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06篇
  免费   1074篇
  国内免费   1389篇
林业   2795篇
农学   1841篇
基础科学   354篇
  1127篇
综合类   17337篇
农作物   1197篇
水产渔业   1341篇
畜牧兽医   6969篇
园艺   4511篇
植物保护   3297篇
  2024年   314篇
  2023年   981篇
  2022年   1260篇
  2021年   1277篇
  2020年   1106篇
  2019年   1207篇
  2018年   638篇
  2017年   914篇
  2016年   1166篇
  2015年   1388篇
  2014年   2008篇
  2013年   1706篇
  2012年   2463篇
  2011年   2603篇
  2010年   2282篇
  2009年   2256篇
  2008年   2311篇
  2007年   1928篇
  2006年   1922篇
  2005年   1681篇
  2004年   1179篇
  2003年   958篇
  2002年   813篇
  2001年   736篇
  2000年   661篇
  1999年   570篇
  1998年   558篇
  1997年   452篇
  1996年   444篇
  1995年   472篇
  1994年   463篇
  1993年   347篇
  1992年   457篇
  1991年   352篇
  1990年   305篇
  1989年   329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2篇
  1955年   16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分布类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华中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昆虫标本室叩甲科昆虫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区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除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在古北界没有分布外,其余11个亚科在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东洋界的特有属很多,达到64属,占到总数的一半(50%)。从各区的分布情况看,分布于华南区的属最多,达到100属,占总数的78.1%;华北区和青藏区分布的属最少,分别只有21和14个属,分别占总数的16.4%和10.9%。中国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37个分布型,其中华南区的种类最多,达到37属,占总数的28.9%;其次为华南、西南、华中3区共有种类,为13属,占总数的10.2%;再其次为华南、华中2区共有种类,为8属,占总数的6.3%。  相似文献   
992.
以一株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MTT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ATP生物发光法和高通量生长曲线法在活细菌高通量计数上的应用效果。用96孔培养板进行不同浓度细菌活菌计数,确定了上述3种方法在副溶血弧菌活菌计数的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的MTT比色法以DMSO溶解的MTT产物甲瓒在555 nm的吸光度(OD555 nm)为计数依据,活菌数的对数(LgC)与LgOD555 nm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为LgC=(1.0439±0.0200)LgOD555 nm+(8.0565±0.0125),相关系数R²=0.9965,线性检测范围为7.8×106~2.5×108 CFU/ml;ATP生物发光法以ATP产生的相对发光度值(RLU)为计数依据,LgC与LgRUL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为LgC=(0.9590±0.0065)LgRLU+(0.9949±0.0366),相关系数R²=0.9994,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4~3.0×108 CFU/ml;高通量生长曲线法以生长曲线达到拐点的时间(Ts)为计数依据,LgC与Ts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为LgC=?(0.8727±0.0230)Ts+(9.0128±0.1572),相关系数R²=0.9924,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0~1.0×107 CFU/ml。用3种方法对实际菌液测量并与平板计数法比较表明,ATP生物发光法与高通量生长曲线法有很好的准确性,MTT比色法准确度稍差,而高通量生长曲线法有最宽的线性范围,也最适合高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3.
实验对野生和养殖银鲳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菌群结构进行了定性对比分析,并对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野生和养殖种群的消化道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种群消化道各部分之间菌群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养殖和野生银鲳均在幽门盲囊中具有最多的可培养细菌菌株,但野生银鲳消化道内主要菌群为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和Pseudochrobactrum,养殖银鲳消化道主要菌群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两种群共有细菌仅一株,即Psychrobacter piscatorii strain VSD503,但其分别存在于野生与养殖种群银鲳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在产酶菌株筛选中发现,野生银鲳消化道内分离到16株产酶菌,其中44%可培养菌能产蛋白酶,56%能产淀粉酶,11%能产脂肪酶,56%能产纤维素酶,部分菌株可产2株以上的消化酶,其中产3种以上酶的菌株有5株,且产酶量丰富。相对于野生银鲳,养殖银鲳消化道内分离到22株产酶菌,主要以产蛋白酶和淀粉酶为主,70%可培养菌可产蛋白酶,21%可产淀粉酶,仅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VITGS可产纤维素酶,无一株菌产脂肪酶,其中只有Bacillus thuringiensis strain VITGS产3种酶但产酶量相对较少。研究可为银鲳人工养殖中潜在益生菌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2006年9月山东胶南某养殖场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发生病害,从患病大菱鲆脾脏分离出优势菌株WY28,人工感染试验证实WY28菌株对大菱鲆和斑马鱼(Danio rerio)有较强的致病性,其对大菱鲆和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39cfu/g(Bw)(3.3×102cfu/ind)和2.1×104cfu/g(Bw)(6.4×103cfu/ind).综合该菌在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实验结果,确定WY28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该菌对先锋霉素V、庆大霉素、氟哌酸、痢特灵等抗生素敏感.WY28菌株经福尔马林灭活制成灭活疫苗,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免疫后第4周测得免疫鱼血清中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抗体效价平均为1:1 280.免疫后第6周.免疫鱼血清中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抗体效价达到更高水平(平均值为1:3 289.6).攻毒试验表明,受免鱼的相对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利用从病鱼体内分离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能使大菱鲆较有效抵御迟缓爱德华氏菌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995.
