0.74,P<0.001),表明耳石重量可用于智利竹筴鱼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93.
94.
鲵鱼(Miichthys miiuy)原产于北太平洋西部,为我国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鲵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较大成功,已逐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养殖的优良品种。试验研究了肉毒碱和果寡糖对鲵鱼基础日粮各主要营养素消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根据2000年5-7月北太平洋鱿钓探捕调查所收集的海水盐度、温度及渔获量等数据,分析了调查海域表层盐度、不同水层水温的分布特征及鱿钓渔场的形成.利用聚类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与表层盐度及不同水层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鱿钓渔场形成于表层低盐水舌和100m层水温暖水舌的交汇区,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与100m层水温相关性最好,但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对鱿钓渔场的确定仍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6.
<正>日本囊对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囊对虾属,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及印度洋周边。因其生长快速、个体大、肉质鲜美、耐低氧、易于长途运输而深受大众喜爱,是我国沿海广大渔民重要养殖品种,但是我国沿海日本囊对虾养殖苗种来源主要为野外捕捞亲虾或累代养殖亲本的繁殖,并没有经过系统的选育,制约了该品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于2018年开展日本囊对虾抗WSSV新品系选育工作。在选育工作中遇到日本囊对虾亲虾越冬能耗高、成活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7.
海洋环境因子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渔场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0—2013年11—12月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渔获生产数据,并结合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太平洋褶柔鱼的资源丰度与渔获量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海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渔场重心每年稍有差异,经度重心集中在132°20′E附近;纬度重心集中在36°30′N和37°30′N两个位置附近。GAM模型显示,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为16~18℃;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37~0.45 mg/m3。海洋环境与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的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除了叶绿素a浓度呈一般显著外,海表温度和空间因子在CPUE上的回归均极显著(P0.01),符合统计意义。4年间渔场的适宜环境范围有所差异,推断主要是日本海海域对马暖流、东朝鲜暖流与里曼寒流相互交汇的强弱作用力引起的,也有不同年份季风的强弱不同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存在。每一年的渔场海洋环境因子稍有差别,对其资源量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98.
对远洋渔场资源和位置进行预报可以为远洋渔业生产及管理提供重要信息。该研究针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利用海洋表面温度遥感信息和中国远洋渔船生产资料,基于深度学习原理,选取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预报模型。根据不同月份、不同通道构建了多种数据集,用于训练渔场预报模型。训练结果表明,4个通道组合的数据集的训练结果最优,渔汛早期(7-8月)、中期(9月)和后期(10-11月)测试样本的准确率分别为80.5%、81.5%和81.4%。以2015年的真实渔场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的平均召回率为82.3%,平均精确率为66.6%,F1得分平均值为73.1%,预测的高产渔区与实际作业的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区基本匹配。该研究构建的渔场预报模型可以获得较好的准确率,可为其他鱼种的渔场预报模型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
太平洋鳕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CP)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PCNN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的功能,将PCNNV cp基因连接到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p EVCP,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表达系统中进行融合表达,对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等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采用SDS-PAGE及质谱技术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 EVCP,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 000;目的蛋白经质谱鉴定,有6个肽段的氨基酸序列与预期一致;对重组菌株p EVCP/BL21的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0.1 mmol/L、最佳诱导时间3 h、温度30℃。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冷水鱼类病毒疫苗的研制及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