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6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32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71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80°E;7月为157°161°E、167°161°E、167°169°E和179°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60°E;10月为146°147°E、151°147°E、151°160°E;11月为145°160°E;11月为145°148°E、150°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02.
影响金枪鱼围网渔船捕获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是目标鱼种的垂直行为规律,而鲣Katsuwonus pelamis作为金枪鱼围网最主要的渔获物,其垂直移动规律又与其摄食行为紧密相关。根据2004—2011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渔船的生产数据和观察员测量的生物学数据,分析了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投网频次分布、捕获率和渔获物的摄食状态,并探究了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昏(17:00—18:00)的投网次数最高,这可能是因为此时为鲣在一天中的摄食高峰期;捕获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下午的捕获率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上午,黄昏前达到顶峰,此时的高捕获率可能是因为水中的能见度下降,鱼群无法识别网具所致;在10:00—12:00和黄昏前(>16:00),鱼群的平均空胃率最低,其下午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高于上午,这都与鲣的日摄食模式有关;相关分析表明,鱼群在不同时刻的摄食状态与对应的捕获率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因此,鱼群被捕捞时的摄食状态并不影响渔船捕捞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3.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ilegelii),属鲉形目,鲉科,平鲉属,俗称黑头、黑石鲈、黑石寨、小石斑、黑鲪等.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近岸,属暖温性底层鱼类,卵胎生,栖息在岩礁附近水域,也是我国雷州半岛以东一带常见鱼类.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人工繁育许氏平鲉苗种,我国对许氏平鲉的育苗及养殖研究开展较晚.辽...  相似文献   
104.
金嘴蝎尾蕉     
金嘴蝎尾蕉又名垂花火鸟蕉、倒垂赫蕉,是蝎尾蕉科蝎尾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和太平洋诸岛地区,1986年引入我国,主要栽种于华南地区,目前在我国热带地区均有引种栽培。金嘴蝎尾蕉在盛花期,红色的穗状花序从宽大的绿丛中  相似文献   
105.
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南至南纬42°的新西兰.北至北纬51°的库页岛中部,东至太平洋诸岛.西至印度洋西南部。本区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既有丛生竹,又有散生竹.前者约占3/5,后者约占2/5.  相似文献   
106.
琴言 《国际木业》2008,(9):50-50
澳大利亚:2008年澳大利亚的松木和桉木的木片出口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了日本乃至整个太平洋沿岸地区木片需求的提高和供货紧缺。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根据1997年6月~7月北太平洋(16°E~170°E)海域柔鱼探捕调查的资料,对渔场形成的海洋环境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160°E~170°E海域的大型柔鱼渔场主要由亲潮策3和第4分支与黑潮的第4和第5分支交汇形成,特别是在深层(100米水层)的暖水域前端形成。其表层水温一般为11~13°,100米水层水温约为9~10℃。其中167°E~170°E海域的渔场较为稳定,可供北太平洋鱿钓船的前期生产。中心渔场形成时常有浮游生物层。浮游生物层越厚实,渔获量越高,但有关浮游生物层的形成原因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8.
鲵鱼(Miichthys miiuy)原产于北太平洋西部,为我国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鲵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较大成功,已逐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养殖的优良品种。试验研究了肉毒碱和果寡糖对鲵鱼基础日粮各主要营养素消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您从照片上看到的多姿多彩的小菊,叫做地被新种京小菊。它们是由小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北甘菊(D.lavandulaefolium)、太平洋亚菊(Aiana myriantha)、母菊(Matric aria recutita)、杭白菊、红花药菊、勤花类夏菊为亲本的属间、种间以及品种间的自然和定向杂交体系。播种植株株型、花型、花色、花期变化万千。株型上除直立之外,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葡匐型、半葡匐型。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