黄芪是我国重要药用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提高免疫力、降糖、抗衰老、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植物内生菌是具有丰富多样性特征的微生物类群,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与植物相同或相近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黄芪内生菌多样性包括真菌多样性和细菌多样性,目前已分离鉴定得到多株具有活性的黄芪内生菌,其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甾体类、醌类、肽类及内酯类等。本综述对黄芪及其他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开发运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全面揭示滇西南蚂蚁区系特点。【方法】2020年6—7月和2021年6月,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区系分析法对滇西南地区的蚂蚁区系进行研究。【结果】共记录10亚科74属220种蚂蚁,东洋界分布种占绝对优势(220种,占100.0%),古北界分布种位居第2 (88种,占40.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滇西南地区蚂蚁区系具有典型华南区特征(220种),与西南区(150种)关系最密切,与东北区(6种)关系最疏远。【结论】从北向南随着纬度降低,蚂蚁物种丰富度增加,古北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减,东洋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增。滇西南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为蚂蚁群落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丰富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植被为华南区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明确甘肃省定西市芹菜根腐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种类,为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定西市8个乡镇进行调查,采集根腐病样,经组织和单孢分离获得纯化菌株,采用形态学结合rDNA-ITS与TEF-1α基因序列鉴定病原,按照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结果】定西市芹菜根腐病病田率为63.54%,病株率为24.45%;其田间症状包括茎基部缢缩腐烂以及主根下部腐烂或维管束变色2种类型。分离纯化得到78株镰孢菌(Fusarium spp.),包括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 62株、锐顶镰孢菌(F. acuminatum) 11株和茄病镰孢菌(F. solani) 5株,其分离频率分别为79.49%、14.10%和6.41%。经致病性测定,尖孢镰孢菌、茄病镰孢菌与锐顶镰孢菌的病情指数分别为78.33、24.44和11.11。【结论】尖孢镰孢菌是定西市芹菜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且致病性最强,茄病镰孢菌与锐顶镰孢菌的致病性较弱;其中,锐顶镰孢菌引起芹菜根腐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利用杏鲍菇菌糠栽培褐蘑菇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栽培条件、堆料发酵、播种、覆土前发菌、覆土管理、覆土后发菌、催蕾管理、出菇管理、采收管理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改善奶酪品质,奶酪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添加脂肪酶或者产脂肪酶乳酸菌来提升产品品质。该研究以前期筛选的4株高产脂肪酶乳酸菌为发酵剂,分别随机选取3株乳酸菌复配制作酸凝奶酪。试验组:A组T1-5和T1-3属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H1-6属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B组H1-6、T1-5、B2-5属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组H1-6、T1-3、B2-5,D组T1-3、T1-5、B2-5,对照组(E组)(添加商业发酵剂),分析发酵剂对传统奶酪pH值、滴定酸度和脂肪氧化情况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检测奶酪中脂肪酸变化、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Chromatography,GC-IMS)分析奶酪中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A,B,C,D组4组奶酪的pH值、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值)明显低于E组(对照组)(P < 0.05),A,B组奶酪滴定酸度比对照E组高(P < 0.05);A,B,C,D组奶酪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E组(P < 0.05);4个试验组样品中亚油酸(C18∶2n6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E组)(P < 0.05)。GC-IMS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A、B组奶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多,且相似度较高,其中2-庚酮、丁醛、乙酸丁酯是主要呈味物质;C、E两组奶酪中风味物质比较相似,风味物质主要以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为主;D组与其他4组有所差异,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乙酸丁酯、3-辛酮、庚醛等。结合感官评定,A、B两组奶酪整体风味和口感较好,评分较高。筛选得到的产脂肪酶乳酸菌可以作为发酵剂用于提升新疆传统奶酪品质。  相似文献   
1000.
红壤溶磷菌的筛选及溶磷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磷酸铝为磷源的蒙金娜(PVK)液体培养基研究了从红壤土中筛选出的4种溶磷菌的溶磷效果,选出其中的优势菌株B1,并对其溶磷机理做出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4株溶磷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均有显著的溶磷效果,其中菌株B1在培养4 d后有效溶磷量最大,达到292.8 mg L-1。各处理培养液pH在培养期间均有显著下降,pH从7.0下降至3.2~4.7。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现,各菌株培养液中有机酸的种类与含量随培养时间变化而不同,其中菌株B1主要分泌草酸和苹果酸,培养1 d后有机酸总量可达到5 mmol L-1;通过添加有机酸对磷酸铝活化的试验表明,分泌有机酸溶磷仅是菌株B1溶磷机制之一,可能还存在其他溶磷机制。菌株B1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5~9,最适培养温度为30℃,100 ml三角瓶的最适装液量为30~40 ml。经鉴定,菌株B1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有99.9%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