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7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1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6篇 |
农学 | 140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38篇 | |
综合类 | 1303篇 |
农作物 | 62篇 |
水产渔业 | 1270篇 |
畜牧兽医 | 759篇 |
园艺 | 209篇 |
植物保护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117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218篇 |
2011年 | 222篇 |
2010年 | 233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267篇 |
2007年 | 212篇 |
2006年 | 170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7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口腔鳞癌中(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黏膜(距瘤缘2 cm)和切缘正常黏膜(距瘤缘≥5 cm,镜下未见癌浸润)标本中PPARγ和PCNA的表达.结果 PPARγ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0% (34/50),高于癌旁组织(26.0%,13/50)和正常黏膜组织(2.0%,1/50) (P <0.05);PCNA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0% (36/50),高于癌旁组织(26.0%,13/50)和正常黏膜组织(4.0%,2/50)(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PPARγ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为(396.56±33.3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33.36±15.93)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89.28±13.80)(P<0.05).PCNA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为(543.11±41.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56.97±23.86)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9.40±40.07) (P <0.05).PPARγ和PC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PARγ,r分别为0.497、0.392,P<0.05;PCNA,r分别为0.324、0.561,P<0.05),且二者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口腔鳞癌组织中PPARγ和PCNA的表达均升高,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2.
骨骼肌是肌肉的主要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发生增殖和分化的过程都是肌肉发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家养动物的产肉性能。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作用对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表明该遗传修饰作用对家养动物肌肉发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从DNA甲基化对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组蛋白乙酰化所含因子调控基因选择表达作用、非编码RNA调控和染色体重塑作用所起的影响等方面分别介绍了表观遗传在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不同修饰方式和不同作用因子对骨骼肌增殖和分化两个过程的影响。同时也回顾了前人在研究骨骼肌增殖分化过程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进而分析了表观调控作用因子在骨骼肌生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旨在进一步阐述表观遗传修饰在骨骼肌增殖和分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对骨骼肌增殖分化调控过程的了解,为和动物生产实际相结合提供参考途径,同时也为骨骼肌生长发育等分子调控提供更多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与成肌分化的影响,本试验以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诱导成肌分化模型为对象,以前期设计合成3个干扰RNA(si-MSTN-1、si-MSTN-2、si-MSTN-3)并对其进行干扰效果筛选为基础,将干扰效果极显著的si-MSTN-2(si-MSTN)转染牛骨骼肌卫星细胞,通过EdU染色法检测干扰MSTN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进一步对干扰MSTN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成肌诱导分化,通过肌管形成状态和分化标志因子综合分析干扰MSTN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的影响: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时期的肌管形成状态,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标志因子MyoG和MyHC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干扰MSTN后,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率极显著增加(P < 0.01),说明下调MSTN表达极显著促进了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后形成的肌管数量和直径均呈现增大趋势,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标志因子MyHC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说明下调MSTN表达能够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扰MSTN可以显著促进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及成肌分化过程。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MSTN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RE)是继鸡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之后的另 1种病毒性肿瘤病。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REV)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该病毒不仅能通过接触横向传播 ,还能通过鸡胚垂直传播 ,疫苗的广泛污染己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近几年来 ,时有鸡群RE感染的报道。本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因感染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或发病死亡 ,更重要的是免疫抑制而引起的继发感染。1 病原学REV属反转录病毒科禽类C型反转录病毒属。目前己分… 相似文献
7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受体与脂质代谢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受体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结构与转录调节机制及其对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76.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世界范围内养殖对虾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造成对虾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在我国这种情况尤为严重。WSSV是同一类紧密相关的无包埋体类杆状病毒,与杆状病毒并无同源性。2001年,中国和荷兰科学家分别报道了WSSV的全基因组DNA序列,启动了WSSV后基因组研究。已有多种检测方法用于WSSV的检测和致病机理的研究。WSSV感染宿主谱广,以多种传播途径感染宿主,目前还没有用于病毒增殖的细胞系,但已有成熟的动物模型,从而方便了对WSSV的研究。本文就该病毒的命名、病毒特性、检测方法、病毒感染增殖、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及感染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小鼠妊娠早期(妊娠第1~9天)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交感神经阻断剂6-羟多巴胺(6-OHDA,100 mg·kg~(-1)体质量)腹腔注射成年雌性昆明小白鼠,损毁外周交感神经.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小鼠妊娠早期血清17β-雌二醇水平、子宫腺发育和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妊娠第1天(E1)、E5和E7 6-OHDA处理组血清中17β-雌二醇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3.4%(P<0.01)、35.7%(P<0.05)和25.5%(P<0.05),而在E3和E9分别升高了79.3%(P<0.05)和156.7%(P<0.01);(2)6-OHDA处理降低了妊娠早期子宫腺的比例,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37.5%、38.6%、41.8%、61.4%和58.1%(P<0.01);(3)6-OHDA处理降低了妊娠早期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使E1、E3、E5、E7和E9子宫内膜增殖细胞分别减少了27.2%、30.2%、40.7%、27.2%和27.7%(P<0.01).上述结果表明,交感神经对雌激素的分泌以及妊娠早期子宫组织结构的重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进而调节动物早期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相似文献
78.
79.
80.
观察微孢子虫在非天然宿主细胞系的生物行为过程,有助于探究微孢子虫的侵染特异性机制。选用鳞翅目昆虫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Tn)细胞系为材料,接种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孢子后观察其吞噬过程。结果发现:经氢氧化钾发芽预处理的Nb孢子虽然可以在Tn培养细胞液中发芽,但未见发芽孢子的孢原质进入Tn培养细胞;在接种Nb孢子浓度为2.0×105mL-1以上时,观察到孢子通过内吞作用进入了Tn培养细胞,但未见孢子的增殖;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进入Tn培养细胞的Nb孢子的增加,可引起Tn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导致细胞的裂解。以上结果说明,虽未见Nb以发芽形式感染Tn培养细胞,但Nb能够被吞噬进入Tn培养细胞并破坏其结构。 相似文献